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课标下英语学困生的情感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玉根

   [摘要]在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将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的成败。经过对教学中情感教育重要性的经验总结,介绍了激发“学困生”积极情感的主要对策,并且案例说明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渗透和良好收效。
  [关键词]学困生 情感教育 对策
  
  英语新课标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帮助“学困生”克服消极的情感因素?如何全面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情感?如何实现情感教育和语言教学的相互促进呢?
  
  一、激发情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困生”不是智力有问题,而是情感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如果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内驱力,自觉地调整学习策略,下意识地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和发展个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这样,教与学就会获得和谐进展并取得预期效果。相反,如果学生以消极的情感态度对待学习,那么,教师的一切努力只能是徒劳。
  
  二、培养学困生情感的主要对策
  
  1.不要轻易批评学生
  在课堂上,对于“问题学生”的违纪行为,教师要学会自我控制,不要随意批评学生,因为“教师的批评、指责与学生的成绩有负相关”。对于他们的过激言行,教师采用教育机智,如采用移情、体谅、宽容的态度先冷处理,在课后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与他们进行推心置腹的沟通,尽最大的爱心消除学生的紧张、害怕、厌学、对立或对抗等不良情绪,让他们调整好心态,然后补救他们的信心和基础知识。
  2.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情感修养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面带微笑,用亲切的目光欣赏每一位学生,用自己良好的情绪或情绪感染学生,引导他们在发展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也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积极进展。与此相反,一个满脸倦容、无精打采的教师走进课堂,教学气氛必然死气沉沉。如果学生受到消极的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法也无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3.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如果“学困生”中的大多数转变成“问题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对职业的倦怠感。为此,教师要把他们看作是“晚开的花朵”,不放弃他们,而是时时处处理解、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慈母般的师爱,从而会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然后,再设法点燃他们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中设置悬念,穿插游戏竞猜等活动,让“学困生”也展示亮点,找到自信,体验成功,逐步树立起“我也能学会”的坚定信念。
  
  三、渗透情感教育的心得体会
  
  下面,简要谈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的具体渗透与心得体会。
  教学单元:《英语(新目标)》(Go for it!)九年级(上)Unit2 (Page16)
  课文标题:He used to cause a lot of trouble.
  第一步(Before reading)
  课前热身:播放湖南卫视特别节目《洞穴之光》,让同学们观看最感人的场景:“问题少年”在告别班会上介绍自己所有的感触。结果,同学们很快进入情境,教室里特别安静,望着“问题少年”那绝对真实的泪水,班上几个女生强忍住眼泪,生怕哭出声。此时,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深受震撼与感动!
  话题导入:播放课件,引导学生了解《洞穴之光》中令家长头疼的向涵洋(英文名:Martin Murray),以他为主线展开课文教学。先用幻灯片展示向涵洋的照片,介绍他过去“上网成隐而且还爱打架,有时连母亲都敢打”等情况,结合情景照片,教学课文生词;然后,呈现问题:Could Martin change into a good student?让学生带着问题听磁带录音,在听觉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听力训练后,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他们快速浏览全文,看谁先找出课文的“关键词、中心句”。
  心得体会:课前热身非常奏效,从学生们的表情上看得出,他们已深受震撼,在情感上很快产生了共鸣,在很大程度上为阅读课的展开积蓄了情感体验。电视剪辑播放结束,学生兴趣高涨,心中热切需要探究“问题少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转化过程,准备以积极的心态去感知课文的新内容,并在任务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准确地理解、成功地学得语言知识。
  第二步(While reading)
  深入课文:Boys and girls. Now we have known that Martin is one of the best students in his class, but he used to be a “problem child”. Why?
  展示:Now please ask one partner of your group to write your answers on the blackboard. Let’s have a match and see which group has found the most “problems”.
  心得体会:进入课文衔接顺畅,小组讨论“问题学生”(Martin Murray)的问题所在,然后以分组比赛的方式上黑板展示答案。结果,全体学生兴趣高涨,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各个争先恐后,不甘小组落后,许多同学抢着上黑板板书,平时不大喜欢英语的几个小组成员在组长的鼓励下,也壮着胆子代表小组上黑板展示。特别是边军杰同学,英语基础很不理想,平时好动,老师组织教学时,他听不懂。但是,他的英文书写却比较工整,于是他被选派上黑板公布小组提供的答案。板书时,他很认真,板书后,他很开心,因为他展示了自己。通过对问题的展示,绝大多数学生都梳理了Martin的问题,从中也受到了警启:“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第三步:(After reading)
  拓展课文:Look at the sentence in the last paragraph. Now Martin has really changed. Please answer this question: What has caused him to change?
  问题讨论:……
  心得体会:同学们通过Pairwork任务活动,共同探究Martin从一个“问题学生”转化为优秀学生的原因,答案的唯一性暂且不管,但是学生们在用心读懂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这个道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借此,引导他们联想到自己父母和教师对自己倾注的心血和关爱,诱导个别“问题学生”从内心深处自责消极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并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以最优异的成绩和最大的进步报答含辛茹苦的父母和恩师。
  从另一个层面,这也暗示学生:当他们遇到困惑和困难时,要和老师或父母沟通,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排解自己过重的心理压力和某些消极的情感,然后做到“知恩图报”,因为只有知之深,才会爱之切。
  对于我们班上一位姓黄的同学来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上学期学习态度很松散,上课经常迟到,作业经常拖欠,而且经常和一些品学不端的同学往来。但是,自从他父亲前不久在医院确诊患了尿毒症以后,我主动询问他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关心他的家庭困难,并试图为他在全校捐款,由于爱于面子,他不肯让其他同学知道他家庭的不幸遭遇,我只好为他向学校爱心基金会申请了困难家庭补助金,并且为他做好保密工作。
  此后,他在校的表现前后判若两人。在班级清卫方面工作积极,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明显加强,再也没有上课迟到、早退、拖欠作业;在纪律方面,他表现得更好,课间不再打闹,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与同学相处也十分融洽。两个多月后,他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从原来的班级三十几名上升到十几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孙瑞欣.教师该怎样用好激情之“法”.中国教育报,2007-11-8.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
  [5]安徽省教育心理学研究会.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47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