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新宁
摘 要:本文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理念;新的教学行为和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语文新课标 理念评价 组织引导 调动 感悟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突破学科中心,改善学习方式,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更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与原大纲相比有很大区别和突破。如就语文学科的性质来说,大纲描述为: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描述为: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要彻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勇敢面对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挑战。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持有怎样的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教师的教育教学观以及学生观受到严重的扭曲,教师是课堂的绝对权威和主宰,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更不用说会学了。新课程标准则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他们以独立思考,自由创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热情,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让全体学生在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体验情感,尝试审美,健全人格,发展个性,完善自我。而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上就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提高创新意识,发挥个人特长,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已有的教学经验,探索新的教法,更加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只是一厢情愿地关注旧方法的实施,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特点,因为我们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所任班级学生的情况,充分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学生的背景不同、起点不同、性格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也有不同,所以他们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最终发展程度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尊重那些个性反复无常、学习成绩较差,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向他们伸出温暖之手。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环境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每当接过一批新生,总要想方设法对这批学生进行排队摸底,然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务必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各自的档次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为新课改教学一线的教师,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理论,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深入开展教育研究,不断反思自己,充实自己,在教学第―线,蹲下身子,与你的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最终实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具有完美人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目标,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代新人。
新的教学观念决定新的教学行为和方法。语文新课程标准同时也给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打破了日常生活中的熟视无睹,理所当然。过去的那种静止和僵化的教学程序“备课,上课、改作业”,使好多教师教来教去,水平和学生差不多,教小学小学生水平,教初中初中生水平。陷入了一个非常狭隘的发展空间。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打破这种机械的重复,促使教师对已经做过的和将要做的进行积极的思考。同时新课标还要求教师积极投身于科研活动之中,以科研促教研,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探讨和尝试灵活多样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使原本生机盎然的语文课,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新课程标准,使语文教师的创造精神得到解放,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自由驰骋的空间,使教师的才华与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开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61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