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玉米非侵染性病害及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玉米非侵染性病害概述
  由玉米植株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生长环境中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而引起的一类病害。一般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为:1病斑上没有中心侵染点,但后期病部可能会见到腐生菌类形成的霉层。2没有传染性,田间没有发病中心。3在适当的条件下,有的病状可以恢复。
  二、 玉米常见非侵染性病害
  1、化学损伤
  (1)肥害
  ①症状特征  播种时施入过量的肥料或肥料接触到种子,旦遇到干早或土壤墒情不足时,抑制种子萌发,或引起芽内细胞水分反渗透,根尖、芽梢等部位变褐或腐烂,影响正常生长。严重时烂种烂芽,降低出苗率或完全不出苗,整块田出苗慢而不整齐,幼苗往往出现萎蔫,叶片灰绿色进而变黄枯死,根系发育不良,常伴有褐色腐烂,植株矮化,生长发育受阻,形成“小老苗”,严重时整株死亡。防治措施:平衡施肥,避免种子和肥料在土壤中接触,避免化肥与叶片直接接触,产生肥害后要及时用大水漫灌。
  (2)除草剂损伤
  ①症状特征  触杀性除草剂误喷或飘移到玉米叶片上,受害初期为水浸状、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灰绿色。很快发展为白色或黄白色斑点,有黄色或褐色边缘,中心部位变薄,常穿孔。斑点可连成斑块,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枯死。
  ②防治措施  a根据作物种类和防除对象,选择适宜的除草剂。b严格掌握用药量,防止发生药害。c嚴格掌握用药适期。d选择适宜环境条件用药。在大风天和炎热中午禁止用药。e用药器械要彻底清洗干净,确无残留时再用。除草剂和杀虫剂不宣混施。f注意除草剂的合理轮用,因为长期使用同一种长效除草剂有累积作用,容易使杂草产生抗药性。g产生药害后要增施磷、钾肥,喷施尿素等速效肥料,以增强玉米生长活力;加强田间管理,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
  (3)杀虫剂损伤
  ①症状特征  杀虫剂使用不当会在叶片上造成损伤。含药颗粒剂造成损伤后,植株的相同部位叶片上出现不规则形状的色素缺失斑块,病部白色或呈浅黄色褪绿,不受叶脉限制,病部叶片略皱缩,严重时斑块部位枯黄坏死。药剂唢雾造成的损伤初期也为水浸状和不规则状,常沿叶脉向叶基部扩展,病斑连片,常造成地上部叶片变黄枯死。
  ②防治描施 a选择安全的药剂。b严格掌握适当的用药量、用药时期和用药环境条件。c产生药害后,要结合施肥灌水中耕松土,可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增强植株的恢复能力。d及时增施肥料,叶面喷施0.1%~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用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溶液混合喷酒,每隔5~7d 1次,连喷2~3次,可显著降低因药害造成的损失。e喷施生长调节剂,喷施强氧化剂,可用高锰酸钾3000倍液叶面喷施。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对多种化学农药都具有氧化、分解作用。
  2、营养失调
  (1)营养过剩
  ①症状特征  植株过度分蘗,下部呈丛生状;徒长,营养生长旺盛:茎秆柔嫩,表皮发育不完全,易倒折:叶色油绿,叶片宽大:生育延迟,组织分化不良,穗小或迟迟不能抽穗,产量下降土壤酸碱度过高的情况下,剖开茎秆可见节内维管束坏死。
  ②防治措施可在植株一侧10cm处断根,控制植株生长。
  (2)缺素症
  ①症状特征:缺氮  玉米苗期缺氮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瘦弱、叶色黄绿、生育期延迟,常发生在贫瘠土壤中;一般在玉米授粉后出现典型症状。缺氮植株呈淡绿色,然后变成黄色,同时下部叶片干枯,由叶尖开始沿着中脉向叶片基部枯黄,枯黄部分呈"V"字形,叶缘仍保持绿色且略卷曲,最后呈焦灼状死亡。缺磷  苗期最易缺磷,下部叶片出现暗绿色,从叶尖、叶缘处开始出现紫红色,严重时整个叶片为紫红色,叶缘卷曲,叶尖枯死。成株期。缺磷,雌蕊花丝延迟抽出,受精不完全,籽粒行列歪曲不齐,果穗弯曲畸形,秃尖现象严重。缺钾  幼苗期缺钾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嫩叶呈黄色或褐色。严重缺钾时,叶缘或顶端火烧状,呈倒"v"字型。成株期缺钾,叶脉变黄,节间缩短,根系发育弱,易倒伏。果穗小,顶部籽粒发育不良。缺锌  在玉米3~5叶期,出现花白苗,幼叶呈淡黄色至白色,特别是叶基部2/3处更为明显。严重时,幼苗老龄叶出现微小的白色斑点并迅速扩大,形成局部的白色区域或坏死斑块,叶肉坏死叶面半透明,似自绸或塑料膜,易折断。
  ②防治措施  对症增施相应元素肥料,及时增施有机肥,加强栽培管理,促进发育,降低损失。
  3、环境
  (1)干旱
  ①症状特征  初期植株的上部叶片在中午阳光强烈时卷起并呈暗绿色,夜间至清晨可恢复正常状态:严重时叶片从下部开始变黄干枯,叶片上有不规则的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植株矮化,细弱,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整株枯死。
  ②防治方法a及时浇水施肥。b喷施叶面肥和生长素类物质,恢复长势。
  (2)霜冻
  ①症状特征  轻微霜冻后植株叶色加深,逐渐沿边缘变为红色。严重霜冻后植株叶片萎蔫,很快脱水,灰绿色干枯,整株枯。
  ②防治措施  采用覆盖抗霜、喷水抗霜、加热抗霜、烟雾抗霜等方式,阻止霜害的形成。
  (3)日灼
  ①症状特征  常在地边或沟渠一侧的植株上出现,叶片下披部分有黄白色斑点,常连片,边缘不清晰,严重时受害部发白,卷曲,枯死。
  ②防治措施  无补救方法,一般不会造成产量损失。
  (4)风雹害
  ①症状特征  叶尖、叶缘及叶片下披部分发黄白色,后期变为褐色,边缘不清晰;大风和雹害过后,田间叶片呈撕裂状,下披挂在叶脉上。植株常倒伏、倒折。
  ②防治措施  没有好的补救方法,拔节前受害,可恢复正常生长。种植抗倒伏品种。
  (5)鸟害与鼠害
  ①症状特征  播种后,鸟类、鼠类取食未包衣种子,造成缺苗断垄。鼠类还可因地下活动造成幼苗和幼根干枯死亡,也可咬断幼苗根茎。乳熟后,鸟类从果穗顶部开始取食,苞叶完整,但呈丝状纵裂,露出籽粒和穗轴,穗轴上可见白色乳浆,被害部常霉烂。鼠类可从果穗的任意部位开始啃食,苞叶也常同时被咬,果穗上可见明显的啃食痕迹,穗轴很干净。
  ②防治措施  可采用包衣或拌种方法预防。加强灭鼠。
  (作者单位:745000甘肃省庆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9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