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流浪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我们的印象中,植物既不言语也不行动,它们对生活的“规划”似乎比不上动物们。可事实并非如此,植物也有智慧的一面。
植物的智慧
植物都喜爱太阳的“抚摸”,当暖和的阳光照射在植物身上,它们背光一侧就会生长得更快,植物发生弯曲,仿佛在向太阳鞠躬似的,这种现象被称为植物的“向光性”。不仅如此,当植物感受到土壤的水分不均匀,而自己所在的地区太过干燥的时候,它们的根系就会开始运动扩张,往更加湿润的地方蔓延,即“向水性”。相反的,如果土壤水分过多,空气稀少,它们的根又会往气体充足的地方延伸,表现出“向气性”。
不难看出,向太阳“鞠躬”的小草相比笔直站立的状态,能够得到更多阳光的触摸;根系向水源蔓延的植物能够汲取更多的水分;在过度湿润的土壤中寻找空气的植物,则能最大可能性地进行气体交换。植物们的“运动”不像动物的捕食狩猎那样大张旗鼓,却悄悄地将自己的人生都“安排”好了。
可是啊,植物界中也有那么一种草,动起来丝毫不逊色于动物们。它能够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在风儿的裹挟之下四处旅行、长途跋涉,只为寻找一片可以安身立命的乐土。它就是“风滚草”。
草原“旅行家”
有个词语叫“风吹草动”,风起时,草儿可以随之摇曳生姿,这并不难理解,可是它形容的还不是风滚草,风滚草是那种卷起全部家当随着大风“跑路”的性格。每当萧瑟的秋季来临时,大草原上一片灿烂的金黄,大风呼啸,便可观察到一个个草球随着风在快速地滚动。几乎每株植物都有自己的家园,只有这些“旅行家”们却像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只能随风远行、背井离乡。
它们为这段旅行煞费苦心。每当秋季来临,风滚草的基部质地会变得很脆,甚至稍触即断。草原的秋季常常是干燥的,这个时候当强风来临或者动物去稍微碰触一下它们,它们就会和根部脱离,开始旅行的日子。有的风滚草的根生得又短又细,就是为了强风将它们连根拔起。也有一些风滚草,它们的茎基部强烈木质化且质地坚硬,只能期待降雨的日子,让自己的茎与根部交接处逐渐腐烂,地上的部分和地底下的根系一旦分离,它们便可以开始旅行了。
天然“播种机”
风滚草费了这么多心思和力气,终于逃离家园,随风奔走,意义何在呢?为了播撒种子。草原上没有茂密的森林,地形像平原一样平缓、开阔,又有强风。而风滚草繁多、小而轻的种子默默地藏在果实的底部,在果实的开口处伸出密密麻麻的绒毛,保证了种子不会一下子撒完。当风在草原上刮起来的时候,风滚草便借助风力游走,其中的果实受到震动后,种子便穿过绒毛,在滚动中被均匀地播撒在土地上,伺机便能绽放出新的生命。这精巧的结构,俨然一副天然“播种机”的样子。
“九死还魂”草
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却很骨感。风滚草再聪明,还是要受到环境的制约。也许它想到一片水草丰美之地,却被某个小沙丘拦住了去路,困在了干旱龟裂的土地上、贫瘠荒凉的乱石间或寸草不生的荒漠中。但是,它们不惧怕这些,生命力顽强的风滚草种子可以在干燥环境下多年不死。事实上,风滚草本身在含水量降低到4%以下时,几乎成为“干草”,进入休眠状态,新陈代谢全部停止, “潜伏”在恶劣环境中可以存活达数十年。长期受苦,就是为了遇水而生。一旦暴雨来临,它们就能在湿润的土壤中发芽生根、快速开花结果。因此,在很多近乎完全裸露的荒漠中,一旦出现降雨,它们就会像雨后春笋般茂密地长出来,迎来新生。
巧避牲畜口
长途跋涉,除了害怕走错了路,风滚草最应该担心的,似乎是动物贪食的嘴巴。事实上,风滚草的可食性非常低,虽说吃掉它也不会中毒,可它一丁点都不可口,还没营养。大部分种类的风滚草植物体内,纤维组织发达,质地粗硬,还有些特殊气味。比如,沙茴香中含芳香油质,碱蒿全草含挥发油,气味辛烈;沙漠蓼基部木质化,味道是酸的;而刺穗藜呢,花序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刺芒。就算是有些风滚草没啥难闻的气味,也不带刺,粗糙的纤维也占了很大的比重,蛋白质、脂肪含量低微,实在是没什么营养价值。
综合来看,风滚草实在不是一种好的食材,所以牲畜们懒得去啃食它们,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枝叶几乎可以完整地保留下来,甚至枯萎的枝叶也不脱落,风滚草间也能相互粘连,形成更大型的挡风表面,以适于乘风而跑。
看了这篇文章后,你可能也意识到了,所谓“风滚草”,是对“随风而走”的一类植物的总称。例如,在中国、朝鲜、蒙古、巴基斯坦、俄罗斯东部及欧洲等国家广泛分布的猪毛菜;南美洲沙漠上的卷柏;分布在亚欧各地的防风和刺藜、美国的苏醒树、秘鲁的步行仙人掌……它们生长在戈壁、沙漠、荒野之中,起风的时候,经常可以看见它们在随风滚动,因此,人们形象地称它们為“风滚草”。(责任编辑:司明婧 责任校对:曹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757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