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3日商丘市强飑线天气过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凤梅 王慧娟
摘要2009年6月3日21:00左右,受东北高空低涡和冷空气影响,商丘市突遇强飑线天气,其中农业损失严重。分析了此次强飑线天气过程的特点及对农业造成的影响,并总结了灾情发生后各部门的应急工作措施,为了解强飑线天气的危害性、掌握应对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尽可能地减少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提供参考。
关键词强飑线;天气过程;农业影响;应急措施;河南商丘;2009年6月3日
中图分类号 S165.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306-01
2009年6月3日,受罕见的强飑线天气过程影响,河南商丘市出现了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影响,全市普遍受灾,农业生产遭到严重损失。此次灾害损失严重,共造成18人死亡,81人受伤,经济损失共计15.14亿元。现对这一天气过程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1强飑线天气过程
2009年6月3日20:56,受东北高空低涡和冷空气影响,商丘市突遇强飑线天气,境内所有9县(市、区)先后出现了雷电、大风和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此次强飑线天气过程表现为生成快、强度大、发展迅速,持续了139 min。据商丘市天气雷达探测,系统生成6 min后强度为25 dBZ,1 h后强度升至65 dBZ,最大回波强度达69 dBZ;在其影响的时间段内出现了8~11级的大风,风力增幅为12~24 m/s,其中永城最大风速达到29.0 m/s,宁陵县最大风速达到28.6 m/s,是永城和宁陵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风速值;飑线移动较快,达到50~60 km/h;气温随之下降,气压升高,其中民权县20:00―21:00气温降幅就达10.2 ℃,气压增至6.9 hPa;同时,伴有雷电和暴雨出现,其中最大降水量为虞城(30 mm),其他县市为10.1~24.0 mm;是商丘市有气象记录以来强度最大、危害最重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1-2]。
2强飑线发生的天气背景分析
2009年6月3日8:00,商丘500 hPa高空温度为-14 ℃,850 hPa高空温度为20 ℃,850 hPa和500 hPa温差高达34 ℃,上冷下暖,温度直减率较大,△θse 9.7 ℃;而3日20:00徐州探空资料显示:K指数38、沙氏指数-10.02、△θse 22 ℃、CAPE值为743.4 J/kg、最大比湿12 g/kg(850 hPa),0 ℃层高度为4 049.1 m、-20 ℃层高度为6 636.3 m、-30 ℃层高度为7 957.4 m,垂直风切变17 m/s(V700-Vsurf),中低层风为顺时针旋转、400 hPa以上风呈逆时针旋转。由此可见,观测站上空附近存在有较强的不稳定能量,低层有暖平流,高层有冷平流,在对流层的上部有高空急流稳定维持;在对流层的中层(500 hPa)有干冷空气进入,出现加速下沉运动;对流层的低层(850、925 hPa),存在近似东西向的切变线,对流层下层的垂直风切变,增强了低层水平风切线,从而产生了强烈的上升运动,加上低层潮湿区的存在,加剧了上冷下暖对流的不稳定层结。地面图上,商丘市处于低压区内,3日17:00―20:00,郑州至商丘一线维持有中尺度辐合线和干线(露点锋),成为对流单体加强为飑线的主要影响系统,而对流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与近地层辐合线的共同作用,共同导致了“6月3日”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和强飑线的形成。
3对农业的影响
截至6月6日8:30统计,全市172个乡镇有137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重灾乡镇70个,直接造成农业经济损失10.38亿元。一是对小麦的影响。商丘市是河南优质冬小麦种植区,“6月3日”强飑线天气发生时正值“三夏”季节,造成即将收获的小麦倒伏20.7万hm2,倒伏后的小麦给机收带来困难,人工收割占用时间较长,但整体未对小麦产量造成较大影响[3]。二是对秋作物播种的影响。强飑线天气带来了一定的降水,有利于秋作物的播种,至6月8日15:00,全市趁墒抢种秋作物31.57万hm2,占全部秋作物种植面积的43.85%,做到了种早、种足、种好,为秋作物丰收打下基础,2009年的秋作物播种成为最及时、质量最高的一年[4]。三是对农业设施及其他的影响。该次天气过程共损坏蔬菜大棚5 660座,果园中刚长成核桃大小的果实打落一地,因树木刮倒(折断)或房屋倒塌等原因砸死家畜272头,砸死家禽119 856只。
4灾害应急措施
及时进行有效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服务和灾情收集、上报及调查。河南气象台及商丘气象台及时做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服务工作,分别通过12121、决策短信平台、移动公司10086客服平台等渠道发布预警信号。灾情发生后,省气象局负责人及时和地方气象局及民政部门和基层乡镇政府赶赴灾区进行灾情调查,把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及时上传中国局、省局,并现场分析成灾原因,指导开展气象服务和救灾工作[5-6]。
5参考文献
[1] 路欣,姜洋,刘文新,等.商丘市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72-73.
[2] 张一平,席世平,王国安,等.2006年6月28日河南省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30(2):35-37.
[3] 祝新建,耿俊平,苗国柱.灾害性天气对获嘉县农业生产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7(19):221.
[4] 宋清芝,乔春贵,高媛媛.河南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32(3):6-9.
[5] 王琦,仁善礼,徐静.高丘:成功应对“6.3”强飑线天气灾害[J].中国应急管理,2009(11):39-42.
[6] 郑天存,孙以信.周口地区小麦气候灾害及防灾减灾应变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1992(8):8-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2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