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伟珍

  写文章即是写生活,写生活离不开观察。观察是作文的基础。作家茅盾说过:“故为初学者设想,凡技巧上的诸问题,固然不可不下一番功夫,但,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力的养成。”在观察的时候要做到:
  
  一、目的明确,准备充分
  
  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只有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观察,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抓住这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不同点。
  在观察人物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性格特征,及其在特定环境中所做的典型事例进行观察;观察动、植物时,要注意它们的形体、颜色、习性和作用;观察环境时,要注意它是由哪些具体事物组成,各个事物占据的空间位置、方向、大小有什么不同;观察一件事,我们则要着重观察它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理清来龙去脉,把握住事情的内在本质的联系;对于活动,则要细致观察它的“场面”。例如,比赛的过程,无论是任何比赛都必须存在甲方、乙方、观众、裁判,如果能抓住这几方的表现,及各方在比赛过程中的变化、发展,那么你观察的材料一定是非常生动有趣的。
  
  二、观察有序、边看边记
  
  观察要讲究顺序。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观察总是从一定的位置,一定的角度,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观察时确定观察角度、位置,要选择较大范围、照顾到景物全貌的方位为观察点,能收到良好的观察效果。老舍先生在写《趵突泉的欣赏》一文中,他是选择了三个观察点的:第一个是西门外的一溪活水,粗看小溪,重点观察水质;第二个是较远地看大泉,重点观察大泉的气势;第三个是小泉,近看细看,重点观察的是小泉水泡的动态。
  在观察中按方向观察,一般习惯按东、西、南、北的方位进行观察,有时可以按从高向低处或从低向高的上下顺序来观察,有时可以从内向外或由外向里的顺序观察。总之,在观察时注意顺序,注意抓住观察物的特点,边看边记,表达时才能做到“言之有序”。
  
  三、思考分析,抓住特点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应积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善于分析、比较并加以选择。只有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才能使学生从不同的生活现象中采撷到具有闪光的时代特色的写作题材,才能在作文构思、立意过程中推陈出新。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作者通过观察后的思考分析,抓住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来描写杨梅。文章写得亲切、朴实、感人,作者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事物的静态,而且还留心了事物的发展变化,因此,要具体地描写一个事物,就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这样才能对这一事物有更为深透的认识。
  
  四、培养兴趣,勤于观察。
  
  名人谈家桢说过:“兴趣是启蒙的钥匙,也很可能是决定一生道路的入口。”对观察活动产生喜爱、喜好的情绪,也就是观察兴趣。在对观察做到细致、全面深刻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观察兴趣,会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观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凡是通过各种感官:眼、耳、鼻、手等对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采取了谨小慎微而不是司空见惯,是“下马看花”而不是“走马观花”的态度,认真捕捉观察对象的形、声、色、质、感等特点,并抱以“习惯成自然的态度”。
  如一位学生的日记:(片段)
  我看见院子里忽然刮起一阵小旋风,一根鸡毛被风卷起,鸡毛在空中,转呀转,飘呀飘,一会儿,风平息了,这根鸡毛飘落在一个水坑里。
  鸡毛随风飘落,这是一件极为平常的小事,面对养成“观察习惯”的人是不会放过这“微不足道”的“小”事的,而通过这一自然景象的观察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以物喻理或以物喻人。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到生活中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运用各种感官去认识生活,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学会认识事物,学会分析比较,从中捕捉到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学生养成了敏锐的观察能力,就一定会写出好文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6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