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勇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使得社会生活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技工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新挑战。本文从把握学生思想特征、加强与各工作环节融合、占领三个阵地、抓三风建设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在新的形势下,技工学校如何抓好德育工作的思路、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技校学生 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技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反映着青年学生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并具有校园特色的一种政治意识和精神氛围,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关乎我国经济建设、国力增强的百年大计。同时,也是党的十七大对职业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准确地分析把握技校生的思想和心理特征,以确保德育教育的针对性
社会学研究表明,当某一人进入某一社会位置后,其价值观、心理因素、应尽义务与享有权利都会被这一位置所限定,其言行无不受到社会对这一位置的规定的制约。技校学生作为一个既不同于中学生,又不同于大学生的特殊“群体”,这种特殊性可以从其人生观、价值观、心理特点、生活态度、言谈举止等方面体现出来。
1.学习动机的差异性
技校学生多数不再考虑升学问题,而是开始思索自己毕业后的出路。在新形势下,社会与企业对用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无疑给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某些推动作用。相比较而言,初中技校生知识基础差,学习自信心不足,许多学生来技校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差。而对于高中生来说,多数是高考落榜者,来技校是想学一门专业技能,为自己将来发展和就业打好基础,他们学习比较主动,而且接受和理解能力比较强。
2.实惠型的价值观念
社会生活的繁华,高消费的刺激以及某些商业广告宣传,使得社会上人们普遍讲享受、讲实惠的多了,讲理想、讲奉献的少了,从而在社会上逐渐形成了一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潮,而这种思潮不断冲击着技校生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得学生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徘徊,许多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讲实惠、图安逸、求享乐方面。
3.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容易把幻想当作现实
多数学生思想活跃,敢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比较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改革。但是,他们普遍缺少分析眼光,判断能力差,故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能力不足,他们不了解理历史,或者说了解甚少,往往是过高看待自己,容易把幻想当成现实。
4.独立自主意识的发展
技校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完成由学生向合格技术工人的转化过程,是逐步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以求得自立的过程。他们的一半时间是在校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在校或是在工厂、企业完成实习,职工的生活方式、思想状况、思维方式对他们的影响日渐强烈,他们不喜欢过平凡的生活,总想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们的理想、矛盾、困惑不愿向老师、特别是不愿找家长诉说,只愿意找同龄人倾诉;他们不喜欢师长喋喋不休、苦口婆心的说教,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心理;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他们不希望老师和家长总把他们当孩子对待,这一特点在所有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中都存在,在技校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
5.劳动观念比较淡薄
由于多数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他们绝大多数在家里都受到家长的宠爱,从小就很少参与劳动,养成了怕吃苦的习惯,思想上有鄙视劳动的意识存在。
二、注重“四个融合”,以确保德育教育的多样性
德育教育是全方位、多元化的,应体现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把德育所蕴含的丰富内容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1.注重德育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以及职业道德观念
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能力点与德育点融合在一体,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识状况,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例如,政治课教师在讲到改革开放时,就结合古代文明教育学生如何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体育课教师重在锻炼学生的承受能力和韧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微机课教师则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技术,慎交网友,抵制不良信息,对他们进行上网道德规范教育;技能课教师可通过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安全文明意识,提高其职业素养。
2.注重德育与日常管理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成为纪律严明的“四有”新人
现在的技校生,特别是初中生普遍年龄小,基础差、生活和自律能力不强,对他们的管理要求高,头绪多、难度大。怎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一是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在主要环节上下功夫。即一天中的两头(早操、晚自习)、一学期的两头(开学、期末)、技校生涯的两头(入学、毕业),着重抓学生中的两头(优秀生、后进生)。对优秀生树样板、重奖励,使全校学生投入到“比、学、赶、帮、超”的热潮中来,并对后进生建立行为档案,摸准脉搏、对症下药,以定期谈话、思想汇报,集中学习等形式进行帮教,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因势利导。为了让所有学生共同进步,可创造机会,在奖学金中特设了进步快奖,鼓励后进生迎头赶上。二是采取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对学生进行理性教育,解决思想和深处的问题。一方面,以德为先,以人为本,平等教育,耐心说服,增强学生守纪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对学生实行学分与操行分双线量化管理,健全了《学生操行考核》、《班级目标考核》等制度,使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坚持评比与教育并举,检查上做到勤、细、严,一天一公布、一月一小结、一学期一总评,与班主任津贴和优秀班集体评定相挂钩。三是认真推行全封闭立体式准军事化管理,达到管理标准化、言行规范化和思想先进化。在庞杂而具体的管理工作中,适时地、恰当地、自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增强其组织观念和纪律性,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注重德育与服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德,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技校始终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就是子女”的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并在资金投入上向服务和教学设施建设倾斜,不断改善教学生活条件。班主任和宿舍管理老师经常深入到学生中,既管理,又服务;既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又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并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和生病的学生。真正体现了“爱在细微处”,使学生情趣盎然、倍感温暖,“以校为家”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大大增强。同时,在校团委的指导下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助人为乐、义务劳动等道德实践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提高其道德境界,这样使德育工作通过相互服务形成了良性循环。
