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子云

  【摘 要】小学教育承担着为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打基础的任务。素质教育强调全面性、整体性、基础性和发展创造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创新精神是学生良好素质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摆在首要位置。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科学精神
  
  创新精神是学生良好素质的重要体现。小学教育承担着为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打基础的任务。因此,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摆在首要位置。
  
  一、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的新模式,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认识新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需要信任、关心、理解、帮助,都有极大的可塑性,都隐藏着极大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许,为学生营造一个最佳的课堂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教学,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1.用爱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人们都信奉“亲其师而信其道”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尤其是小学生大都是因为喜欢某位老师才心甘情愿地上好老师所教的课。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小伙伴”、“大姐姐”。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无拘无束,他们的创新才能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2.要鼓励学生“敢想”
  事生于虑,成于做。一位科学家告诉我们:“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由于缺乏想象和观念。”人类思维中无以伦比的想像力,是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
  3.要培养学生勤思、善思,敢于标新立异
  要不拘泥于某些权威(或教师)的既定论断,善于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实践,使知识和科学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伽利略敢于在众目睽睽之下,登上比萨斜塔,用事实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已成定论的结论。这是一种追求真理、敢冒风险、敢于探索的精神。
  4.要培养学生有识
  敢想、善思,都要以科学知识为指导,以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为依据。激发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不能使学生脱离实际而漫天胡想乱想。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研究者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在观念上,教师要打破习惯势力的消极影响,在实践中要敢于打破定势,大胆放手,真正使课堂由过去教师唱主角的“讲堂”变为学生自主活动的“学堂”,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要善于把学习的主动权彻底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在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看、多动、多思、多说、多听,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创造者。
  例如,讲“圆锥的体积”时,学生在课前都准备了自己的学具,在课堂上他们跃跃欲试,大胆探索,共得出6种实验的方法:
  (1)装满沙子,往等底等高的圆柱里倒,倒三次正好倒满。
  (2)把圆柱装满沙子,往等底等高的圆锥里倒,倒满了3个圆锥。
  (3)把圆柱装满沙子,往等底等高的圆锥里倒,倒一次后,用三尺子量得倒去的沙子的高度是圆柱高度的1/3。
  (4)把圆锥装满沙子,往等底等高的圆柱里倒,倒一次后,用直尺量得沙子的高度是圆柱高度的1/3。
  (5)把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分别浸没在同一水槽内,量得两次水面上升的高度为3∶1。
  (6)把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装满沙子后,用弹簧称称沙子重量之比为3∶1,所以体积之比是3∶1。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即由一点或某一方面向与之相关的其他点或其他方面渗透或扩散的思维方式。加强发散思维的培养,给学生的智慧插上了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让学生的思维有驰骋的空间
  
  古人称学习为“学问”,要学必有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精心扶植学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乐于设问、敢于提问、善于质问。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赞许、科学引导,切勿“一棒子砸死”,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离奇古怪”的问题时,教师可能会认为这个学生“爱钻牛角尖”,而不予理睬。当某一学生对教师的某一些观点质疑或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时,教师可能会认为这个学生“目无师长”,故意与自己过不去。正是这些观念和行为,使我们在应试教育中培养出的一些“人才”,服服帖帖,惟命是从,循规蹈矩,业务熟练,但充其量只是一些工匠,而不是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开拓,敢于突破旧观念束缚的思考者。
  学生能提问题,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老师要提倡、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由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使课堂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进而迸发创新的火花。
  亚里士多德曾经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我们应把教学生学会思考、怎样求知,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质疑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动探究,老师要打破师问生齐答的陈旧格局,改机械被动的应答为主动地反问老师,这就向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创新精神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质疑问答可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学生能质疑说明他对所学感兴趣,随着学生经常反问教师,学生的求知欲会更强烈,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四、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直觉思维是一种未经分析推理而直接快速地对问题答案进行判断的思维,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敏锐的观察力对问题做出合理的假设、尝试和判断。灵感和预感,猜测和假说,顿悟和豁然贯通都是直觉思维的表现。历史上的许多发明和创造都来自于直觉思维,它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延伸于创造活动的所有领域,在科学发明和创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冲破单一机械的解题模式,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大胆创新寻找最佳解题途径。
  综上所述,只有教师彻底转变教学观念,乐教敬业,善于创新,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为主,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发展的环境,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63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