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于月华 倪志勇 陈全家 耿洪伟 高文伟 王欣怡

  摘   要:《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是一门应用科学,课程小组通过优化课程的知识体系,对各学科的知识点进行融合交叉,依据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合种子产业需求的应用型种业人才;利用不同章节内容转变学生身份,采用角色转换的方式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量筛选和引进具有教学意义的教学视频和教学图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件,并在校园网上建立课程中心,利用校企合作建立种子加工与贮藏的实践平台,实行实境教学,采用多形式多角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不断的探索和完善本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满足现代种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课程  教学模式  改革  探索
  Abstract:The course "seed processing and storage" is an applied science. By optimizing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the course, the course team integrates and intersects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various disciplines. According to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of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 applied seed talents suitable for the needs of seed industry are constructed. Use different chapters to change students' identity and adopt role transformation to study the course content,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and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enhance their ability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Has introduced a large number of screening and teaching significance of video and image, perfec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courseware, and in the center of the campus net based curriculum, using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establish seed processing and storage platform for the practice, practice the reality of teaching, adopt many forms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s, constantly explore and perfect the teaching mode of this course,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seed industry for applied talents.
  種子产业是一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作物种业是国家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1]。种子是农业生产中必需的生产资料,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对农业增产和品质改良有着重要作用,世界各国都在推动种子产业化[2]。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种子科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许多农科类高校都开设了种子科学相关的专业,以培养掌握了种业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高等农业院校如何培养出既掌握了扎实的种子科学理论知识,又具备了种业领域实践动手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适应种业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种子科学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依据人才培养计划进行的,《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则是种子科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应用科学,主要阐述种子在收获后到播种前所经过的一切加工与贮藏的原理与技术,以及在此过程中种子的生命活动规律[3]。通过课堂教学,学生需要掌握主要农作物种子在种子加工和贮藏的过程中的原理,并充分结合种子生产实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种子加工的技术和种子贮藏的方法。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种子加工贮藏过程中的成熟技术,毕业后能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
  作为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核心课程,每年均有约110名学生必修该门课程,课程共计52学时,其中课堂教学设置为40学时,实验12学时。为了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与本门课程同学期还单独设置了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实习实践课。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无法实现较高的学习效率,要想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的种子产业人才,必须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对《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进行改革,适应当代学生的教学模式,既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又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1  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课程内容中融合了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物理学、仓库建筑学、农业机械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点。在授课过程中,讲解种子利用空气动力学方式进行清选时,需要学生分析种子在不同流速的空气中受力的情况,需要调动学生调动物理学知识;讲解种子在贮藏过程生理特点时,需要学生将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种子的生命活动规律,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作为授课的教师,绝对不能只按照书本内容机械讲解,要做到各学科之间相关知识的引入和有机融合,加强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从而丰富和发展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的教学内容,构建符合现代农业生产需要的应用型农业人才的课程知识结构[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当代的种子加工与贮藏的科学技术水平日益加速,尤其是种子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课本上选讲的加工设备在实践生产上已经经过了多次的改进,种子处理的方式、使用的种衣剂也多次更新换代,种子的包装方式、种子企业应对假冒伪劣种子的方法都已经非常先进。授课教师应该充分吸收现代种业发展的成果,将不同学科知识领域的新技术和方法进行横跨、交叉和互渗,对课程涉及到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为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奠定基础。
  2  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2.1 利用翻转课堂和虚拟身份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讲授知识的完整性,按照教科书的章节设置进行讲解,对于学生而言,很难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在《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課程小组按照不同的章节对授课内容进行模块设计,针对一些种子加工和贮藏的技术方面的内容,安排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各小组挑选一种作物来设计该作物种子加工和种子贮藏的流程、各流程中选用何种机械设备,并进行讲解,以增加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能缓解由单一教师持续讲解带来的听觉和视觉疲倦,增加学习的兴趣。
  针对实践操作比较强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全程参与到课程的讲解中,比如种子的包装章节内容,安排学生转变身份,以“假如我有一个种业公司,我公司的种子包装是这样”为主题,要求大家虚拟身份,既当种子包装袋的设计师来设计合适的种子包装袋,又虚拟自己为种业公司负责人,为种业公司不同作物种子选择最适用的种子包装袋。
