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动检测与仪表》小班讨论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响应国家打造“金课”的要求,作者在《自动检测与仪表》课程中探索了“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阐述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式、内容安排以及改革效果。实践证明,这种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改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推广。
  关键词:小班讨论课;自动检测与仪表;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4-0103-02
  一、引言
  随着“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的召开,教育部将本科教学工作提升到了高校工作最重要的位置。同时为了促进“双一流”建设,教育部提出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了适应工程教育的理念,对标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需要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自动检测与仪表》是西南石油大学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授课学时48学时,每年选课人数180人左右,分成两个教学班。该课程具有知识点繁多、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新技术层出不穷等特点。采取90人的大班授课方式,会遇到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理论与工程应用结合、课时有限无法把先进的新型检测技术介绍给学生、学生无法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等问题。且工程教育理念中提倡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在课程中体现。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对标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自动检测与仪表》课程在2018年引入了“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改革。最终的教学实践、学生的问卷反馈和期末考试成绩都反映出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推广下去。
  本文主要阐述《自动检测与仪表》课程的小班讨论课的实践方式和课程改革的效果。
  二、课程改革的实施方式
  《自动检测与仪表》课改前的授课学时安排是“理论课42学时+实验课6学时”。2018年进行课程改革时,为了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更加客观地对比改革效果,采取了一个教学班引入小班讨论课、一个教学班继续传统大班授课的实施方式,两个教学班统一进行期末考试。进行课程改革的班级学时分配是“大班课36学时+小班讨论课6学时+实验课6学时”,小班讨论课占总学时的12%,占理论课学时的14%。将大班分为3个30人/班的讨论课小班,每个小班分成6个学习小组。
  三、小班讨论课的内容
  讨论课的内容为2学时的仪表新技术研讨课和4学时的仪表检测系统设计课。小班讨论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答疑解惑和总结评判。仪表新技术研讨课分为课前准备和课上研讨两部分。课前每个学习小组从压力、流量、温度、物位、轉速、成分分析等不同的被测物理量中选取一种,完成查阅资料、组内课前讨论、组内分工合作撰写报告和PPT等工作。课堂上,每个学习小组讲授组内报告内容,同时回答指导教师和其他同学的问题。通过这种研讨课,学生对课本上没有涉及的新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独立查阅文献、报告撰写、演讲汇报,批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了锻炼。
  仪表检测系统设计讨论课要求学生在4个学时的课程中完成一个实际工业对象的仪表系统的设计。在2018年的课程改革中,结合学校的石油行业背景,教师给出了一个海洋采油平台的实际工业对象并提出现场工艺要求。在讨论课上,每个小组通过讨论完成确定工业对象中的测量参数、仪表精度等性能指标、仪表选型、报价预算和安装施工要求等环节,每个环节结束后都需要上讲台口头汇报,并根据指导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质疑修改方案。讨论课结束后,每个小组要根据各自的设计方案形成设计报告。
  四、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成绩评定的改革:在实行讨论课课程改革之前,学生的课程总成绩组成为“期末考试70%+实验成绩10%+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过高,且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后作业和课堂考勤组成。这造成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课堂抬头率低,课后抄作业,考前突击,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浮于表面,学习效果差。在课程改革之后,课程总成绩组成改为“期末考试50%+实验成绩10%+平时成绩40%”,其中小班讨论课成绩占平时成绩的50%。大大加强了过程考核特别是讨论课表现的成绩比重,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大加强,综合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小班讨论课的成绩评定分为教师打分和组内互评两个部分。教师结合每个学习小组的课堂表现、口头汇报和文字汇报情况给出小组得分;学生根据组内每一位同学在组内的贡献给出组内互评分。每位学生的小班讨论课成绩为小组成绩加上组内其他同学的打分之和。这种分数评定方式既充分考虑团队合作的集体成果,又体现了每一位同学在集体中的贡献程度。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学习主动性高的同学为了能取得高分,还会主动督促组内其他同学,极大地调动了后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实施效果
  《自动检测与仪表》课程在进行了一学期的课程改革后,无论从学生的反馈还是从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效果都是非常显著的。课程结束后,对全部参与小班讨论课的90名同学发放问卷调查,收回问卷结果86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喜欢小班讨论课的学生为82人,占比95.3%;希望今后的课程继续开设小班讨论课的学生为80人,占比93%;不喜欢的原因主要有无所适从、压力大;喜欢的原因主要有课堂气氛热烈、有紧张感、学习效率高、锻炼团队合作能力、锻炼实际工程应用能力、讨论中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等。将2018年参加小班讨论课学生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分别与同年级同试卷的未采取小班讨论授课方式的班级成绩进行横向对比、与2017年的该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纵向对比,结果如下表:
  由表可见,小班讨论课的设置不仅充分地锻炼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传统授课方式忽视的培养目标,还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评卷分、优良率和及格率均显著提高。将小班讨论课引入课堂教学的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单向输出的方式,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但是这种授课方式也对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莉华,雷勇.“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改革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6):101-103.
  [2]许素安,黄艳岩,谢敏,等.“大班上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探讨——以“计量测试技术”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158-159.
  [3]唐求,孟志强,银翔,彭楚武,等.“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6):12-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01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