辣椒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近年来平顶山市辣椒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对当地农户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病虫害常发,对其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结合当地辣椒栽培实际,总结了辣椒疫病、辣椒灰霉病、辣椒青枯病、辣椒潜叶蝇、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防治技术,以期为辣椒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辣椒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1-0119-01
辣椒为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常见蔬菜种类之一,营养价值高,维生素含量丰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辣椒最早产于墨西哥,自明朝末期开始在我国种植,目前我国种植种类丰富,有樱桃类辣椒、长椒类、圆锥椒类等。辣椒果实形状通常为长圆形或圆锥形,在成熟之前颜色为绿色,成熟后颜色为紫色、鲜红色、绿色等,最为常见的颜色为红色[1]。
平顶山市地处河南省中南部,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约为1 000 mm,平均日照时数为2 000 h,年均温在15 ℃左右,年均无霜期220 d,比较适合辣椒等蔬菜的种植。近年来,平顶山市积极发展辣椒产业,在带动农户致富、调整农产品结构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市场对辣椒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各地辣椒种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但由于管理不善、气候等多方面的原因,辣椒生产中时常出现各类病虫害,不利于辣椒产业的发展。现结合平顶山市辣椒生产实际,对辣椒生产中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进行总结。
1 辣椒疫病
1.1 发生特点
辣椒疫病发生后,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发生程度重时可致减产逾5成[2]。辣椒疫病在幼苗、成株上均可发生,主要对辣椒的茎部、果实、叶片产生危害,最容易发病的部位是辣椒茎基部。辣椒茎感染疫病后,先在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软腐状病斑,颜色为暗绿色;之后发病部位以上的茎杆倒伏,最终造成辣椒植株枯萎、倒伏。定植之后,若辣椒叶片染病,会出现暗绿色病斑,叶片逐渐腐烂脱落;如果茎部染病,則会出现暗绿色病斑,之后茎部逐渐软腐,或者茎枝发生倒折,在空气相对湿度大的情况下可在发病部位见到一层白色霉状物质;花蕾感染疫病后,可造成其颜色转为褐色,逐渐脱落;如果发生在果实上,则一般开始于果缝等位置,刚发生时病斑不规则、呈暗绿色水渍状,之后病情逐渐蔓延到整个果实上,颜色转为灰绿色,辣椒果肉呈软腐状,最终失水干缩成僵果挂在枝条上。
辣椒疫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于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通过农业灌水、风雨等传播。病菌最适宜发育的温度范围为20~30 ℃,在空气水分含量超过90%时可快速发病蔓延。
1.2 防治技术
防治辣椒疫病要提前做好预防,必要时采取综合防治技术[2]。一是农业防治。避免连茬,实行轮作制度,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在此基础上施入基肥,适当控制氮肥施用量;选择对病虫害抵抗能力强的辣椒品种,并严格消毒,培育出长势健壮的无菌秧苗,并在定植前1周及定植当天分别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保护剂,以降低病菌侵染率;栽植之前,采取火烧土壤、高温堆闷等处理方法,将土壤中残存的病原菌消灭;增加二氧化碳气肥的施入量,科学调节肥水运筹,控制好营养生长、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满足每个阶段对养分的需求,确保辣椒植株长势健壮。二是药剂防治。辣椒疫病刚发生时,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900倍液等进行防治,每隔7 d左右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
2 辣椒灰霉病
2.1 发生特点
辣椒幼苗期感染灰霉病后,子叶的顶端先转为黄色,之后病情逐渐加重,发病部分扩展到幼茎,导致茎部逐渐萎缩,上部茎杆最终倒折造成植株枯萎死亡;叶片感染灰霉病后,发病位置出现一层灰色霉状物质,上部叶片腐烂;成株感染灰霉病后,刚发病时茎上产生不规则状病斑,呈水渍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展到绕茎1周,最终导致发病部位上方叶片全部枯萎死亡;枝条感染灰霉病后产生灰白色、褐色等病斑,沿着发病部位逐渐往下方扩展,直到枝条的分杈处;花器感染灰霉病后,花瓣上产生水渍状褐色病斑,表面密生一层灰色霉层[3]。