4.注重德育教育与环境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环境意识是公民必备的素质,环境能塑造人、培育人、优化人。学校可采取贴标语、布墙报、办专栏、发倡议书等方式,让学生处处受感染、受启发。通过设立卫生监督岗、安排值日值周生、发放流动红旗,积极地创建文明宿舍、文明班级,让学生亲手装点校园、美化环境,使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用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去熏陶他们的身心。在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过程中,以公民建设道德规范为前提,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以社会公德教育为重点,举办“讲文明树新风”的主题签名活动,倡导学生做到“十要十不要”,追求文明,弘扬正气,努力培养良好个人行为习惯。从而使德育工作呈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
三、占领“三个阵地”,增进德育教育的深入性
德育工作常抓常新,如何能深入人心?在这里关键是要掌握学生思想上的可接受性和行为上的可操作性,应由近及远、由小到大、虚实结合,用小文章把德育这个大题目做好,做活。
1.占领文化活动阵地,以“三化”把学生的休闲时空变成丰富多彩的德育载体
学生的精力充沛,思想多元化,用活动去正确引导,很受他们欢迎,且效果好,所以应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让图书阅览室、活动室、体育运动场都成为育人的场所,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坚持做到“活动经常化,内容主题化和三周一赛制度化”。通过成立青年文学社、合唱团、腰鼓队、由学生自编校刊、办黑板报、开展各种文艺比赛和知识竞赛,来充分展现学生自我,坚定信心、焕发活力。同时,通过组织开展读书周、技能竞赛周、兴趣活动周和篮球联赛活动,不断活跃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校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2.占领家庭、社会阵地,以“三时”给学生营造更加宽广的德育空间
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把握好三个重要的教育时机:一是开学时,对学生军训并进行校情校规、国情形势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勤奋学习。二是团队活动时,组织学生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祭奠革命先烈,激发学生的爱国豪情和敬业奉献精神。三是放假时,除进行安全教育外,安排学生回去后在家庭生活中共建家庭美德,体谅父母辛苦,帮家里干家务,同时通过家访、信访和电话访与家长取得联系,更好的对学生实施礼仪、孝道和劳动等教育,使他们深明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俭持家的道理。同时,也可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使他们能很快投身社会大课堂,在实践的熔炉里得到锻炼,找到做人的真谛,增强公德意识。
3.占领理论、学习阵地,以“三观”让学生思想道德不断升华
技校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上党课、团课和成立青年学理论小组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最佳方式。“二课一组”以突出共产主义理想为主线,着重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教育,引领他们把握正确的人生航向。在学习中,要做到“大道理,小切入”。比如,讲到“为人民服务”,就教导学生要从小处入手,从为同学、为老师、为周围人服务做起,从一点一滴和桩桩件件的普通事做起。同时,建立在上级党委领导下、由校团委推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协助培养、校党支部负责考察、党委最后核定的运行机制,严格程序,积极发展优秀学生入党,通过此项工作的扎实开展,来影响带动青年积极追求思想上的进步。
四、加强“三风建设”,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风气代表一种思想,体现一种精神,实现一个目标。所以以校风建设为着眼点,以教风建设为切入点,以学风建设为落脚点,开展德育教育必能取得明显的成效。
1.抓教风
先从教风入手,重点抓教师队伍建设和教研教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公开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管理干部,聘用品学兼优、年轻精干的学管老师,充分调动和发挥班主任的积极性、主导性和创造性,造就一批名师,产生名师效应,带动广大教职工对学生齐抓共管,形成了“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人人育人”的德育理念。教学上不断创新,积极推行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技能操作为本,注重“文化实用、理论专用、技能精用”,解决多年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促使教师刻苦钻研业务,并通过互相听课,观摩、交流来不断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这样就使得教学研究、学术探讨的风气更浓了,教与学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形成“崇德、敬业、博学、育人”的科学教风。
2.带学风
教师的教风深深地感召着学生的心,带动了学生的学。技校学生学什么?作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技能,学会创业。这其中做人是第一位的,所以学校在新生入学就着手组织他们学习《技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每周星期一校训;每年“五四”举行入团和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多角度、多方位的给学生灌输做人的道德规范。比如,通过开展“老实人是不是吃不开”的辩论会,举办《从“吸一支烟”说起》的征文比赛,召开“就业形势与职业理想”学生座谈会,同时邀请企业老总、技术专家和学有所成的毕业生来校作专题报告,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及身边的真人真事,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竞争意识、敬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使学生从根本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转变了学习态度,提高了学习质量,形成了“尊师、守纪、勤奋、多能”的浓郁学风。
3.促校风
一个学校怎么样,最主要的标志是校风,而校风又包含着教风和学风。一个学校有一个讲民主、促团结、懂管理、善创新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再加上党员干部人心齐、干劲足,师生的精神面貌昂扬向上,学习工作的热情不断高涨,必然会形成“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严谨校风。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提升学校道德品味和层次,逐步形成独特、新颖、先进的校园文化,从而有效地促进德育教育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
德育教育博大精深,任重道远。每个技工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构想,坚持“法治”和“德治”教育相结合,努力奋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德育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以德育工作的新成果,促进技工教育的全面发展,开创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德育,2008,(5).
[2]刘义务.中职学生素质教育读本[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程利国.皮亚杰心理学思想方法论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0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