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防控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文根据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特点,结合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防控策略。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杂食性害虫,其寄主植物广泛,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预警的重要农业害虫,2019年1月从东南亚迁飞入境。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目前发现主要危害玉米作物,其繁殖扩散快,危害严重,增加了玉米生产成本,降低产投比例,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本文结合云南省宁洱县防控草地贪夜蛾的措施、方法,分析草地贪夜蛾的防控策略。
一、草地贪夜蛾生物学特性:
草地贪夜蛾幼虫有6个龄期,大龄幼虫具有自相残杀的习性,一般玉米植株只有1-2头大龄幼虫;6龄幼虫暴食,在取食的最后2-3天,取食量占整个取食阶段的80%。成虫具有趋光性,一般在夜间进行迁飞、交配和产卵,成虫可在几百米的高空中借助风力进行远距离定向迁飞,每晚可飞行100 km;卵块通常产在叶片背面;成虫寿命可达2-3周,雌成虫可多次交配产卵,一生可产卵900-1000粒;在适合温度下,卵在2-4天内即可孵化成幼虫。草地贪夜蛾适宜发育温度11-30°C,没有滞育现象,在宁洱县境内可周年繁殖,一年可发生多代。
二、草地贪夜蛾识别及为害特点
1、草地贪夜蛾识别
(1)成虫。成虫翅展 32-40 mm,前翅深棕色,后翅灰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前翅中部各一黄色不规则环状纹,其后为肾状纹;雌蛾前翅无明显斑纹,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 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一三角形白斑,环状纹后侧各一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状纹内侧各一白色楔形纹。
(2)蛾卵。卵通常100-200粒卵堆积成块状,多有白色鳞毛覆盖,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卵粒直径0.4 mm,高0.3 mm,卵多产于背面或叶鞘上,叶片正面也有发现;适宜温度下2-3天孵化,初孵幼虫孵化后就开始取食叶片,并向四周植株扩散为害。
(3)幼虫。分6个龄期,体色和体长随龄期而变化。1-2龄幼虫头部青黑色,体色暗黄色或绿色;3龄幼虫头部青黑色,背部褐色,侧线白色,毛瘤明显,腹部末节有4个黑色毛瘤呈正方形排列;4-6龄幼虫头部红棕色或黑褐色(间杂白色),体褐色,亚背线和侧线白色,背部有深色凸点;老熟幼虫额部有白色或黄色倒“Y”形纹,其腹部末节4个黑斑呈正方形排列,此为草地贪夜蛾幼虫最明显的特征。
(4)蛹,呈椭圆形,红棕色,长14-18mm,宽4.5 mm。化蛹初期体色淡绝色,逐渐变为红棕色及黑褐色,通常在2-8 cm的土壤中化蛹,有时也在果穗或腋处化蛹。
2、为害症状
草地贪夜蛾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1-3龄幼虫通常在夜间出来为害,多隐藏在叶片背面取食,取食后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害。4-6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也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严重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此外,高龄幼虫还会蛀食玉米雄穗和果穗。
三、草地贪夜蛾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1、农户的防控意识淡薄。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农户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的积极性不高,生产管理粗放,往往在草地贪夜蛾中度发生后才进行防治,容易错过前期最佳防控时期,增加防控难度,使草地贪夜蛾进一步蔓延扩散。
2、防控手段落后。当前的防控手段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治技术的应用占比偏小,过多的使用化学农药,造成土体、水体污染,农产品农残超标;植保器械以常见的背负式喷雾器居多,工效低;农户多实行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开展统防统治难度大。
3、农药产品经营者的科技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农药产品经营者对草地贪夜蛾和农药的科学使用缺乏正确认知,向农户推销的农药缺乏针对性,存在混乱配药和误导用药的现象,防控效果不佳,导致农户反复用药,增加防控成本,加重农残污染。
四、防控策略
1、加強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指导。整合农业部门技术力量,加强宣传培训,让农药经营者和农户加深了解草地贪夜蛾发生的特点和危害习性,掌握科学的防控方法。组织县、乡、村农技工作人员加强田间虫情巡查和田间技术指导,发现虫情及时处置。
2、加强虫情监测预警。在全县各乡(镇)设立监测点,严密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工作,重点观测处于草地贪夜蛾迁飞带的乡镇,第一时间掌握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指导农户科学防控,做到早预警,早防控。
3、设立防控示范样板。设立县、乡两级防控示范样板,集成示范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展示防控成果,积累防控经验。示范样板同时进行不同药剂、不同配比试验,筛选防治效果好,成本低,安全高效的药剂和防治方法,大面积推广应用。
4、推广综合防控、群防群治。本着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的原则,在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水平达到防治指标时,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诱捕成虫,毒杀幼虫,使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水平保持在防治指标下。对农作物相对集中连片种植的区域重点治理,发动农户和其他防治主体开展集中防治、连片处置、群防群治,力求最优防治效果。
5、应急处置。在草地贪夜蛾幼虫虫口密度大于10头/100株时,实施化学防治。应急处置选择农业农村部推荐用药,抓住低龄幼虫期进行防治。应急防治应避免使用高毒农药和频繁、过量用药,减轻农残污染。注意轮换、交替使用不同杀虫剂,延缓草地贪夜蛾产生抗药性。
(作者单位:665199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750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