  通过这样的翻转课堂形式,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让学生虚拟了身份,站在不同的身份角度去理解知识的实践与应用,这种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的知识传授,已经连续五年在《种子加工与贮藏》的课程讲授过程中应用,颇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2.2 视觉化处理教学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
  《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中涉及到许多种子加工机械的术语和工作原理,在讲解这些抽象概念和理论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会因长时间的单一画面和单一声音产生疲倦,致使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
  为了避免单一的讲解和平面的课件内容的枯燥,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感官上同时提起学习的兴趣,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小组积极搜集相关的图片和动画,穿插在课件中,优化课件质量;同时从多种渠道获取与种子加工与贮藏相关的视频教学资料,穿插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进行引用和讲解。把教学课件中知识和内容利用立体的声像资料来进行展示,是一种平面教学内容的视觉化处理,把课程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把静态的平面的知识点变成动态的、活泼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习轻松化,避免了枯燥的课堂传授低效率[5]。
  同时,学生在观看动态形象的教学内容时,大脑的视觉和听觉神经都处于兴奋的状态,更容易将大脑中已经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在旧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使得相关的知识点能够更加系统化和网格化,教学的内容更容易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大的提高了上课的效率。
  2.3 利用校级课程中心网站,建立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方式也不仅仅只限定在课堂50min内,更多的学生拥有电子设备,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在网络上浏览和独立学习,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建立与开放能适应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同时也给课堂学习效率不高的学生再次学习的机会。
  为了弥补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所带来的不足,也为了适应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小组利用学校的课程中心网站,建立了《种子加工与贮藏》网络课程,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进行了上传,同时设置了课后习题和学习交流互动专区,以方便学生随时进行自主学习[6]。
  利用课程中心的网络课程资源,学生可以对于教学内容比较难于理解或者特别重要的内容,利用网络课程进行重复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加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可以针对一些内容在交流互动专区随时进行交流或者给授课教师留言,便于教师及时解答,学习的效率更高。
  2.4 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实境教学模式
  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内容中涉及到大型的种子加工设备和贮藏仓库,仅依靠课堂讲授和课本,学生既不能触摸到机械的实物,也无法真正掌握不同作物种子选用加工机械的工作原理,更不能对不同作物加工机械选用不同的参数进行设定,只有将理论知识结合到实物上,边观察边理解,加深记忆,提高兴趣。在种子领域的实际生产中,种子的加工与贮藏技术人员日常的工作对象却是大中型种子加工机械和种子仓库。为适应种业领域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小组充分利用本校与种业企业建立的校企合作教学实践基地,加强与种业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建立实境教学模式[7]。针对农作物种子加工类机械的教学章节,除了在课堂上讲解机械的结构和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外,还把课堂搬到种子的加工厂和种子贮藏仓库,在实境中让学生去学习各类种子加工机械,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了解和掌握不同作物种子常用的清选机械、风选机械、干燥设备、包衣设备、包装机械的构造,掌握不同的作物种子各类机械运转时的参数区别。
  除了将课堂搬到种子加工车间外,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小组还把种业企业的负责人请到课堂中来,请有种子加工与贮藏的实践生产经验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到课堂上为同学们讲解。通过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开展实境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复杂的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在实践中促进了校企之间的合作,利用好种业企业的种子加工和贮藏平台,就为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合适的平台[8]。
  3  持续探索和完善课程改革,满足现代种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种子科学技术中种子的加工措施和贮藏方式研究是种子工作中的重点部分,对种子进行加工处理是提高待播种的种子质量、保证田间苗齐苗壮、避免种子萌发时受到病虫害危害的重要途径,《种子加工与贮藏》这门课程就是要在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将课程的理论内容与实践生产充分结合,适应农业生产实际发展的要求,既要为学生讲授当今种子加工贮藏理论与技术的最新水平,又要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掌握种子加工与贮藏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并利用种子加工贮藏的原理与技术来指导农业生产实践[9]。
  《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小组将不断的探索和完善本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持续优化课程的知识体系,对各学科的知识点进行融合交叉,构建符合种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课程知识结构;积极探索和应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大量筛选和引进具有教学意义的教学视频和教学图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现代种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10]。
  参考文献
  [1] 王州飞,张红生.中国种业发展现状及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J].中国种业,2013(2):1-3.
  [2] 时侠清,张子学,舒英杰.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策略[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25(4):57-60.
  [3] 江绪文,李贺勤.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种子加工课程改革与实践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14-15.
  [4] 王洋,赵光武,吕尊富,等.种子贮藏加工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7):351-352.
  [5] 苏豫梅,石书兵,葛杰,等.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种业,2013(6):1-2.
  [6] 舒英杰,时侠清,李文阳,等.地方应用型农科高校专业课教材建设的思考——以安徽科技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36(5):108-110.
  [7] 冯云选.《种子贮藏加工》课程实境教学探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6):48-49.
  [8] 吴承来,孙庆泉,张春庆,等.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种子生产加工教学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种业,2013(6):8-12.
  [9] 郑跃进,孟超敏,王黎明,等.種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研究——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种子,2015,34(9):128-131.
  [10]刘长华,王洋,马淑梅.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种业产业化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4):367-368,3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94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