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轩爱新

  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符号,运用形象思维,再现艺术形象的过程,阅读教学过程使读者情动于衷,融入意境,获得美感,受到性情的陶冶和心灵的感悟,这正是语文课本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却费时、耗力、成效低。阅读教学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已成为语文老师当前最棘手的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阅读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也是如此,而这种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所以,教师要力求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激起浓厚的阅读兴趣,创造一种乐学的氛围,从而激发他们自主阅读意识和不断阅读的求知欲。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积累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例如读思结合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所以,致力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样是搞好阅读教学的前提条件。只有保护好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持久的阅读兴趣,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气氛,才能顺利地开展阅读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读的能力,有利于发现问题,启迪思维
  语文学科渗透着人文精神,作品的字里行间蕴蓄着极其丰富的世间万象、人情事理、思想情感。阅读教学只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对语言及蕴涵于内部的深厚的文化内涵进行切身的感悟,才能实现以文教文的目的。靠理性分析或他人言传绝难奏效。一方面,文章自身是意义的唯一实证;另一方面,读者对文章阅读具有极大的多维拓展的个性张力。一篇文章可悟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而且要透过字面悟到字背透过现象悟到本质。每个人由于知识、经验不同,所悟并不完全一样,“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自读才能做到这一点。况且文章中有许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必须由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求获得。架空式分析,尽管头头是道,终是隔靴搔痒。“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读,学生会自己发现问题,并借助工具书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不少问题,“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自读解决一部分问题,剩余疑点由教师抓住重点、难点予以点拨,讲得可以少而精。这样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启迪学生思维。
  
  三、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习一篇文章,学生不仅要感悟文章的意义和精微所在,而且还要欣赏作者匠心艺术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及蕴涵其中的情趣,欣赏语言、结构的精妙指处,鉴别艺术手法的优劣、得失。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实践的过程。审美,特别强调感悟。别林斯基曾说:“如果你说这首乐曲很好地表现了嫉妒的感情,那你等于什么也没有说。但是你把这首乐曲演奏一遍,那它就为自己说明了一切。”语文学习何尝不是如此,只有原原本本地用心把文章读一读,才能体味到美在哪。叶圣陶先生曾把语文阅读活动中对课文的审美实践比做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可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所以只有反复咏诵,方能体味个中深味。如诵读苏、辛词“大江东去”、“千古英雄”须读出豪气,在读“惊涛拍岸”、“金戈铁马”一定要读出慷慨激昂之情,气吞山河之势。
  
  四、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那么,什么是语感呢?语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和语言训练中形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语感,有利于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课文感染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语感呢?我认为应该作到这么两点:培养学生语感,就应抓住课文中具有感染意义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分析、体会,通过分析、比较(增、减、删、调换、对照)体会、推敲关键词语,发现其妙处,达到意会的目的,语感就会油然而生。如古诗词教学中一些经典名句的重点字词的运用。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换成“到、入、过”等字,就只能表达一层意思,就是春风已经来到江南,而原句中的“绿”表示的意思则深刻得多,不仅说明春天已到江南,而且有春风染绿江南的意思。经过这样的调换比较,学生理解了绿的绝妙用法,也就培养了语感。除培养学生语感,还应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阅读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去体会。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敏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训练语感,不仅在语言文字上揣摩,还须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设身处地的进行情感体验。
  
  五、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创造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借助想象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进行创造性学习。阅读教学中的想象是指对作品的情景进行扩充、联想,让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自由遐想。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以讲为主改为以问和以讨论为主,把阅读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有想象余地的文字上,把住有关词句、段落,提出恰当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敞开思想,进行多角度想象,例如鲁迅先生《孔乙己》这篇课文的结尾,讲到孔乙己的结局,我就设置问题:孔乙己的生死,让学生充分想象,各抒己见,给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条件。
  
  六、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拓宽学生阅读范围,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有统计资料表明,人的一生所获的知识,由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约占20%左右,而80%左右的知识是通过课外阅读或其他方式获得的。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提高阅读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也是对课内阅读教学的检验和评价。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同数学课中的例题,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的熟练技巧。叶圣陶先生谈过:“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读不可。”这里强调大量阅读的重要性。许多学生中学毕业,仍然没有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究其原因,仅限于课内课文的学习,课外阅读量不足,致使阅读能力下降。学生要在学会阅读课文的同时,进行大量课外阅读,能主动迁移课内阅读中学习到的方法,进行主动地、创造性的阅读,这将有助于主动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从而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以上是我的几点粗浅看法,我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把各方面真正落到实处,持之以恒,就一定会走出阅读教学的困境,使广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46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