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微时代”背景下,“95后”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呈现新的时代特点,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易班是教育部思政司主推的国内最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利用易班牢牢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强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微观念”,做好思想政治引领、信息技术提升、活动形式创新和组织队伍建设等,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寻与高校实际贴近的网络思政教育新途径,真正把网络育人工作“做到家”,让思政教育成效“入心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微时代 易班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041-0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与应用,以人工智能为主的“微时代”悄然到来。“微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5后”大学生在知识获取、信息传播、情感交流和述求表达方面相对过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给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需要根据教育主体的思想、心理、行为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变化而改变,需要在教育的内容、形式、机制和载体方面不断优化与创新,寻找最适合的方法与途径。因此,在“微时代”背景下,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寻与高校实际贴近的网络思政教育新途径,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
  1 “微时代”背景下,“95后”思想、心理和行为特点
  1.1 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挫折承受能力较差
  互联网蓬勃发展和新媒体、新技术影响下的“95后”具有知识面广、信息资源获取渠道多,思维活跃、好奇心和探索性强等特点。他们生长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环境,人生挫折与磨难经历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遇到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容易产生悲观情绪,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适。
  1.2 个性彰显,取向多元,团队协作能力缺乏
  “95后”大学生大多数个性鲜明,具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虽然能够认同社会主流,但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的发展。再加上多为独生子女,容易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个性较为强烈,团队协作能力缺乏,在待人处事上容易“个人主义”、“孤独主义”。
  1.3 熟悉网络,擅长技术,网络依赖程度较高
  “95后”大学生相对以往的大学生,更熟悉网络环境和更擅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够充分应用互联网来服务学习和生活,对网络依赖程度较高。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快捷性和便利性的同时,过度依赖网络的大学生思维也收到了影响,形成了不懂即百度的观念,容易导致自我思考、分析能力的下降,创新性的阻碍等发生,还可能因为网络成瘾引起学习退步、人际交往困难和心理危机的发生。
  2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网络思政教育环境复杂
  “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价值观,一些非主流的价值观给心智还未成熟,抵御诱惑能力较差的大学生群体产生很多诱惑和影响。近年来,西方文化、韩流文化的冲击,导致了个别大学生群体的迷失,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的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措施很难去跟踪学生的网络行为和舆论,无法对学生思想动态和行径进行预判和采取措施,难以有效监督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些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2 网络思政平台建设滞后
  我国高校为适应“微时代”发展,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与网络平台建设,但新的网络平台往往缺乏有效的交流反馈途径,学生参与性低,学习成效非常有限。部分高校建立了方便师生交流的网络平台,但更多的的是针对专业课程教学、学业和日常事务通知,极少数能运用到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反馈和教育上。
  2.3 网络思政教育队伍缺乏
  “微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的面更广、实施难度和具体问题解决更为复杂,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更高。但目前多数高校人员紧张、编制数量压缩,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辅导员本身业务工作超量。此外,没有专业思政教师的支持,辅导员晋升困难、待遇得不到保障以及高效思政教育工作信息化队伍建设不完善等,都导致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发展的缓慢。
  3 “微时代”背景下,利用易班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2009年,上海市教卫单位依托上海市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发了新的网络文化建设项目——易班。2014年,广西作为全国第一批试点推广省区,积极响应把易班打造成国家层面的网络平台的号召,围绕“强化服务、提升素养、网络育人、弘扬文化”的工作目标,不断建设发展易班。
  易班作为高校学生自由、平等交流的互联网社区,集思想政治教育、教务教学、学生日常服务以及文化娱乐等“四位一体”的功能,已逐渐成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新阵地。易班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学生思想和舆论动态,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和多手段的思政教育措施,与传统思政教育相比,优势明显。
  3.1 提供网络新平台,促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发展
  围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及“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总体要求,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高效师生需求为导向,深度融合“广西大学生在线”和“易班”两个服务平台,将广西高校易班逐步建成具有区域特色全育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3.2 增强师生互动,提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性
  易班平臺用户相对单纯,仅为各高校师生及管理人员。通过易班平台师生能随时随地的进行互动与收发新信息,解决空间性和时间性阻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易班资料库、相册、优课等能实现网络资源的有机整合和资料共享,弥补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充分发挥易班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促进思政教育的及时性,增加思政教育的互动性、便利性,实现资源自由分享,进一步提高高校网咯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3.3 调控网络舆论导向,把握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
  易班与其他网络平台相比,具有更为严格的注册、审核准入机制,确保用户为高校师生。在姓名、学号、学校实名制网络认证下,有效地从源头上控制了易班平台舆论的导向。学校、学院的网络舆情监控部门能够随时介入易班舆论管理,利用大数据平台分析,过滤有害信息资源,控制不良言论的发表,及时、有效的化解舆论危机,实现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的安全性,把握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
  4 “微时代”背景下,利用易班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成效
  易班是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基于易班平台,结合高校实际形成契合高校工作的思政教育新模式,打造符合青年学生网络使用习惯、贴合学生特点、吸引力强、黏合度高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可以从做好思想政治引领、信息技术提升、活动形式创新和组织队伍建设方面去讨论。
  4.1 强化思想引领,扎实推进新媒体育人
  通过易班建设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善用“微语言”,提高“微素养”,积极弘扬校园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教育活动,真正营造“有时代热度”、“有人文温度”、“有思想深度”的思政教育微平台。借助易班普及大学生网络素养,提高辨别信息和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观念,遵守法律规范与大学生行为规范,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
  4.2 提高网络技术,切实做好资源整合
  为实现易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推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高校思政办、宣传部等应该共同努力,加强交流与信息互通,整合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与易班功能,重组形成更安全可靠、立体多维、交流反馈的高校思政教育新平台。如将形势与政策课程、思政理论学习签到和实践化人活动报名等放到易班上进行,提高易班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促进学生易班“微技术”的提高。同时,整合海量资源,提高“微服务”质量,做到教育与管理相互促进,相得映彰。
  4.3 融合线上线下,扩展思政教育活动形式
  构建高校“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充分运用易班多渠道、多维度开展思政教育,“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扩展思政教育空间和辐射范围。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基于易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学生的修德修身,爱家爱国。同时,易班平台讨论区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师生交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了解校内外热点话题,引导思想与舆论,做出正面解读。组织申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易班专项思政教育课题,推进网络思政教育的科学化发展,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性。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面对学生,结合传统思政教育活动与现代网络形式,解决时间性、空间性限制,打造易班“微平台”,引导学生“微行为”,凝聚思政“微动力”。
  4.4 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师生联动的网络思政教育队伍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与能力,改变工作方式去适应新时代大学生日益增长、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在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做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因此,高校应提高思政教育队伍的综合素养,加强网络信息化技术和易班平台操作能力,做好学生“微平台”和“微舆情”的管理与监控。提高对易班建设的重视程度,将易班建设与发展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长期规划中,从师资队伍上给予保证,设立专人专岗。同时,建立师生联动的两支队伍,一是思政专业教师队伍,一是学生专业技术队伍。通过学生技术协助专业教师思政教育活动开展,真正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此外,培养具有影响力的学生骨干参与易班管理,积极发言和传播正能量,牢牢把握网络思政新阵地。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2] 熊思奇.新媒体环境下“易班”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及对策研究[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17):54.
  [3] 王涛.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1):126-128.
  [4] 吳柳书.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4(19):184-185.
  [5] 刘世斌,徐挺汉,蔡艺颖,等.易班网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成效及其提升对策[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30):85-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2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