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鸡痘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杭柏林

  鸡痘(FP),又名痘疮,是由鸡痘病毒(FP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在无毛或少毛部位的皮肤上发生痘疹与口腔、咽喉部黏膜形成纤维素坏死性假膜为主要特征。该病影响鸡只的生长和产蛋,对雏鸡和育成鸡危害严重,如继发其他传染病,则病情加重和死亡率上升。近年来,鸡痘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死淘率比较高,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日趋增加。为此,本文就鸡痘的诊断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介绍,希望为临床生产提供一些帮助。
  一、诊断技术
  1. 流行病学诊断
  各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鸡均可发生鸡痘。鸡痘也可感染鸭、鹅,但症状轻微。雏鸡和中年鸡最易感染,雏鸡患病后死亡率高。患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带毒蚊虫也会成为传染源。病鸡脱落和碎散的痘痂是病毒散播的主要形式。本病可通过机械性传播(人员、衣物、车辆、饲养工具、注射器械等)、空气传播,而皮肤和黏膜的损伤是病毒侵入的主要门户。鸽子和麻雀等飞禽在鸡痘的传播中起了一定的作用。鸡痘的发病率为10%~70%,高的甚至可达90%。死亡最多的是黏膜型和混合型,皮肤型的一般不死亡。本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在夏秋和冬初季节以皮肤型较多,在冬季则以黏膜型为多。易感鸡经带毒的吸血昆虫叮咬后而感染,是夏季发生鸡痘的主要原因。饲养密度大、鸡群过于拥挤、鸡舍阴暗潮湿、体表寄生虫感染、维生素缺乏可加重病情,造成死亡率上升。
  鸡痘的继发或混合感染现象较多,如与传染性鼻炎、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蛔虫病等发生二重或多重的混合感染,可造成大批死亡。
  2. 临床症状诊断
  潜伏期一般为4~10天,长的达2周。个体病程一般在10~14天,群体病程在6~10周,发生混合感染时,病程更长。痘疹多少以及发生部位不定,主要见于无毛或少毛部位的皮肤。根据发生的部位,可将鸡痘分为黏膜型、皮肤型。两者同时发生,称之为混合型。有报道称,偶见败血型鸡痘。
  若与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发生混合感染,病鸡极度消瘦、脱水。若继发大肠杆菌感染,还可出现腹泻,排黄色或黄绿色稀粪。若与新城疫病毒(NDV)发生混合感染,还可见鸡冠、肉髯发暗变紫,嗉囊松软,排出水样、灰白色或绿色粪便。若继发葡萄球菌感染,还可见脚趾红肿、疼痛,不愿站立。若与鸡蛔虫发生混合感染,还可见鸡冠和肉髯苍白贫血。
  3. 病理变化诊断
  各型鸡痘的病变基本相同。单纯性鸡痘感染时内脏无特征性病变。黏膜型鸡痘在喉头处有假膜阻塞,有时在气管局部出现干酪样渗出物。
  若与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发生混合感染,还可见胸腺、法氏囊和脾脏萎缩,腺胃明显肿胀、质地变硬,盲肠扁桃体出血,其他肠段有炎症。若与新城疫病毒(NDV)发生混合感染,还可见腺胃黏膜水肿,腺胃乳头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十二指肠、直肠有出血斑点或坏死灶。若继发大肠杆菌感染,还可出现肝周炎、心包炎,心包膜混浊增厚、粘连,心包膜与心外膜上有纤维素性蛋白附着,呈白色,肝脏肿大,质地变硬,表面附着一层黄白色的纤维素性蛋白,肠管壁增厚,有弥漫性或条索状出血,泄殖腔松弛,黏膜呈弥漫性出血。若继发葡萄球菌感染,还可发生出血性坏死性皮炎,肌肉暗红色,肝脏、脾脏肿大,有大小不等的黄白色坏死灶。若与巴氏杆菌发生混合感染,还可见肝脏和脾脏肿大、出血,呈花斑状;心包积液,呈黄红色半透明状,胸腹部皮下浮肿、充血,外观呈紫褐色,有散在出血斑,积有胶胨样黄红色液体,肠内有水样内容物。如与支原体发生混合感染,还可见肺部边缘有坏死灶,气囊有黄色硬块。若与鸡蛔虫发生混合感染,十二指肠中可见有长短不一的蛔虫。
  4. 实验室诊断
