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童中根
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引导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学生经过多方面的探究,就能够形成积极的探究态度和坚信自己探究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学生学习时接触的往往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情景,这是学生学习与科学家研究主要区别。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难度,而经过自身努力又能够解决的问题。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①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②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欢乐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的情景。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会没有兴趣和激情。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利用对问题的探究,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创设的情境,提出一些供学生讨论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检验某些数量关系,进一步探究数学思想,激发他们参与实践,培养能力。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一个生活场景:××商店挂着一则商业广告:所有商品一律“八折”优惠,有一种原标价为 120 元的衣服,老师想买这件衣服,你帮老师算算,应付人民币多少元?又如,在教学“比例尺”时,笔者把一张中国地图发给学生,提问:你想到哪个地方去旅游,知道它离我们有多远吗?顿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及时点拨,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2.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问题的情景。“数学充满着矛盾”。新旧知识的联系和交替不时在学生认知中造成冲突。教学中可利用和制造这些矛盾冲突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学生带进问题情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愿望。如“分数除法的教学”,分数除法的法则是“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表面上看,分数除法很难同分数的加、减、乘法以及整数除法联系起来。但只要抓住“统一分数单位”这个连接点,创设问题情景,可以突破算理教学的难点:分数除法是在分数单位统一的前提下,分子的整数除法运算。教学时,可以由学生大量地举例,归纳出法则。这种思路还可以迁移到小数的四则运算。
3.结合热点问题,创设问题的情景。现实生活中的打折、股票等问题都可以用于创设问题情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五一”劳动节,商场里各种商品打折销售,请学生举出看到过的实际例子,然后选取一些典型例子进行分析解决,使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年级学生已经对股票感兴趣了,联系股市行情的升降起伏学习折线统计图,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明白股市变幻莫测,风险很大,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还可以结合奥运会各国夺得的金牌绘制统计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而且进行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优化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
外部环境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任务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数学,去研究数学,并与学生一起做数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与老师争论,或指出老师讲课中的失误及教材的不妥之处。这样课堂上就会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
1.留出空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被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把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压抑了下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及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在丰富多样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就会获得充分释放。教师要在几个环节真正留出“空白”,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不要徒有形式,走过场。如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时留“空白”;提问后留“空白”;当学生对知识认识模糊时留“空白”;在概括结论之前留“空白”;出现错误之后留“空白”;出现难解时留“空白”。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去自选探究,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2.群体互动,提倡合作探究。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使集体智慧高度结晶。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是由圆柱体积计算公式通过实验推导出来的,其中包含“等底等高”和“两个要点”。以前全班同学看教师示范操作或投影演示,一段时间后总是丢三落四,不是忘记比较底和高,就是忘了乘以。如果先分组实验,再分别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小组内每个学生都从不同角度叙述了实验结论,强化了对“等底等高”和“两个要素”的理解和记忆。经过合作探究、群体交流,既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更能培养他们和谐相处、协同工作、取长补短的良好品质,养成既合作又竞争的团队精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35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