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独立学院贫困生教育管理的对策和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翔 罗 达 唐健健

  【摘要】本文着眼于独立学院贫困生群体教育管理的现状,提出对贫困学生群体的关注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更重要的是站在“补助辩证统一”的多维角度给予这个群体心灵上的抚慰和人生价值观的转变。
  【关键词】贫困生;独立学院;心理贫困
  
  随着高校扩招和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贫困生教育管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而目前大多数媒体在看待这个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应该如何从物质条件上通过何种方式救助贫困生.至于贫困生自已应该如何增强自立意识,提高生存能力,如何走 出“等、靠、要”的思雏习惯和索要型的情感定式,及在接受社会帮助的同时,想方设法地去展现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等方面,相关的研究却甚少涉足。本文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贫困生教育管理的成功转型作为案例,根据此案例处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浅析独立学院贫困生教育管理的对策和研究
  
  一、贫困生教育管理典型案例回放
  
  H同学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数码媒体系08级学生,来自贫困山区的农村。踏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就申请了缓交学费和助学贷款,当地民政部门开出的贫困证明特别注明家庭经济特殊困难。辅导员和学习导师迅速介入调查和关注,从谈话中得知,H同学父亲患尿毒症,需长期治疗,已经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从小学到大学,他的学费是从亲戚那里东拼西凑。小时候,当同学们在神秘的网络世界疯狂驰骋的时候,H同学便和哥哥到海边养殖场打零工帮补家计。而能够进入大学,使他心中的希望之火燃然升起。进入大学后,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新的环境人际交往频繁,生活丰富多彩,而这一切都要有相应的经济支撑。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交足学杂费、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已经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日常生活也缺乏经济保障。在新的环境中,他感到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经济条件优越的同学相比,落差显著,与学校的消费环境相比,囊中羞涩。由于经济上的弱势,他便逐渐疏远班集体,不愿与同学、老师接触。
  大一的课程都是比较基础的课程,H同学心目中的大学学习应该是专业上的深造及钻研,而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些理论课程大大降低了他学习的热情,H同学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及浪费金钱,在这样的心态下,H同学开始不愿意去上课。但是H同学有一个特点,对于影视动画专业课的前景及学习目标看的非常的清晰。因此,辅导员和学习导师一起给他做思想工作,学习导师着重向他阐述学院在课程设置上的一些特点及大一课程与大二课程的联系,辅导员则选择与他分享成功大学生的平凡经历,把父母和学校对他的殷切希望告诉他,并在努力争取各项助学金的过程中,更多地加强H同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会家庭、父母的艰辛,体会学校、社会对他的真情关爱。
  在辅导员、家长,学习导师的共同努力下,H同学摆正了心态,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专业学习上,并比平常的同学付出了一倍的汗水。在学院举办的各项专业比赛中屡获佳绩。H同学的学习能力得到了专业老师的肯定,此时在学习上,H同学找到了自信与目标。
  为了能够让H同学能够更好的融入班集体,辅导员推荐其竞选班级团支书,重点锻炼口头表达及组织管理能力。H同学也聪明的选择首先由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入手,更多地与同学们交流专业上的问题,并把自己好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一段时间之后,班风学风有了明显提高。如今的H同学,与入学时候对比,无论在学习上,待人接物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H同学积极的向党组织靠拢,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而他的专业课程和学习成绩,在同年级同专业都是名列前茅,尤其是在专业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风格。
  
  二、典型案例分析与讨论
  
  作为专科班学生,在大一进入大二的这个关键点上,H同学在辅导员老师和学习导师的教育帮助和理念指引下,重点从精神贫困和物质贫困两个方面着手发现自我、分析自我进而改变自自我。坚强的H同学,对贫穷也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贫穷我无法选择,但我可以选择把它变成痛苦还是财富。只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去应对,就应该是一个富足的人。”
  从案例的回放与分析当中可以总结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数码媒体系在贫困生教育管理的研究和对策,作为独立学院贫困生教育管理对策研究的重要参考。
  1、以“人穷志不穷”和父母的殷切期望为原始动力,引导贫困生对自我树立合理认知,增强自信心。在跨入大学的第一步打好信心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大学的学习目标。
  2、以专业学习专业竞赛为突破口,帮助贫困生寻找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将专业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专业竞赛不断付诸实践,从实际的专业竞赛当中找出专业学习的薄弱之处,理论与实践交相辉映。
  3、以“数码先锋人”为先锋楷模,促使贫困生主动与优秀分子包括党员、导生、师兄师姐交流经验、合作参赛、组织生活,逐渐地帮助贫困生在待人处事、思想境界、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取得进步。
  4、以“全心服务他人,间接锻炼自我”为初衷,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班级、党团组织、院系各项事务管理活动当中来,全力配合老师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务,努力帮助同学解决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疑难问题。尽心尽力服务他人的同时也锻炼了自身能力。
  
  三、结语
  
  经济困难确实是个人无法选择的一种生活的困窘,它也给生命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债务和心理压力;由于必须面对许多实际而棘手的生活困难,经济困难学生可能无暇真正体味大学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同在一片蓝天下,他们注定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才能得到与其他同学一样的收获。当生命遭遇贫困的时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视贫困为伤疤,把它藏在内心深处;有的视贫困为魔咒,任其左右自己的命运;更多的则把贫困当作激流,在与它的搏斗中使自己的风帆向着理想不断前行。贫困是一副沉重的镣铐,考验我们脆弱的自尊,压抑我们张扬的灵魂;同时,贫困也是一所独特的学校,锤炼我们坚强的意志,增强我们激昂的斗志。贫困如同一片魔术的天空,阳光明媚还是阴云密布,关键在于我们面对它的心态;贫困也像一把双刃剑,为我所用还是损人害己,关键在于我们面对它的行动。战胜生命的困窘,贫困留给我们的就是宝贵的财富。
  对于贫困生的关怀,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予以资助,更重要的是要在精神上鼓励他们。高校贫困生是一个精神和心理比较脆弱的社会群体,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心理压力远远高于一般的社会群体。对贫困生的精神关怀,就是要充分体现高校的人文关怀精神,给予贫困学生精神上的关怀和抚慰,缓解他们自卑、苦闷、焦虑、急躁、不满等情绪,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调节与适应,增强社会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把握机会、摆脱困境、树立自信、发展自我、重新融入主流社会。
  经济上的贫困并不可怕,贫穷不是自身的弱点,更不是缺点;贫穷也不是过错,更不是耻辱。一个人要成才,不仅要在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上成才,同时更要成为为人格健全、富于理想、勇于创新的人才。面对贫穷,不应该怯懦,而是应该奋勇向前,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阳,常摄,李斌.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分析与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4(2).
  [2]关注与期待解决高校家庭困难学生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3-03-09.
  [3]王静.论高等学校贫困生的心理“扶贫”[J].高等农业教育,2005(5).
  
  作者简介:
  杨翔(1985-),女,广东韶关人,文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罗达(1983-),男,湖南浏阳人,德育助教,工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唐健健(1984-),男,广东茂名人,文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85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