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小麦种植面积大,产量也比较高,但由于病虫害的影响,使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受到了一定的威胁,病虫害是小麦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本文就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
  我国对小麦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小麦是百姓餐桌上的主要食物。在耕地面积无法继续增加的情况下,必须提高单位面积内的小麦产量,而提高产量的前提是,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消除小麦病虫害对小麦产生的不利影响,促进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不断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病虫害的类型
  (1)纹枯病
  由于受到纹枯病菌的感染,小麦时常会发生纹枯病。该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严重病害,主要症状是小麦的根茎发生腐烂并导致整株枯萎直至死亡,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在小麥生长过程中,如果叶鞘部位变为灰色,叶片上出现暗绿色的水渍状斑纹,即感染了纹枯病。纹枯病具有传播迅速的特点,起初少量发病,但会迅速扩散到整片小麦田。如果防治不够及时到位,小麦植株会出现失水性枯萎,导致植株死亡。该病在播种时间过早、地温低或播种密度不合理时,发生与传播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2)条锈病
  该病一般发生在小麦的叶片、茎及穗等部位,发病后小麦植株会出现整体褪绿,以上部位会出色黄色的斑纹,斑纹逐渐变成粉色菌堆并最终发展形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小麦植株会因病而发生枯萎并死亡,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
  (3)蚜虫
  蚜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蚜虫会大量聚集在小麦的茎、叶、穗等部位,取食植株的幼嫩组织,汲取组织中的汁液,受害部位先是出现淡黄色的病斑,随着虫害的加重,病斑逐渐扩大,使整个植株发生枯萎并死亡。蚜虫的卵在小麦种子中越冬,播种后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发生病害。同时,蚜虫还有传播病毒病的风险。
  2、病虫害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一是要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种子的抗病性往往决定了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抗病性强的品种会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二是要积极培育和研发抗病性的新品种。如采取杂交的方式,繁殖新的优良品种,增强其抗病性。三是认真对种子进行筛选。要将种子中的病粒挑出,保留颗粒饱满,优质的种子,提高种子的纯净度。四是播种前进行晒种。晒种可以利用阳光紫外线将种子表面上的病菌及虫卵杀死,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白天晒种,晚上收回,晒种2—3天即可。五是采取深翻垄作的方法。深翻和垄作可以提高土壤的疏松性,增加植株根部土壤温度,使植株的根系良好发育,增强抗病性。六是及时清除病株。在发现少量的病株后,要及时将病株拔除,并将其在小麦田以外销毁,可以减少病菌传播的概率。
  (2)生物防治
  一是采取轮作的方法。在小麦种植中,如果不进行合理的轮作,土壤中会产生有害菌落,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轮作后,不同的菌落会对病虫害产生抑制作用。因此,要避免进行重茬种植,最好与豆科类作物进行轮作,如小麦和大豆轮作,其有益菌群会破坏病虫害产生的环境条件,不利于病菌和虫卵的寄生与聚集,具有控制病虫害产生的良好效果。二是要注意清除小麦田中的杂草。杂草是害虫和病菌的主要寄生物,清除杂草可破坏病菌和害虫的寄生环境,达到控制病虫害发生的目的。三是引进和利用害虫的天敌。蚜虫的天敌是瓢虫,可以培养并在田间释放瓢虫,效果非常明显,从而起到抑制蚜虫的作用。四是可利用生物农药或细菌进行防治。
  (3)化学防治
  对小麦病虫害进行化学药剂防治,是广泛采用的方法,此方法效果好、投入少、操作相对方便,但不好的地方在于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因此,要选用低毒、低残留的药物,并且用量要适度,不可过量施用,尽量避免药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一是播种前进行整地施肥的同时施药。结合整地施入底肥,同时在肥料中添加杀菌、消毒剂,将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消灭,控制病菌和虫卵的数量。二是对种子进药物进行消毒处理。采用药物拌种的方法,既可以消除种子表面的病菌,也可以将土壤中的病菌杀死。三是根据小麦病虫害的类型和特点施药。在进行化学防治时,要注意用药的准确性,不可盲目施药。否则会在造成防治不力的同时,形成药物污染。用药前需要对病虫害的种类及药物的特性进行充分了解,确保对症且用量适当。四是要掌握最佳的用药时机。用化学药剂时,要准确判断用药的最佳时机,一般应在发病的初期施药,但有时也需要在虫害的盛期用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掌握。五是确保用药方法正确。不同的病虫害其施药的方法也会不同,有的需要进行叶面喷施,有的需要条施或灌根,因此,必须采取准确的用药方法。六是要注意施药时间。喷施农药应在阴天或雨后进行,晴天阳光会将药物迅速蒸发,影响药效。七是避免用药品种单一。应注意交替使用多种农药,避免病虫害对单一类型的药剂产生抗药性,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
  小麦病虫害的种类很多,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就不一一叙述了。总之,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应以预防为主,加强种植管理。可采取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对种子进行药物处理,与豆科类作物轮作,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群数量。要尽量控制用化学药剂的数量,减轻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并交替使用各种农药,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另外,还需准确掌握用药时机、施药时间和方法,以确保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单位:164100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五大连池支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483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