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STS教育与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结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al)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STS教育是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方式。
  我国2003年颁布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无不贯穿了STS精神。其基本理念中强调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首次把STS教育明确地列人中学生物课程目标,这表明我国STS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我国还没有开设专门的STS课程,所以在高中生物课程中,主要采用课堂渗透为主、课外渗透为辅的方式。课堂教学是渗透STS教育最基本、最主要的途径。下面主要讨论课堂渗透的相关问题。
  
  一、选择STS教育内容的原则
  
  STS的基本精神在于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它既要考虑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代和未来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作出的决策,并把这些汇集于教育。所以在高中生物课程中选择STS教育内容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不是用大量的科技发展新知识在生物学教学中堆积,来削弱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方法技能的培养,它是在不影响高中生物课程学习体系的前提下,以生物学教学的某些内容为STS教育的切人点,适时适度地把STS内容渗透进去,从而保证课程的整体性。
  2 适应性原则
  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不同于专业的STS课程,它不要求学生全面地、系统地学习STS理论,只要求学生了解STS最基本的观念,初步运用这些观念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实施STS教育时,要把握好STS教育的尺度,内容不要过深、过多,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所选的问题最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学习。
  3 教育性原则
  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所选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决策能力。
  4 实践性原则
  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选材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当地生产、生活社会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二、合理选择STS教育内容
  
  新版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中增加了许多有关STS的素材。其中在必修本中蕴含着丰富的STS素材,这些素材主要体现在正文、专题栏目、实验和练习题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STS素材,不失时机地渗透STS教育。同时,选修模块也为开展STS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师要认识到选修模块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利用选修模块的教学进行STS教育。
  1 正文部分的STS素材
  正文部分的STS素材主要体现在“与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栏目中。例如“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的化学性质”“脂肪类食物”“饮食中的胆固醇”“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癌细胞”“咸的食物与细胞失水”“人工合成的膜材料”“饮料的浓度”“与细胞膜有关的疾病”“酶法生产”“大棚种植蔬菜”“空调病”“糖尿病”“计划生育”“人口增长曲线”“种群的变化”“温室效应”“科学合理间伐”等,这些都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生产、发展相关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指导学生学习。
  2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专题栏目
  新教材中的专题栏目有“科技探索之路”“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科学史话”等,通过这些栏目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过程、方法,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通过对“从古老的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系统。科学的发展导致技术的革新,技术的革新又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3 注重探究性实验的教学
  新教材中将一些实验由验证改为探究,增设了“探究”“设计实验”栏目。例如“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等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及其科学探究能力。所以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探究”栏目,创造适宜探究的氛围,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亲历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不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4 利用教材中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习题
  新教材的习题中也不乏联系生活的题目,例如“核酸保健品”“加酶洗衣粉的应用”“轮作”等,这些习题主要要求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调查、分析、讨论等途径来解决问题,通过这类习题不仅向学生渗透了STS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挖掘出的各种素材,教师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知识或应用的介绍上,而应围绕上述素材,着重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互作用的理念。
  
  三、进行STS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
  
  STS教育强调对学生主体能力的培养。那么生物学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在教学中主要用到以下教学方法:
  1 问题讨论法
  问题讨论法是运用讨论的方法,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了解、解答,进而弄清问题的本质,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遗传病”时,教师可以课前布置下列问题:常见的遗传病有哪些?怎样预防遗传病?常见的治疗手段有哪些?等等,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解答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讨论。讨论时以学生活动为主,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让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要点。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可以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主要是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探究、解决问题,以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例如教学“蒸腾作用”时,首先提出问题“花卉移栽时为什么要去掉一部分枝叶?”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3 实验操作法
  实验操作法是应用实验的方法对已学知识进行探究或检验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了“基因分离规律”后,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在了解ABO血型的遗传特点及其鉴定方法的基础上,自己设计实验,进行相关的血型鉴定实验。当学生所掌握的有关科学、技术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应用,学生学习的兴趣便得到自主的激发,从而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4 决策模拟法
  决策模拟法是指就某一特定的社会问题让学生以决策者的身份运用有关的科学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能力。例如学习“基因工程及应用后”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决策者的身份出发,讨论如何对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以及转基因食品是否应该得到推广,从而来锻炼学生的决策能力。
  5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在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社会问题进行公开讨论和决策。例如在讲述“克隆”在医学上的应用前景和其为社会带来的利弊时,让学生扮演不同意见的角色进行辩论或讨论,以培养和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STS教育势在必行。在生物学课程中渗透STS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多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实践能力及探究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具备了相应的实践操作和探究能力,并且具有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3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