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水肥一体化实用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水肥一体化是将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是借助压力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配兑成的肥液与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的技术。
  1优点
  1.1节水、节肥,提高水肥利用率
  人为控制灌水量,避免了水肥向士壤深层渗漏造成的淋失,比传统沟灌节水40%~60%,节肥20%6~40%。
  1.2降低室内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
  水肥一体化大大降低空气湿度,减轻发病率:棚内土壤温度提高2~3℃,减少了枯萎病、疫病等些土传病害的随水传播和蔓延。
  1.3改善和保持良好的土壤物理性狀
  克服传统沟灌造成土填板结的弊病,使土壤疏松保持良好的团粒结构和通透性,有利于蔬菜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植株健壮、生长快、发育早,开它坐果多,加之病害轻,可比沟灌增产20%~30%。
  2技术要领
  水肥一体化是一项综合技术,涉及到农田灌溉、作物栽培和土壤耕作等多方面,其主要技术要领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2.1水源水质
  水源用井水或蓄水池储水,水源充足,水质洁净,无色无味,水温变化幅度小不受环境污染,符合灌溉标准。
  2.2滴灌系统
  由水源、首部枢组,输水管和滴灌带四部分组成,首部枢组包括水泵、施肥器,过滤器、各种控制量测设备等,其中过滤器是滴灌设备的关键部件之一,内管网入口处安装控制阀、过滤器与文丘里式施肥器,输水管采用直径50~60毫米的防老化碳黑PE管,滴灌带选用直径20~25毫米内镶式滴灌管。每棚铺设田间管网60米,滴灌带16×7.5米。
  2.3系统布设
  输水管顺温室后墙沿走道东西铺设,南北向起垄定植作物,垄与走道垂直,一般垄宽50厘米,高10~15厘米。起垄时要做成中间低两边高的“四型垄”。滴灌带顺垄铺设,放在垄的中间低凹处,长度同垄长,末端封堵,然后垄上覆盖地膜。“凹”型垄的中心距一般为100~120厘米,因而消灌带的布设间距为100~120厘米。输水管与滴灌带垂直对接,用旁通连接。作物幼苗在垄上滴灌带两旁定植,窄行距控制在25~30厘米。定苗株距随滴灌带滨孔间距确定,一般滴灌带滴孔司距为30厘米。
  2.4连接滴管你
  在主管上扎眼后,把前端的螺丝头用力嵌入主管内,然后拧紧螺丝,另一头对折4次后装入6厘米支管内堵水,支管的总长度要比种植面长15厘米。支管也可以使用双管,如芝麻香瓜等种植面较宽的作物,一般情况种植垄面超过60厘米的都采用双管。灌溉时支管上的间门根据距水源距离由小变大,距离水源近的阀门小一点。
  2.5肥料选择
  选液态或固态肥料,如尿素、硫铵、硝铵,磷酸二铵、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硝酸钙、硫酸镁等肥料:固态以粉状或小块状为首选,要求水溶性强,含杂质少,一般不应该用颗粒状复合肥:如果用沼液或离殖酸液肥,必须过滤,以免堵塞管道。
  2.6灌溉施肥
  施用液态肥料时不需要搅动或混合,一固态肥料需要与水混合搅拌成液肥,必要时分离,避免出现沉淀等问题。施肥时要掌握剂注入肥液的适宜浓度大约为灌泯流量的0.1%。例如灌溉流量为50方/亩,注入肥液大约为50升/亩:先用不含肥的水湿润管网再施用肥料溶液灌溉,后用不含肥的水清洗灌溉系统。
  3注意事项
  3.1水源要满足,幕近日光温室,水压要够,一般为5个帕斯卡滴濯的管道和滴头容易堵塞,对水质要求较高,所以必须安装过滤器在灌溉中不能利用滴灌系统追施普通化肥和粪肥,要使用充分溶解于水的专用滴灌肥。
  3.2在铺设滴灌带时压紧压实地膜,使地膜尽量贴近滴灌带,地膜和滴灌带之间不要产生空间。描种前要平整土地,减少土地多坑多洼现象。防止土块余石杂草托起地膜,造成水汽在地膜下积水形成透镜效应,灼伤滴濯带。
  3.3不能随意拆掉过滤设施和任意位置自行打孔,要经常清洗过滤器内的网,发现滤网破损要更换,滴灌管网发现泥沙应及时打开堵头冲洗,每次滴灌时间长短要根据缺水程度和蔬菜品种。
  3.4水肥一体化管道材料质量要好,可一次安装多年使用,尤其是支管上的喷灌眼要大,以防肥料堵塞,造成一头旱一头涝。主支管道长度都要大于实际长度,保证所有种植面都能浇灌。
  3.5每次施肥前喷水2~3分钟,然后施肥,整棚施肥完成后,再喷水2~3分钟,冲洗管道,防止肥料堵塞喷灌眼。主管道一般放在温室南边,每6米间距固定,防止管道移动、机械损伤等。
  综上所述,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点是灌溉施肥的肥效快,养分利用率提高。可以避免肥料施在较干的表土层易引起的挥发损失、溶解慢,最终肥效发挥慢的问题;尤其避免了铵态和尿素态氮肥施在地表挥发损失的问题,既节约氮肥又有利于环境保护。所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使肥料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可建议大面积施用。
  (作者单位:719400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府谷分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33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