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测.验证.建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向阳
笔者多次执教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总体感觉是,学生对“较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普遍感到难于学习,常表现为找不到正确的解答思路,导致解题方法错误。因此,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往往需要延长教学时间才能达到教学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使教师立足《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理念,不断进行教与学改革的尝试、探索。以下是我依据课改精神,执教该内容时,通过两个六年级平行班的教学尝试的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及教学反思,意在寻求怎样的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执教601班教学片段
1?郾呈现例题。
九月份阳光小学用水210吨,比八份多用25%,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2?郾分析题意。
师:同学们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九月份用水比八月份多25%,也就是八月份用水比九月份少25%,算式为210×(1-25%)。
师:对于这位同学的理解,同学们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我不同意他的分析,九月份用水比八月份多25%,并不表示八月比九月份少25%。
师:那你是怎么理解并解答的?
生:九月份用水比八月份多25%,就是把八月份的用水量看作单位“1”,表示九月份用水的吨数是八月份的(1+25%),即八月份用水量的(1+25%)是九月份用水吨数210吨。所以算式为210÷(1+25%)。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解答这类题目的思路就该这样分析,大家听明白了吗?
执教602班教学片段
1?郾呈现例题。
妈妈买来苹果5千克,比橘子多25%,橘子有多少千克?
2?郾独立解答。
3?郾学生汇报。
生:我计算出橘子是6?郾25千克。(50%的学生得数和他一样)
生:我计算出橘子是4千克。(只有两位学生是该得数)
生:我计算出橘子是3?郾75千克。(45%的学生得数和她相同)
4?郾猜测结果。
师:对于以上三个得数,你赞成谁是正确的得数?并说一说赞成的理由。
生:橘子是6?郾25千克一定是不对的,题目中一目了然告诉我们苹果比橘子多25%,应当是苹果多。
师:这位同学的说法你们赞成吗?(全班同学都表示认同)请得数是6?郾25千克的同学汇报一下你的算式,以及列算式的想法。
生:我以为题目的意思是说橘子的质量比苹果多25%,算式便是6×(1+25%)。现在知道我解答的方法是不对的。
师:通过同学们的猜测,现在觉得3?郾75千克和4千克这两个得数哪一个是正确的,又该怎样验证?
生:只要假设橘子的得数分别是3?郾75千克和4千克,然后计算出苹果的质量是不是比橘子多25%,便知晓是不是正确了。
5?郾验证并建构。
师:用这样的验证方法可以吗?(同学们都表示赞同)那就请同学们一一进行验证。
生:假设橘子是3?郾75千克,那么苹果比橘子多百分之几的算式是(5-3?郾75)÷3?郾75≈33?郾3%,这和题目的条件不一致。假设橘子是4千克,那么苹果比橘子多百分之几的算式便是(5-4)÷5=25%,这和题目的条件完全一致,因此橘子的质量是4千克才是正确的。
师:听了他的解答思路,你们有不同的意见吗?(同学们表示没有异议)那么,请刚才计算出得数是3?郾75千克的同学也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思路。
生:我觉得苹果比橘子多25%,就表示橘子比苹果少25%,所以算式是5×(1-25%)=3?郾75(千克)。
师:这位同学的思路为什么是不正确的?
生:苹果比橘子多25%,并不表示橘子比苹果少25%。因为苹果比橘子多25%,是把橘子的质量看作单位“1”,而橘子比苹果少25%是把苹果的质量看作单位“1”。
师:那你们觉得正确的思路是怎样的?
生:苹果的质量比橘子多25%,表示苹果的质量是橘子的(1+25%),也可理解为橘子的(1+25%)便是苹果5千克,用方程表示为a×(1+25%)=5,推导出算式5÷(1+25%)。(其余学生也都表示同意。)
师:现在同学们对该题的解答思路还有疑问和困惑吗?(略。)
教学反思
1?郾练习题。
(1)中兴汽车销售公司2003年销售汽车800辆,2004年的汽车销售量比2003年增加65%,2004年销售汽车多少辆?
(2)兴兴养殖场养鸡600只,比养的鸭多3/5。鸭养了多少只?
2?郾解答结果比较。
学生做练习题的正确率统计表
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执教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出现很大的差异。细细品味,以下两方面值得深思。
1?郾暴露学生学习的“原生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为教师的共识,并努力附诸教学实践。但是,当我们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仍然不难发现教师考虑学生怎样学明显少于考虑教师怎样教。一般来说,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而这些疑难问题往往既是学习的障碍,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呈现学生的所思、所想,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对照前后两次的教学,发现在601班执教时,当学生出现错误思路时,教师立即让其他学生“迫不及待”地帮助纠错,而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空展示其真实的思考过程,这样也就无法真正进行知识的建构。在602班执教时,通过让学生独立解答、猜测验证、反思重构等途径,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从而和学生一起建构起正确的认知结构。
2?郾交流学生的“生成性资源”。从教师主观的愿望出发,对课堂教学总是求顺、求纯、求完美,害怕学生出错,偏离学习方向。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学生总是以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在解答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随着年级的升高,错误率也越来越高。对此,教师常对学生的认知偏差缺乏正确的认识,常以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其实,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错误,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用资源的眼光看待错误,无疑是一个全新的视角。纵观两次执教,执教者对于“生成性资源”在602班把握得更恰当、更深入。譬如教师问:“对于6?郾25千克、4千克、3?郾75千克三个得数,你赞成谁是正确的得数?并说出赞成的理由。”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证实,学生完全有能力同化新知识,内化新内容。再如,同学们通过验证知道4千克是正确的,3?郾75千克是错误的,教师便顺势引导,让学生自我剖析3?郾75千克的思考方法,进而水到渠成地建立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体在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作反省抽象而产生的,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需要经历从混沌到清晰的过程,经受正确与错误的考验,学生需要的是探索的时空、交流的机会和心理安全的、富有激励性的学习氛围。我们唯有懂得释放,孩子才能展现独立,才能张扬个性,也才能真正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
作者单位
浙江省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曹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49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