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专业型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重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能力培养体系,打造三位一体的实验实践平台,搭建实践活动载体,探索了适合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学习—实践—研究—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得以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8-0116-02
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为了满足特定领域具有突出的专业技能人才而建立的学位类型[1]。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专业型研究生更强调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将工程教育理念贯穿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环节中,改革和优化其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新经济形势下,特别是在“中国制造2025”以及“一带一路”的倡议背景下,培养一大批专门服务于产业升级需求的,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突出的实践能力、较强的科研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卓越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典型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2]:多元式合作模式、阶段式培养模式以及螺旋式提升培养模式。这三种模式虽然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在研究生培养上仍然存在一些困境。
1.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研究生雷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起步较晚,但发展快速,逐渐形成与学术型研究生平分秋色的局面[3]。尽管教育部明确其培养目标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但是,由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成熟以及师资力量的限制,高校对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往往照搬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从而影响其培养目标的达成。
2.专业实践执行不到位。在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由于实践制度的不完善,评价标准的缺失,企业导师的缺位,科研项目、竞赛培训、实践基地等碎片化特点明显,使得实践教育形式化突出,专业实践环节弱化。
3.创新创业教育虚设。研究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被动地参加创新创业竞赛,而不是真正以提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不能打造自己的硬实力,故而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形同虚设。
因此,重新打造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能力,促进其未来职业潜在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实践—研究—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转发〈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说明的通知〉》。通知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突出“思想政治正确、社会责任合格、理论方法扎实、技术应用过硬”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色。因此,探索适合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实践—研究—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为提高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供重要的支撑。
1.重构“基础—实践—创新—社会”能力培养体系。为了落实专业与创业相互渗透与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为了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和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要求,本文结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办学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明晰了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定位,进而重构了能力培养体系。
以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为例,学校坚持“电子信息+气象”的办学特色,围绕气象装备、电子信息等方向,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角度设置了“公共学位课、基础理论课、专业技术课、专家讲座和工程实践”五大类型的课程体系。公共学位课除开设英语和政治理论课程之外,增设“工程伦理”课程,该课程旨在训练学生在面临复杂的工程问题时,能够根据工程伦理的相关理论和原则做出合理的、符合伦理道德的判断。基础理论课旨在进一步夯实和强化学生从事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所必需的数理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课则依据研究生的不同兴趣需求和研究方向开设20余门个性化课程。这些课程同时也设置企业产品设计开发、管理模式以及商业模式等内容,将创新创业的思想融入课程中。在专家讲座和专业实践环节中,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开展学科前沿成果或者工程项目讲座,让研究生了解当前社会的技术发展,拓宽视野。专业实践是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共设置了6个学分,要求研究生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或导师的工程项目应不少于1年的实践时间。在这个环节中进一步融合市场营销、财务预算管理、机会识别等商务能力的培养。
根据能力培养体系,不仅优化了课程学习,而且强化了理论知识、专业实践、科研训练与双创教育的交叉与渗透。
2.打造“平台—模块—专业实践”实验实践平台。根据培养目标,以“教研融合、资源集成、联合培养、探索创新”为指导思想,打造“平台—模块—专业实践”实验实践平台。在“平台”层,通过理论课程实验,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后面的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在“模块”层,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构建不同的模块实践平台。如在气象探测模块中,搭建雷达故障模拟实验系统、自动站运行保障模拟实验系统等供学生实践。在“专业实践”平台中,通过构建企事业单位的实践基地和校内的实践基地,吸纳研究生进驻完成专业实践乃至学位论文工作。
3.搭建开放性、多元性的实践活动载体。在打造“平台—模块—专业实践”实验实践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校、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优势,进一步搭建开放性、多元性的实践活动载体,这对于丰富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学校搭建“竞赛”这一实践活动主体[4]。竞赛是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献查阅的能力、文书撰写的能力,以及深化团队合作和创新创业理念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相继出台各种支持研究生参加竞赛的制度,如在评定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中提高对科技竞赛成果的认定占比。同时,学校为研究生参赛成果的制作提供资金保障以及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学校与成都双流区政府共建成创空间,引导研究生在该空间进行注册,并对其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创业辅导。学校与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长虹创新创业俱乐部,建立长虹双创基金,并为优秀的个人或团队提供8000元的资金支持。
三、初步成效
通过践行“学习—实践—研究—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初显成效。近三年来,学校共组织了36支队伍共近200名研究生参加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其中“人影高炮作业信息自动采集系统设计”顺利进入全国十强。
2016年毕业的一名专业型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在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实践基地完成。该学生在实习期间参与该公司一款通信设备的研发,申请了3项实用新型专利。该生毕业后就职于成都佳明航电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专业所学和在实践中积累的技能和经验,帮助公司解决了嵌入式Linux平台下导航设备底层驱动的核心问题,为公司导航产品的上市奠定了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索和实践适合地方院校的“学习—实践—研究—创新创业”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改变了“放羊式”践行专业实践的状况,促进了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社会责任感的认同以及创新创业精神的深化。
参考文献:
[1]韩建秋,周玉梅.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實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10):139-140.
[2]龚玉霞,腾秀仪,塞尔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2):104-107.
[3]杨骁,黄炜炜,余亚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8,(18):258-259.
[4]沈艳,章洁.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及思考[J].高教学刊,2017,(3):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7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