2.2 防治技术
辣椒灰霉病刚发生时要控制田间浇水量,以避免病情加重;及时将发病的叶片、枝条、果实等摘除,集中进行深埋或烧毁。辣椒种植密度要适宜,以避免灰霉病的快速蔓延。在药剂防治上,可以选择58%~62%多菌灵超微粉800倍液、48%~52%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600倍液等进行防治,用药量为 750 L/hm2,每隔7 d左右喷1次,连续喷施2~3次。具体喷施次数结合田间辣椒灰霉病发生情况而定。
3 辣椒青枯病
3.1 发生特点
辣椒青枯病属于土传性细菌性病害,主要通过伤口侵染。青枯病刚发生时,细根首先产生褐变,只有少数辣椒枝条上出现叶片萎蔫现象,之后随着病情的加重,整株辣椒植株均表现出青枯病症状;发病的辣椒植株地上部分叶片颜色
较淡,后期叶片褐色逐渐加深,产生枯焦状。茎部发生辣椒青枯病时,一般外面不会表现出明显病症,但是纵向将茎部切开可见到维管束颜色转为褐色。辣椒青枯病一般在连作、土壤湿度大的田间容易发生。当土温达到20 ℃时辣椒上即可出现青枯病的发病中心,温度达到25 ℃时进入发病高峰期,遇到气温骤升的情况发病程度加重[4]。 3.2 防治技术
辣椒一旦感染青枯病,难以彻底清除病原,因而防治上重在预防。实施轮作,一般要求与水稻或其他非茄科作物进行轮作,至少2年以上,以水旱轮作的预防效果最好。在整地的同时施入石灰或草木灰等碱性肥料,以改善土壤酸性条件,使土壤呈弱碱性,对青枯病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改进栽培技术,采用高垄栽培,尽量选择营养钵育苗方式,以减少对根系的损伤,培养出长势健壮的秧苗,提高其对青枯病等病害的抵抗力。可选择76%~78%可杀得可湿性微粉剂400~600倍液、70%~75%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倍液进行防治。
4 辣椒潜叶蝇
4.1 发生特点
潜叶蝇的成虫、幼虫均可对辣椒产生危害,雌成虫刺伤叶片吸食汁液,并在伤口表皮中产卵,经过2~5 d孵化为幼虫,对叶柄、叶片等产生危害,出现一些不规则状的虫道,破坏叶片中的叶绿素,不利于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在潜叶蝇发生重的情况下,辣椒叶片脱落,植株死亡。
4.2 防治技术
重视植物检疫工作,严禁从疫区调入蔬菜等幼苗;在潜叶蝇高发地区,将潜叶蝇嗜好的果蔬类与其他不会产生危害作用的作物进行轮作;降低辣椒种植密度,使田间通风透气性增强,并在田间安置防虫网或安放灭蝇纸(每3 d更换1次)等对潜叶蝇成虫进行诱杀;释放姬小蜂等潜叶蝇的天敌,发挥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效果;潜叶蝇大量成虫羽化时,选择48%~52%潜蝇灵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74%~76%潜克可湿性粉剂6 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进行防治,每隔7 d左右防治1次,连防3次。
5 蚜虫
5.1 发生特点
蚜虫在辣椒等蔬菜上发生率较高,危害较大。其以成虫、若虫群集于辣椒等寄主的叶片、果实、花梗等部位吸食汁液,产生危害,受害的叶片等部位会发生黄化,影响植株生长,严重的可造成植株枯萎、死亡。
5.2 防治技术
将辣椒园内及其附近的杂草等全部清理干净,以减少蚜虫寄生场所[5];蚜虫对银灰色较敏感,因而可在辣椒园内覆盖银灰色地膜,有利于避蚜防病[6];此外,蚜虫对黄色表现出一定的趋向性,可在田间悬挂黄色诱虫板(涂抹机油插在辣椒田间,诱虫板高于植株60 cm左右,数量为450块/hm2),对田间有翅蚜虫能起到很好的诱杀效果;蚜虫开始发生时,可选择8%~12%高效大功臣可湿性粉剂800~1 200倍液、50%~52%农地乐1 400~1 600倍液、46%~48%乐斯本乳油800~1 200倍液等进行防治,药剂要交替应用,每隔7 d左右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
6 参考文献
[1] 周光.辣椒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2018(5):27-28.
[2] 黃丽,张贵兰.辣椒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8(2):129.
[3] 陈丹.辣椒丰产栽培及病虫害综合防治[J].吉林蔬菜,2018(增刊1):26-27.
[4] 管凌云.辣椒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86.
[5] 马永亮,王瑾,王栋民,等.辣椒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9):173.
[6] 李宗珍.北方温室辣椒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中国瓜菜,2018,31(12):67-68.
作者简介 王红丽(1972-),女,河南襄城人,研究实习员,从事种植业相关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2-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133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