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油茶软腐病的鉴别方法及绿色防控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油茶是桐城市重要的经济作物,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农户增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日益加重的油茶软腐病等病害,本文阐述了油茶软腐病的分布及危害,总结了该病害的鉴别方法,包括发病症状、病原形态、发生发展的时期等,最后提出了绿色防控措施,以供相关油茶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油茶软腐病;危害;鉴别方法;绿色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94.4;S763.7        文献标识码    B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属于茶科的常绿小乔木,又被称为茶油树、茶子树等。其种子榨的油色清味香,营养价值高,耐储藏;榨油剩余的茶饼既可以作为农药的生产材料,又可以腐熟作为有机肥;此外,果皮还可以用于栲胶的制作,由此可知油茶的生产前景可观。桐城市的气候、土壤等条件比较适合发展油茶的栽植。青草镇位于桐城市的西南部,在政策引导和种植效益的驱动下,当地积极发展油茶产业,2011—2019年油茶种植有61个小班,栽植面积达到了466.67 hm2。随着气候异常变化以及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地油茶生产中软腐病呈逐渐加重的态势,给油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为了有效防控油茶软腐病,需要及时对该病害与其他病害进行鉴别。
  1    分布及危害
  油茶软腐病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各地均有分布,不同区域发病程度有所差异,主要对油茶的果实、叶片产生危害,也可对油茶树幼芽的嫩梢产生侵害作用,导致油茶树大量果实、叶片脱落,对其生长发育、结果产生不利的影响。油茶软腐病在油茶成林中常呈块状发生,受到侵染的植株危害严重,一般油茶林内该病发生的概率为1%~16%,发病重的病株率在74%以上,甚至可达到100%。
  2    鉴别方法
  2.1    根据病状进行鉴别
  油茶发生软腐病后,刚开始在叶片尖端、边缘、中部等产生病斑,呈水渍状腐烂,之后病情逐渐扩展成为圆形、半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的黄色病斑,周围边缘明显,几天后叶片逐渐掉落[1]。湿度条件大或者多雨季节的晴日,病斑上可产生一层分生孢子座,颗粒状,颜色有灰绿色、乳黄色、浅灰色等。油茶的果实感染软腐病后,病斑的颜色与炭疽病的症状相似,但颜色稍浅,为浅黄色,形状不规则或者呈圆形,呈湿腐状。如遇到阴雨天则病情快速扩散,很快发病部位出现颗粒状的分生孢子座[2]。如果遇到干燥的气候,则发病部位出现裂口,形状为星状或者纵横状。发生软腐病的病叶冬季不脱落。
  2.2    根据病菌的形态进行鉴别
  油茶软腐病病原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座多数裸露在表皮外,在发病部位的外表可见,也有的埋生于寄主的表皮下;分生孢子座的中间较外缘稍有凹陷,颜色为灰绿、黄色、浅灰色等,还有的形状为小宝塔形、面包形,产生分生孢子后颜色转为黑色。分生孢子的形状为球形、卵圆形等,单孢,呈链生向基型,颜色为浅褐色,直径约2.5 μm[1]。将油茶软腐病的病原菌接种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长出毛毡状的菌落,刚开始的颜色为灰白或者白色,基质的颜色为浅黄色,营养菌丝深入到培养基的内部,为黄绿色,常连接在一起结成硬块状[2];病原菌培养后期,菌落的颜色变深,转为淡褐色,有黑色的点状物(水珠状)产生,此即为分生孢子座,有的成堆,有的散生分布[3]。
  2.3    根据病情发生时期及特点进行鉴别
  油茶软腐病的越冬形态为菌丝体、分生孢子座,越冬的场所在落叶、发病果实、树上等。翌年春季后越冬的分生孢子作为初次侵染的来源。病菌传播的途径为雨水,侵染寄主可以直接通过表皮,也可通过伤口处进入。桐城市油茶软腐病的发生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发病高峰第1次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进入7月以后病情有明显的缓解,持续到8月上旬,8月底至9月中旬这段时间如果遇到适宜的温度以及湿度条件,则会出现油茶软腐病的第2次发病高峰期。温度适宜时,空气中相对湿度越高,软腐病的病情扩散发展越快[4]。
  3    绿色防控措施
  油茶软腐病是油茶常发的流行性病害,当林间的栽植密度过大、过于郁闭、透风透光性不高、空气中相对湿度过大、油茶植株长势衰弱的情况下,此病发生程度重;排水条件不佳、杂灌木过多的低洼地上,此病发生频率更高,容易出现油松软腐病的大流行;土壤湿度大、未精心管理的油茶林内发病程度重。因此,要加强防控,推广绿色防控措施。
  3.1    选择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
  对一些老油茶林的更新改造,宜选择品质佳、产量高、抗软腐病能力强的油茶品种。结合当前先进的育种技术,培育出更多的高质量油茶品系,逐步淘汰现有的一些品质低劣的老品种。对种子以及种苗加强检疫,杜绝使用带有病原菌的种子或者种苗进行造林。
  3.2    加强经营管理
  对油茶林加强管理,为油茶植株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培育油茶幼苗的场地要求有良好排水条件,确保苗圃地不积水;开好沟渠,确保沟沟相通。
  油茶软腐病的发生与油茶林内的林木长势及环境关系密切,在降水多、空气相对湿度大的情况下,软腐病发病程度重,因而要积极改善林间环境条件,对栽植密度过大的油茶林及时采取疏伐、修剪等措施,加强通风,提高油茶植株的长势,提高抗病能力,形成不利于软腐病等病虫害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加强对林地内卫生条件的管理,及时将林间病虫枝、叶、果实等清理干净,软腐病发生重的油茶植株进行砍除烧毁处理。育苗时,为了防止种子带菌,可将种子浸泡在0.1%高锰酸钾溶液中1~2 min,一般可将种子的病原菌杀死;冬季在垦复的同时清除林间的发病植株、枯枝、落叶、残体等,集中深埋或烧毁,降低翌年林间病原基数。
  3.3    针对性地开展药剂防治
  结合油茶软腐病在当地发生的规律,适时采用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提高防控效果。油茶软腐病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雨水,病菌主要在落叶、发病果实等部位越冬,因而要及时将林间的落叶、病果清除干净,冬季适时垦复修剪,将发病的树叶、枝条、果实等全部清除。此外,象鼻虫、金花虫等可以带菌传播,因而还要注意防治这些害虫。
  在油茶软腐病防治药剂选择方面,每年刚发病时,可选择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实施全株喷施;病害高发期选择 1%波尔多液、50%多菌灵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进行防治,要求对准全树喷施,叶片的正面、反面、枝条等均要喷施到位;在冬季清园的同时,选择石硫合剂等对越冬的病原菌进行灭杀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每种药剂每年使用次数不得超过2次。
  4    参考文献
  [1] 杨坚.油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广东农业科学,2007(7):66-68.
  [2] 冉隆贤,吴光金,林雪坚.油茶软腐病的鉴别和防治试验[J].林业科技开发,1998(1):37-39.
  [3] 徐光余,邵必發,陈可明,等.油茶软腐病的防治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9):36-37.
  [4] 何振.湖南省油茶病虫害情况及其特点[C]//湖南省昆虫学会,湖北省昆虫学会,河南省昆虫学会.华中昆虫研究(第九卷).长沙: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河南)昆虫学会,201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28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