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用信息安全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润启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我国为提升自身的医疗质量也积极地将信息化的技术引入医疗工作中,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在非常大的程度上提升医疗的质量。“信息安全”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新专业,对该专业的教学与实践正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存在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现阶段我国医用信息安全类课程的实施时间不长,各方面也不够完善,学生的教学质量较低,我国需要对自身医用信息安全类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提升学生的学习实践质量,保证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能灵活的利用自身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我国的医疗水平提升做出相应贡献。
  关键词:医用信息安全类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1-0154-02
  现如今多數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学生课本知识的讲解,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高。而医用信息安全类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视实践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充分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随着人们教学理念的变化,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等,保证学生更好的进入岗位,为我国医疗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医疗信息类课程概述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化技术在我国的各行各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为提升自身医疗质量也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医疗工作中,按照现在社会的实际需求制定医疗信息类课程。现阶段我国医疗信息类课程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从医学相关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技术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1]。医疗相关基础知识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医疗知识,而计算机技术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信息基础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方面知识,保证学生在课程学习完成后能成为从事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信息管理等方面研究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2 医用信息安全类课程教学改革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与创新。医学作为我国民生的重点工程,其相关专业的培训质量受到人们的关注。提升医学信息安全类课程改革质量,保证学生更好地了解应用自身的知识,促进我国医疗行业更好的发展。现阶段医用信息安全类课程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求。第一,重视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生的实践要求能力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学改革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贴合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学生所学的课程要保证学生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故而学校对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社会动向,保证学生学习的内容是社会所需。第三,以就业为导向,保证学生学习质量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利益不受损害。学校与企业合作,了解双方实际需求,政府出台保障措施,保证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个人利益能更好地得到保护,提升学生实习质量[2]。
  3 医疗信息安全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实践课程较少
  现阶段多数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解,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论课程偏多,实践课程偏少。实践是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入的对自身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以及提升自身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课程的不足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
  3.2 学校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
  学校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是造成实践课程难以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重要原因。现阶段学校对学生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校教师对学生实践课程的打分标准较低,部分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课程打分时没有明确的打分要求。加上学校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低,造成多数学生没有获取相应的实践能力的情况下顺利地完成实践课程,影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3]。第二,部分学校在实践课程制定的过程中将实践课程作为辅助课程,穿插在学生的学习中,其学习质量对学生的学分获取影响较低,造成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低。
  3.3 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力度较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进入社会后面对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要求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进而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能按照自身工作的需求对自身能力进行培养,以及让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能更加灵活的调动自身知识解决工作中的突发事件。而现阶段多数学校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依旧是教师将全部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而没有采取适当的手段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3.4 学生能力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将同一个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方案延续使用几年,甚至十几年,而很少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对课程进行改动,造成学校教授的课程与社会实际需求出现脱节情况[4]。学生在学校培养的能力已经落后于时代,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重新进行学习,造成学生对工作的接受速度较慢,影响学生的工作质量。
  3.5 社会保障不够完善
  实习是现如今学校的主要实践课程之一,是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的手段之一。现如今多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个人利益无法得到保障,部分学生零工资进行实习,甚至部分学校与企业通过实习的方式赚取学生实习费、介绍费等。以及部分学校与企业收取学生的费用后给学生介绍的工作是基础、简单,非专业人士也能完成的工作,不利于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训练。学生所学的知识与自身从事的实习工作关联非常低,专业人才没有在相应的岗位上进行训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以及学生工作质量的重要原因。社会需要提升对学生实习工作的保障制度,保证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能更好地保护自身的个人利益,以及在实习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能力进行训练。   4 医学信息安全类课程改革措施
  4.1 提升实践课程所占比重
  实践课程是提升学生课堂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学校提升实践课程在课程中所占比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学校需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调查,在确定学生课本知识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课程应用能力的前提下合理的增加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第二,学校提升实践课程所占比例的同时需要提升学校实践课程的质量,对学生进行最新的技术方面的宣传,让学生更多的上手实践,保证学生通过实践课程对自身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让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
  4.2 提升学校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
  提升学校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及认识程度,保证学校将更多精力放在实践课程的研究中,提升学校实践课程的实施质量。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学校在提升自身实践课程质量的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规范化实践课程打分要求。学校在实践课程实施前需要根据实践课程的实际要求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并要求教师严格地按照打分要求对学生的实践课程进行打分。以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组织人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抽查,从而提升实践课程评价的准确性[6]。第二,学校可以将实践课程单独提出来,并给其相应的学分,提升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让学生以更加端正的态度面对实习课程。第三,学校可以与相关的单位进行沟通,获取单位的实时信息,并将实时信息作为学生实践课程的学习内容,从而让学生学习的内容应用于生活中,提升实践课程的实用性。第四,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社会的变化,了解社会对学生的实际要求,以及了解最新的医用信息安全类技术创新,进而对自身实践课程内容进行改进与完善,保证学校实践课程教授的内容是新颖的,也是社会需求的。
  4.3 利用工作小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问题解决能力是保证学生在工作岗位顺利发展的必备能力。建立工作小组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前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并对学生制定一学期的学习任务。而在学生组成小组,按照学习目标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在任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以及学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进行学习,提升自身自学能力以及利用自身学习的知识解决实践过程中遭遇的问题[7]。在学生组成工作小组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一学期的目标进行细化,并对工作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的检查,从而督促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工作小组的学习中。
  4.4 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质量
  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质量,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习课程对自身的知识运用能力进行训练,以及督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更好地对自身知识体系进行完善与改进。学校与企业之间需要增加沟通的频率以及提升双方之间的沟通质量,学校通过沟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保证学生学习的知识是企业所需。而企业需要为学校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保证学生对知识学习后能通过实习对自身的能力进行训练,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
  4.5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学生实习学习中出现各种乱象的重要原因。社会需要对自身的保障制度进行完善与改进,以保证学生的实习学习更加有效地完成。社会在完善自身对实习学生保证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社会方面需要制定相应的惩奖制度,对不符合社会要求的实习单位进行惩罚,严重者可以禁止其与学校进行合作[8]。而对于表现突出的单位社会可以对其进行表扬,提升其公信力度,让其更好地吸收人才,更好的发展。第二,建立公布平台。社会建立公布平台,让学生对自身所处的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这些评价能为其他学校以及学生提供丰富的数据参考,辅助学校与学生选取高质量的实习单位进行实践学习。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需要对自身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并积极地与企业、政府等进行合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质量,保证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能力,为社会医疗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志勇,黄涛,张丽丽,等.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知行合一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12):66-69.
  [2] 汤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与实践教学改革[J].智库时代,2019(51):199-200.
  [3] 傅杰,余琍,吳黎兵.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教学改革[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1):175-177.
  [4] 宋军,杨帆,余林琛,等.过程质量导向的工科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9(18):108-109.
  [5] 李慧.基于创新教育模式《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2019(11):97-99.
  [6] 李世明,周国辉,夏晓冬.SMTM教学模式在信息与网络安全课程上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8):100-103.
  [7] 彭维平.信息安全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1,19(2):87-93.
  [8] 侯整风,徐静,朱晓玲.“信息安全”专业教学与实践探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3):51-53.
  【通联编辑:李雅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79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