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看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秋林

  阅读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与不断付出的过程。只要在阅读中有足够的重视,在注意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同时又注意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和克服不良阅读心理,就能较好地完成国家教育部提出的语文课新标准阅读课的要求。
  
  一.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不像自然学科那样严密,它始终离不开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这个道理。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对于背诵记忆的积累作用谈得更为直接,他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海里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这么多的具体东西最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便是积累的很好体现,学生的阅读积累也一样:读得多了,自然就会从各个方面得到提高,诸如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对自然科学的理解。“读”与“背”是学习语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认认真真地读,本身就是一种扎扎实实地学习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增强语言文字的感染力,靠读;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纯熟度,也主要靠熟读和多背诵。有些文章,它的好处、妙处,它的弦外之音与韵外之致不容易分析出来,讲解也难以深透。只能靠反复地、有感情地诵读吟咏,然后才能悠然有所意会。
  
  二.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
  
  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最为活跃的因素,要产生这种内驱力,首先是需要;其次是满足;第三是入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有关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在师生共同活动中让学生阐发自己的观点,使他们获得满足之后的快乐。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会从内心产生学好语文的自我要求,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自觉地去提高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的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注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多搞一些课内外的阅读竞赛,教师在平时教学以及竞赛中要注意发现、培养阅读能力强的苗子,鼓励并公开表扬他们,让他们经常在班上朗读,在校会上发言,推荐他们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诗歌朗诵会、演讲会,使他们成为同学们学习 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水平 的阅读,会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阅读效应也会逐步形成起来。同学们的 阅读兴趣培养起来了,叶圣陶先生所提倡与追求的“不待老师教”的境界便自然而然地达到了。
  
  三.重视阅读方法的掌握
  
  阅读方法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阅读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整体性与创造性。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教师应首先有整体阅读意识,谙熟整体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得到潜移默化,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体阅读习惯。如:每教一篇课文都不应急于进入分析阶段,而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主要是材料内容)和形式(文体和语言),要求学生确定对课文的整体观念,让课文中的“人”有个整体形象,让课文中的“事”有个整体概念,让课文中的“景物”有个整体轮廓,让课文中的“问题”有个整体思考。那种盲目照抄教参资料,一开始就支解课文,一背景、作者,二解词,三分段,四归纳中心,五指出写作特色,让学生一开始在头脑中使留下支离破碎的印象和不少疑问的做法,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这便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谈不上自觉学习,更谈不上阅读能力的提高。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汇集人类文明的宝库,是学生的良师益友,阅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在这里他们可以自在地漫游童话王国,参观未来世界,可以随时与伟人见面和英雄交谈......从而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憎恨,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插上理想的翅膀,获取奋斗的力量。而在学校里阅读能力强,能说会道的学生,大多也是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爱看书,多看书,看各种各样的书的学生。良好阅读心理的培养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检查,会发现一些平时阅读水平不差,但测试时却反常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都有虎头蛇尾或六神无主的不良心理表现。前者是一看题目难度不大,自以为稳操胜券,急忙中答错了答案;后者一看题目繁难,便处处小心谨慎,生怕出了乱子,结果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平时的功夫全无踪影,弄得脑子一片空白。这两种情景,前者男生居多,后者女生居多。要治好这类不良的阅读心理,要不断采用暗示或激励手段,强化与提高他们的良好阅读心理,在平时教学中应多教育学生不要患得患失,为名利所累,成天想着自己能否考上大学。这也说明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要时刻注意让学生控制好自己的阅读心理。
  
  江秋林,教师,现居四川华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2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