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北方混合林营造技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业发展不仅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也可为我国环境保护作出杰出贡献,其本身具有的积极效益也引起了社会关注。对此,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林业发展,本文将以北方混合林为对象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
  一、北方混合林应用优势
  1、改善土壤结构
  北方混合林可增加土壤结构中的水含量,从而降低土壤硬度。此外,据相关研究表明,北方混合林土壤结构中所包含的矿物质元素比正常林业中的要丰富,在北方混合林中,除钙、镁外的元素的回收率皆高于普通林。此外,北方混合林的土壤质量也要由于普通林,其原因在于混合林的种植可丰富生态结构,可促进养分循环,从而可有效改良土壤。如,可采取阔叶树与伴生树种混合种植的方法,其在生长过程中,叶片腐殖质的转化率更高,从而增强土壤肥力。
  2、树木生长空间可得到合理分配
  树木的生长与光合效率息息相关,在北方混合林中,可结合树种生长特性,优化树种分布空间,从而确保不同树种之间的光照条件均衡发展。同时,不同树种的营养需求也存在差异,在北方混合林种植过程中,可合理搭配树种,平衡营养结构,从而促使树木生长空间分配的合理化发展,提升林业经济及社会效益。
  3、降低病害风险
  混合林的种植模式可通过丰富生物结构,并可利用物种之间的牵制关系降低病害风险。例如,在杉松混合林中,可通过杉木改善林分抗性,从而促进树木生长,降低病虫害对林业的影响。相对于普通林,混合林的生物链更加复杂,可利用树木作为病虫害防护屏障,由于部分虫害只限于单种树木,如果是纯林,其病害传播速度则会较快,而混合林便可通过不同树种的间隔种植阻断病害传染或减慢传播速度,从而可为病害防治争取更多时间。
  二、北方混合林营造技术
  1、树种选择
  混合林在应用过程中面临最大的问题便是如何正确利用树种之间的竞争与共生关系,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营造北方混合林的过程中,需结合北方气候环境及植物生长特性进行综合考量。其中,需考虑竞争树种对林业发展的影响。如雪松,其树冠下对阳光的遮挡效果加强,因而其树冠范围内不宜种植树木。因此,在进行树种搭配时,需进行合理搭配。此外,需考虑树种的经济性,林业的效益之一便是其自身所具备的经济效益,因此,在选择树种时,需结合其实际应用价值择优选择。同时,需对伴生树种进行深入分析,最大程度内优化混合林营造技术。如黄渤楞在选择混交树种时,可选择落叶松,其萌发率在冬季约为63%。此外,结合北方独特生长环境,可选用红松与核桃揪混交。同时,在树种选择过程中,需结合树种竞争出现的时间段进行分析,从而优化种植技术。
  2、混合技术
  (1)株间混合技术
  株间混交即立足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单株分离、多株分离等形式进行种植,此外,还可以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为研究对象进行株间混交。此类方式需考虑的是物种之间的之间关系,确保不同物种之间能相互共生,并能发挥不同树种的生长优势,促进土壤环境中的营养交换。而随着林业发展,株间混交技术的不足也渐渐体现出来,一方面其人力物力耗费较大,另一方面,其中存在太多的限制因素,不利于推广。因而株间混交技术应用不广泛。
  (2)带状混合技术
  由于混合林营造过程中,树种之间的矛盾对树种生长影响较大,因而在实际过程中,可采用带状混合技术,以带状种植模式将树种进行分隔,既可保证主要树种的生长优势,也可降低其他物种对主要树种的消极影响。带状混交在应用过程中常常采用连续种植3行或3行以上的同一树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混合种植,其常采用的矛盾调节方式为抚育采伐。在此过程中,可选择竞争较为尖锐的竞争树种进行混交,种植操作较为简单,但实际效果难以保证。例如,在混交过程中,可分析树种的耐荫性进行合理搭配,并可分析树种生长特性,进行过渡树种的设计,从而全面优化种植技术。
  (3)块状混合技术
  块状混合技术实际应用效果较好,相对于带状混合技术,其可应用于竞争较大树种的混合种植。其嵌段区域树种分离较为明显,从而可有效降低竞争树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此过程中,需加强种植护理技术的研究,全面提升种植技术水平,并控制成熟林与块状林之间的面积分布。一般情况下,块状混交中,块状地面积需控制在20~50m2.块状混合技术可应用幼林培育中,可有效优化幼林培养模式,其可通过物种之间相互的积极影响,优化土壤环境,从而为树种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块状混合技术操作也简单,具有可推广性。
  (4)隔行混交
  隔行混交在现实中应用范围较广,一方面其操作较为简单,另一方面,其适用范围较广,因而在林业混合种植中应用较广。其操作过程中,采取每隔一单行种植不同树种的方式,可降低种间矛盾调节难度。隔行混交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考虑株距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其株距为1m×1m,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1m×2m。同时需考虑树种郁闭度,从而确保树种的生长空间能合理分配,对此,可通过控制造林密度进行解决,种植人员可将种植密度控制在5000株/hm2。例如,在杉木与赤杨混交林中,可以1:1的模式进行行间混交,从而可有效保证复层林相的稳定性。同时,需对地理环境进行选择,尽量选择缓坡或者低洼地带,从而可有效促进林业发发展,提升混合林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北方混合林种植在应用过程中可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优化土壤环境,从而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需加强对树种竞争的研究,合理选择混合模式。同时,需深入分析北方地理环境,科学选择树种,提升树种萌发率。在此基础上,需客观分析混合林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改进,促进林业面向更高水平发展。
  (作者单位:122631遼宁省朝阳县乌兰河硕乡林业工作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99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