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在我国地质灾害的预测上,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形势全面掌握灾害发生规律,从实际的地质环境出发,进一步加强防治。如构建区域性可持续环境,突破工程地质评价的常规性思维,采取更加合理高效的地质防范灾害防治手段,能够达到降低灾害发生几率的目标,实现地质环境保护与防治的完美结合。该文就围绕地质灾害中,利用地质环境进行灾害防治等措施展开分析,期望能够对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概率,提升地质环境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 灾害预测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2(a)-0075-02
地球由于潮汐力以及自转力等作用,大陆处于不断漂移过程,在板块的分离挤压和碰撞过程中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同时,人们对于地质矿产的开采利用活动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也给地球带来了一定的损坏。地质灾害的发生一般很突然,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因此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强化地质环境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1)地球的演化过程中,地质灾害往往是以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呈现的。这与人们的活动和一些自然条件是有密切关系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往往具有规律性,无论是在时间和空间内受到影响,就可能会发生板块间的交通运动、人员类的开发运活动、自然地质的固定结构模式变化等,都可能带来地质环境的变化,从而引发地质灾害。了解自然活动人为活动的一些规律,考察地质环境,并对反馈的数据加以信息,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就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化[1]。
因为地质灾害一般是不可控的,进行预测和治理,一直在探索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方式防患于未然,确实能够有效地防止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发生后带来的损失。
(2)地震环境从一定程度上讲,是非生物物质物质组成的体系,地质环境从外观上讲包含了岩石风化产物等等。地球上的演化造成了地质环境,最终通过生态环境的方式予以表达。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根据地质环境特性,与地质运动相关规律相协调,形成了稳中有变的环境。地质环境往往带来一定的灾害,提前做好准备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2]。
2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应用
(1)我国的地质灾害目前与生态环境和居民驻地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与环境的过度破坏有关,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损失是难以预料的。交通要道、居民通讯、生态环境等遭受严重破坏,使得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干扰。随着用地面积的需求不断上涨,工程项目也逐渐增多,因此也对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带来了促进作用。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而成熟的体系。例如,对于灾害易发地区进行观测,通过组织建设测量,能够制定应急处理措施,并且拥有一个完善的科学技术研究体系,可以进行灾害预警,甚至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进行搬迁和治理。这一系列环节都是十分关键的。
首先,通过观测组织建设,对于频繁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观测,能够对灾害发生进行预测,灾害发生的概率会被大大降低,通过对地质环境的监测,可以将危险程度降低到最小,而且还可以在地质灾害的过程中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是为了救援来争取时间的,通过对该地区相关信息的提取和分析,对区域内发生灾害的一些地质情况进行提前监测,一旦发现预兆可以立即预警,这对治理和善后工作能够提供帮助,同时帮助人们规划撤离路线,并且判断灾害的程度,第一时间进行相关技术的实施[3]。
其次,當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在接到预警之后,立即进行整体的分析,划定危险范围,确定灾情程度,指挥群众迅速撤离,并且及时组织救援部队。近处,当前我国随着整体技术的发展,在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时,已经可以实现第一时间就能拟定具体方案,应急处理措施,从而是灾后的救援条件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再次,灾难发生后,有关部门就能整装待发,安排人员进入第一现场,将人们的救护工作放在首位,大大降低了人员的伤亡数量。科学体系的研究也正在不断地围绕着地质灾害展开。除了加强救护能力,在预测预警系统的研发上寻求线索,将技术不断更新,使得科学技术水平能够发挥到最大,甚至可以杜绝灾害带来的损失。
最后,地质环境评价体系构建,该体系能够确保用地的安全性,直接决定其功能性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能够大大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2)对地质环境可以采取全面评价的方式,利用区域地质环境,考虑区域的功能性。例如,如果区域是公共服务型用地,就可以在不打扰居民正常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切实了解地质情况,合理优选利用土地,做好区域功能规划。构建工程地质环境,需要在开发工作中注意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最大程度地改变环境,以发展的目标对该地区的情况进行预测,对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以降低风险投入和减少人力、物力的损失。与工程相关的地质环境工程,应保证工程的地质环境,对当地的生态可持续发展需求进行考察,根据实际出发进行相关开发工作,防止工程建设造成更大的损害[4]。
(3)相关行业应树立生态保护的意识,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按照项国家规范和行业要求,建立完善的地质环境安全体系。同时加强地质环境安全中技术的层次,考虑到工程的目的工程规模等,具体按照工序进行建设工程区域的施工,尤其是建立建设工程现场地质安全评价和地质安全地质环境评价两个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抓起最正确的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为周边环境评价提供依据。
(4)建立高标准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提供依据。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涉及的材料和技术众多,包括混凝土浇筑、锚喷支护、锚固工程、抗滑桩、挡土墙、排水沟、防护网等,施工需要引用土建和基础工程类标准规范。城建、水利、冶金、煤炭、公路、铁道等工程行业结合该行业的工程地质评价或防灾减灾需要也颁布了一批标准规范。工程质量不仅取决于工程本身,而且还取决于对(潜在)不稳定地质体发育特征认识的准确程度以及治理对象周围的地质环境质量,隐蔽工程质量对整个工程质量影响极大。因此,要得到好的治理效果,就要求有更大的评价工程质量的标准。对于工程质量判断需要多方面依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目标的特殊性、决定工程质量的众多因素,所以对于治理工程质量的判别、鉴定需要多方面依,为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和治理工程质量做好效果监测、施工断面的地质编录资料、关键工程部位的影像和取样、关键材料和工艺的检验数据、工程质量现场检验数据、工程外观和治理对象现场检查等各项细节全过程管控。
3 结语
从目前科技水平发展水平来说,我国在地质灾害的预测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确保我国能够可持续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应继续改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建设,全面地了解地质环境,坚持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治理,同时因地制宜地维护生态,开展切实有效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开兴.关于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问题的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19(7):173,175.
[2] 黄骏.电闪雷鸣间的责任考量——桂林地质环境监测站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纪实[J].南方国土资源,2019(7):37-39.
[3] 安迪,齐劭乾.地质灾害防治策略以及地质环境应用[J].环境与发展,2019,31(2):32-33.
[4] 李朋飞.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9(4):33-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9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