  皮肤型鸡痘可根据典型症状通过肉眼即可确诊。通过病理组织学方法检查上皮细胞质内的嗜酸性包涵体,做推定性诊断。而黏膜型鸡痘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可进行初步诊断,还需通过实验室的其他方法如琼脂免疫扩散、中和试验、ELISA、PCR、基因探针、免疫荧光技术、被动血凝试验等进行确诊。
  二、综合防治技术
  1. 发病时的防制措施
  ①早发现早治疗。发现病鸡时,立即隔离治疗,将发病较重鸡只淘汰,采取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对未发病的鸡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同时做好环境消毒。
  ②对症治疗。对皮肤型鸡痘,可用消毒过的清洁镊子小心剥离,伤口涂碘酒、红汞或紫药水。黏膜型鸡痘,可用镊子将口腔黏膜的假膜剥掉,用1%高锰酸钾溶液洗后,用碘甘油、氯霉素软膏、鱼肝油等涂抹患部。病鸡眼部如果发生肿胀,眼球尚未损坏,可将眼部积蓄的干酪样物质挤出,然后用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干净,再滴入5%蛋白银溶液。在治疗时应注意,剥下的假膜、痘痂或干酪样物质,都应烧掉或深埋,严禁乱丢,以防止扩散传染。
  ③中西药治疗。王海珍(2009)报道,中西药结合治疗鸡痘效果不错。发病鸡群,全部用0.4%盐酸吗啉胍(病毒灵)饮水,连用5天,同时饮水中加丁胺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同时配合中药治疗:龙胆90克、板蓝根60克、升麻50克、金银花40克、野菊花40克、连翘30克、甘草30克,将上述中药加工成细粉,按每只鸡每天1.5克,均匀拌入饲料内,上、下午集中喂服。饲料内增加多种维生素、鱼肝油,以增强鸡体的抗病力,保护皮肤和促进伤口愈合,连用5天。
  ④紧急免疫。没有发病的鸡群,全部紧急免疫接种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用50%甘油盐水或生理盐水稀释100~200倍液后应用,当天用完。具体方法是:用消过毒的钢笔尖或刺种针蘸取稀释好的疫苗液,在鸡翅下无血管处皮下刺种,接种后3~4天刺种部位微现红肿、结痂,2~3周痂块脱落,表示刺种成功。刺种时要用脱脂棉经常擦拭刺种针,以免刺种针黏附脂肪,影响蘸取的疫苗量。雏鸡刚发现痘疹时,用免疫鸡或痊愈鸡的血清进行注射治疗(每只鸡注射0.5毫升),有较好的效果。
  ⑤环境消毒。对鸡体、鸡舍、笼具、食槽以及鸡舍环境用0.4%过氧乙酸溶液彻底喷雾消毒,1次/天,连续10天。
  2. 平时的预防措施
  ①加强环境管理,严格消毒,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新引进的鸡应隔离观察,证实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适当降低饲养密度,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良好,饲料中保持充足的多种维生素。在流行季节,应注意定期消毒。鸡舍内外要打扫干净,用灭蚊蝇药消灭蚊蝇与吸血昆虫,阻断其传播途径。要注意鸡舍周围的杂草和臭水沟的处理,以防蚊虫的繁殖。鸡舍要安装纱窗,有条件的可以用7%马拉硫磷喷洒。
  ②合理免疫预防。在15~25日龄进行首免,60~90日龄进行二免,采取刺种方法接种鸡痘疫苗,方法同上面的紧急免疫接种。必要时于蛋鸡开产前再进行1次免疫。选择疫苗时要注意疫苗的来源与质量。疫苗种类繁多,要选择适合的疫苗并严格按说明书进行免疫。近年来,鸡痘疫苗受到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污染以及鸡痘病毒(FPV)和REV的基因之间的整合现象比较普遍,疫苗中REV的存在会影响鸡痘疫苗与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免疫失败,因此,免疫后应注意检查免疫效果,若效果较差,应重新接种。当鸡群免疫保护低于95%时,也应重新接种。
  ③防止混合感染。鸡痘发生后,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机体容易感染其他病原,造成混合感染,因此,在平时应注意其他病毒性疫病的疫苗免疫接种,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性疾病。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邮编:453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0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