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回眸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庆贵

  众所周知,我国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多媒体组合教学(MCI)、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学习(CAL)的基础上,为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但一段时间后,以工具、手段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MCI、CAI、CAL,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的教育为了在信息化时代能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乘上信息时代的快车,必须用全局的观念和战略的眼光,超前规划和部署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被提到了空前重要的位置。
  本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提出了三大任务:“校校通工程”――推动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工程;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工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整合层面上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工程。这三大任务关系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事实上,三大任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站在今天的时间节点上,回溯十年,我们感到:整合有效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和资源建设,促进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教育观念;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已经得到了普及性地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广大教师的思想和行动之中,对新时期创新人才的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溯十年,广大教育工作者取得的宝贵经验和丰硕成果,对于新时期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活动,也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 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引领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健康发展
  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是引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的确,在开始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时候,许多中小学教师对为什么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何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问题感到迷茫。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及意义、整合的概念与内涵、整合的方法和策略等问题,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清晰和不断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什么是现代教育思想?笔者以为对当前和未来教育影响最大的是素质教育思想、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改革思想、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思想。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现代教育思想最重要的内容。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改革思想,其核心内容是:课程不能一成不变,特别是与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或教材需要择机更新;课程改革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本;课程改革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思想,其核心是:技术是促进教育改革最活跃的因素。上世纪末,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同志就指出: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和制高点。今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将会产生革命性影响,必须引起重视。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影响将会是多方面的,会影响到教育思想和观念、学校课程建设、学校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教与学的过程、校园文化和环境建设、学校的管理等,因此,要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影响。
  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起到了同样重要的作用。当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影响比较大的现代教育理论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式学习理论、协同教育理论、非线性学习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是在现代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国的许多学者对这些理论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并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
  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我国广大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大批理论与实践成果。笔者以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新型课堂教学环境,变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践中不断深入
  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回溯十年,从各地开展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和研究活动可以看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阶段。时间大体从2000~2005年。这个阶段,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目标?如何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就是整合的方法和任务是什么?在这个阶段,我国许多高校专家特别是教育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深入到中小学校,与广大中小学教师一起,研究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并形成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从宏观角度看,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在整合层面上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应用的效果和水平。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是:探索并形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营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环境;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源;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这个阶段,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标致性事件主要有:①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十五”期间,我国开展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比较多。有高校专家主持的课题研究,有高校专家与中小学共同开展的课题研究,有中小学校合作或独立开展的课题研究。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中央电化教育馆王珠珠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东北师范大学钟绍春主持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等。课题研究活动不仅影响了参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校,而且对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②形成了三大全国教师多媒体赛课活动:中央电化教育馆每年举办的“全国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承办的一年一度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东北师大和全国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主办的“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赛”。三大赛事活动的宗旨和组织形式有所不同,形成了各有特色的赛事风格,有效地推动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广泛与深入发展。③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十五”期间,国家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远工程成为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最大的信息化普及工程。工程的实施,对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均衡,推动农村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活动,提高农村地区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应该说,这个阶段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强调的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要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改的理念,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第二个阶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阶段。时间大体从2006~2009年。经过五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大家开始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问题,也就是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有专家称其为“深度整合”。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强调科学、合理地应用,构建和营造新型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的环境。

  这个阶段,比较有影响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标致性事件主要有:①中央电化教育馆通过全国电教馆系统,组织开展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的课题立项。全国申报课题研究的学校有4000多所,立项课题达2000多个。据统计分析,在2000多个立项课题中,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课题比例约为2∶8。在应用研究课题中,提出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课题占到60%。可见,有效整合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②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新技术、新媒体迅速进入中小学课堂,并受到中小学校的普遍欢迎,构建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课题教学新模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我国中小学校,是从2006年开始,2007年呈现普及态势。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更容易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③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各地普遍关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农村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模式和案例研究成为热点研究内容。
  应该说,这个阶段开展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重点仍然是教师,关注的是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特别是农村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农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培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为中小学教师广泛认同。
  第三个阶段: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学习阶段。时间大体从2009年开始。经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两个阶段的实践与研究以后,中小学校开始把目光转向“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学习”,开始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与实施,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学习将会进一步落到实处,并加以推进。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成功经验
  十年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形成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典型案例,成功的经验都是在典型案例基础上总结得出的。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尽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系统理论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但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保证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健康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营造并建设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可能因校而异、因人而异,不同的信息技术环境,可以产生不同的使用方法和策略,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营造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是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开发和利用现代教育资源。现代教育资源或软件平台既有共性的、公共的资源,也有二次加工开发或自己开发的个性化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资源,反映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也是体现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重要内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或信息技术能力,才能够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的效果,流畅地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
  通过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应用。在不同平台上组织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类大赛,广泛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在活动中应用,在活动中发展。通过活动,激发了一线教师广泛实践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
  通过研究,引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层次应用。大规模、有组织的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活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教师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在研究中不断构建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24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