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是现代农业生产手段之一,可以提升农户劳动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升级生产质量。本文介绍了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包括机械化整地、机械化播种、机械化田间管理、机械化病虫草害防治及机械化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今后技术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9-0030-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玉米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是指在种植中应用现代农机具开展作业,从而提升土地肥力,优化生态环境。全程机械化是玉米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能够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减少劳动成本,实现农业集约化生产,优化农业生产条件,提升粮食生产的综合性能,实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全省面积18.74 h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处于北温带区域,接近亚寒带,因而具有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湿润、雨热同步、昼夜温差大,同时热、光、风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肥沃、地势平坦,较适合一年一季作物的生长,是较为适宜的玉米种植环境,能够促进玉米的稳产与高产。借助机械化生产技术能够对玉米种植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增产增收效果。
  加强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对于玉米生产工作意义较大,可以保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因此,建议在整地、播种、管理、收获过程中融入机械化工作,加强技术的先进性、科技性,实现农艺与农机的充分结合,为玉米机械化生产提供广阔的应用前景。
  1    机械化整地
  玉米的健康生长与优质的土壤环境息息相关,通过精心耕作可以疏通土壤、优化地力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清除草害,保证玉米种子的良好萌发。传统种植工作容易使土壤遭遇严重的水蚀、风蚀问题,减少土壤水分使其干旱。使用机械化整地工艺能够突出保护性耕作特点,如联合机械化耕作、少耕、免耕等。其中,联合耕作是一次性开展多种田间操作形式,其中包含灭茬、深松、起垄等,可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机械进田次数;免耕是在具有上茬残留作物的土地上直接播种,或者在处理残茬后直接播种;少耕是降低土壤的耕地次数,减少耕作的强度,通过局部耕作、以耙代耕、免中耕的方式进行种植。当前整地工作的机械类型较多,一种是利用圆盘耙、松土除草机、齿耙在土壤的表层进行耕作,另一种则是通过圆盘犁对土壤整体进行机械化耕作。
  2    机械化播种
  机械化播种工作能够保证玉米的“一播全苗”,实现作物种植的高产与稳产。应用并推广精量播种工艺,需要均匀布局玉米植株间距,提升田间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干物质的积累,满足增产目标[1]。因此,种植者在播种时可以围绕播种量、播种时间、播种深度等方面考虑。一是播种量。一般播种量决定单位面积玉米植株数量,在设置播种量时需要结合土壤条件、种子发芽状况、栽植密度等要素,完成均匀播种。二是播种时间。播种时间会直接影响玉米种子的出苗率、玉米植株的发育状态和产量。若播种时间较早,由于土壤温度较低,种子的出苗率较低,病害发生概率较高;若播种时间过晚,会使玉米作物贪青晚熟,遇到霜降气候极易导致作物减产。三是种植深度。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与种植深度相关,种植深度应结合土壤类型与水分条件确定,如果种植土壤是白浆土,播种深度应控制在3~4 cm之间;若种植土壤是风沙土,则播种深度需要控制在5~6 cm之间。四是播种形式。在玉米生产中常见的播种方式包含穴播、免耕播种、精量播种等,需要按照本地的栽植习惯,在播种后完成镇压,保证土壤的紧密性,提升种子的萌发率[2]。
  3    机械化田间管理
  玉米的种植密度对于作物生长与生产影响较大,大部分品种的种植密度在7.9万~9.1万株/hm2之间,株型收敛的密度在6.9万~8.1万株/hm2之间。一般玉米的农田生产密度不高,而对于玉米高产种植田需要采用高密度机械种植方式。中耕能够为玉米追肥操作提供优质的土壤环境,提升其蓄水性,减少杂草,提升土壤温度,并不会对玉米造成伤害。生产过程中通过在作物的根系上培土,避免黏土、铲草问题,而种植深度应满足农艺需求,并避免漏耕问题。
  4    机械化病虫草害防治
  由于玉米的品质与产量极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若想实现玉米的稳产与高产,需要使用机械工具完成统防统治[3]。田间杂草较多不利于玉米自身生長发育,因此需要科学除草,结合除草机规范操作进行工作。
  5    机械化收获
  品种特点、气候条件、收获习惯均会对玉米生产造成影响,当前我国玉米种植的目标为摘穗,不会采用直接脱粒的形式。因此,有必要使用机械化收获工艺完成摘穗、清选、集果工作。应用机械化收获技术首先需要明确时间,适期收获可以极大程度地增加玉米籽粒量,提升其品质与产量。我国大部分玉米在蜡熟后期收获最佳,同时应控制机械收获中玉米籽粒损失率低于2%、果穗损失率小于3%、籽粒破碎粒小于1%、留茬高度小于10 cm、秸秆还田时切碎合格率大于85%[4]。我国常见的玉米收获机械主要包括背负式与自走式,虽然二者工作原理相同,但是动力源截然不同,背负式设备成本较低,能够与拖拉机配套使用,但相较于自走式专业性、操控性较差,因而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设备。
  6    参考文献
  [1] 王帅.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J].江西农业,2019(14):144.
  [2] 王瑞,李杜娟,刘强.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6):26-27.
  [3] 于洪志.凌源市机收玉米膜下滴灌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9(7):216-217.
  [4] 马永亮.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24):1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183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