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净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改精神。新课程实行了一段时间,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好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教学 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方式不当
有的数学课堂教学把传统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还有吗”……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一方面,把整体性的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变为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形式呆板,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
2.情境创设不当,缺少针对性
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课都是从生活中或创设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牵强之感。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缺少针对性,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二、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教学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形成了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教学中只一味追求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而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只将自己的思想强行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不能、也不敢有新的想法。只希望学生“行走”在教师预设的“轨道”中,不能越“轨”,这样就更谈不上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了。那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能力呢?这就是值得我们探讨的关键。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变成“以学生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逐步树立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意识。这样才能去放开学生的手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教学的一切活动始终围绕学生,教学的一切因素最终作用于学生。面对数学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更应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年龄特点,认真研究、探讨教学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课改要求新时期的教师应该能够驾驭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终生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修养,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会真正的实现与时俱进。
2.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认识的内驱力,寓教于乐
实施情景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也很重要,它能使学生在一种愉快和蔼的特殊气氛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情景教学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应用题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题意及数题关系。如我在教行程题中的相遇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清楚理解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出发的时间,地点以及运动的结果,创设了一具相遇的情景,我在教室两端设置A、B两地,请一个学生代表甲,另一个学生代表乙,表演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途中相遇的情景,然后,把此题用线段图展示在黑板上,学生再来分析题意及数量关系就事半功倍了。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并能有乐学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一个人认识新事物,探求新知识的重要性,起着非凡的影响作用。要积极创设求知情景,倡导情景教学,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学习的内容和他所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就会主动学习,并且更愿意思考、乐于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要强化感官刺激,引起注意,提高兴趣、挖掘潜能,激发内在动力。例如:在教学旋转和平移这一课时,让学生观察汽车的奔驰,电扇的转动让学生直观感受,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旋转、平移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3.重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以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主动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愿学、乐学,而且还要会探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迁移到其行为中去,这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
我们知道,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学具拼拼拆拆,比比分分,看看议议,通过学生的亲身动手操作,帮他们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学习效果。如在教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首先放手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来拼一拼,并以小组为单位,拼成怎样的图形,要做好记录。结果学生兴趣盎然,有的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再通过观察综合得出一般的结论――三角形面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充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4.设计课堂结构,鼓励学生主体思维的个性发展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主要由复习、新课、小结、练习几大板块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在教学设计中,一味突出了教师的引、教师的导。这样虽对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很有帮助,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不能自然得到发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思维比较活跃,他们的求知欲已不仅仅局限在书本知识上了。我认为,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到了高年级,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或借助辅导书,初步理解要学的知识,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以及所想到的、发现的信息以及产生的疑问等。尤为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的看法、见解,有利于学生主体思维的个性发展。
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是帮助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得到尽可能的发挥,以获取新的知识,因为学生的大部分创新都是通过发散思维获得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改进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生活的空间、多一些表现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在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等积极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教师不能把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容器,一味地让他们听、一味地让他们练,而是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奥秘。
总之,我们要想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正确分析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才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21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