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建芳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于是,在教育教学领域出现了与整合挂钩的一系列活动,成为基础教育界的热点。
  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什么才是合理、有效、实用的整合?怎样才能在整合中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呢?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整合,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指导下,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协调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育媒体等诸多因素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各地整合教育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条件发达地区的学科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比较高,整合进行得有声有色,条件落后地区的学科教师自身信息技术水平不高,难为无米之炊,自然产生了很多问题。以下就是教师在实施教学中出现的几大常见的误区。
  
  误区之一:有机整合的教学目标被加法式的目标替代,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的兴奋点集中在教材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技术整合上,至于整合教学的目标如何重新建构则很少研究,只是简单地把学科教学目标与网络教学目标进行相加罗列。这种加法式的教学目标必定会导致教学的变异,使其在双轨目标中走入歧途。
  
  误区之二:过分强化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削弱了学科特点,影响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原本枯燥的过于理论化的内容变得活跃,易于被理解和接受。但忽略本学科特点而一味追求多媒体效果却是费力不一定讨好。正如一位上化学公开课的老师所表现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是3D MAX的,课程大纲是PowerPoint的,实验演示是Auth的,化学反应的微观描述是Flash,还有多个GIF动画是自制的,部分图片是经过PhotoShop处理的。像这样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花大力气把工作重点放在课件的制作上,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际上没有多大的帮助。
  
  误区之三:教学设计不当,影响学生思维的拓展
  
  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都知道,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转换,有经验的教师总会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有的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却大大减少了学生这种“思考一发现”过程,教师变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设计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学生按预先设定的模式进行学习,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只能顺应教师的思维方式简单作答,机械地学习。
  
  误区之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强也硬上阵,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
  
  老师自身信息技术整体水平不过关,在课堂上把握不到位,造成课堂教学组织不严密。比如,由于课堂用的课件、网页不是自己亲自制作的,致使演示不流畅;面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技术问题,教师无计可施;课件素材杂乱,导致学生上课时注意力转移,影响目标的达成。
  那么,怎样尽量减少类似误区的出现呢?笔者认为,下列几种主要教学模式对减少误区很有帮助。
  1、模拟演示型教学模式
  把自然规律和抽象的理论知识,或不易观察的微观事物、难于操作控制的实验等,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例如,数学中的函数图形的变化、几何图形的空间结构,物理、化学中的实验教学等内容都可通过模拟演示,突破教学难点,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2、情景创设型教学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形成特定的环境和气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思考、联想、创造能力,促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顺利达成。例如,一位数学教师关于“科学计数法、近似数”的教学设计思路是:在课堂上借助天平称出一粒米的大约质量,若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让学生计算全国一天可以节约多少粮食,进而计算这些粮食可供一个人吃多久。同样,计算每个漏水水龙头的水量……最后在课堂上展示各地大面积受旱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对资源浪费现象进行评价,培养其爱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3、竞争游戏型教学模式
  营造带有竞争性的学习环境,把科学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数学“算法初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算法与程序设计的重要性,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计“国王用数麦粒的方式奖励他的功臣”这个古老的故事,让学生当“国王”的高参,用等比数列知识帮他算一算该奖励他的功臣多少麦粒,并比一比谁算得快。这样教学,能在寓教于乐中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87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