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养的关键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职业院校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提高职业院校办学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是加强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从实际情况看,现阶段职业院校普遍面临专业师资配置不足等问题。为充分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围绕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建设探究相应的培养策略及关键点,已成为构建中高职职业院校师资体系的必要环节。文章就当前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展开论述。
  关键词:职业院校;师资培养;关键点;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5-0271-02
  中高职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开展质量效果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1]。现阶段,受惠于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化,职业院校在近些年发展较快,并形成了一些较为知名的办学品牌。但纵观数量众多的职业院校,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通常表现在专业师资力量建设上,唯有培养好职业院校专业师资队伍,职业院校教育才能体现出“学高”、“技高”、“能强”、“身正”等特征。
  一、现阶段职业院校专业师资教师队伍建设概况
  一是职业院校生源来源广泛,学生数量众多,部分职业院校在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统计上表现得不够均衡,突出反映了职业院校专业师资教师配备数量不符职业教育要求的问题。二是专业教师不具备科学合理的年龄结构。专业统计显示,多数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年龄在30岁以下或45岁以上,处于两者之间的中青年年龄段教师占比不足20%,反映出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在老中青结合上做得尚不到位,中年教师总体占比不高,师资队伍还未建立合理的架构体系。三是学历层次及职称结构需优化。职业院校专业师资队伍中,本科及以上的高学历层次教师较为紧缺,初级及中级职称专业教师占比近60%,且以其他院校退休人员为主,反映出职业院校教师整体资质平平,职业院校尚未建立适合自身的高层次教师人才吸引机制。四是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流动性突出,教龄不长。职业院校中,任教低于3年的占比近60%,任教时间在3—5年之间的不超过25%,任教5年以上的不足15%,反映出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以社会选聘为主,教师队伍不够稳定[2]。五是职业院校专业师资队伍体系中,“双师型”教师比例有待提高。
  当前,虽然众多职业院校都开始认识到专业师资培养的重要性,在培养专业教师上不遗余力并投入大量的培养经费,总体上在职业院校师资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上取得了较为可观的进展,但也在培养培训环节暴露出如下显著短板和缺陷:
  1.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养体系需进一步健全完善。针对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养,需要站在宏观角度上,构建一个完善的能夠覆盖院校各层次任教教师的培养体系,并在培养中同步做好相应的师资培训工作。但从实际看,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训过于随意化,师资培养措施不细,专业教师晋升考核通道不畅等问题时有发生。受此影响,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在任课及实训积极性上必然受挫,院校开展的专业师资培训也就收不到预期效果。
  2.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杂乱散漫。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养培训在具体开展中需要集中到一个点,或者集中到几个关键点上,而不是全而杂。当前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养培训中,存在以岗前培训为主的专业教师基础素质培训、以提高专业教师学历水平为主的学历进修培训、以增强专业教师“双师型”建设效果为主的职称培训等。这些培训项目通常未根据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自身特点来合理选取,通常采用混合一刀切的方式开展培训,如此收到的培训效果就不明显。
  3.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养指导体系全面性、灵活性不高。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养需要借助详尽规范的指导体系加以引导和保障,在这一环节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指导体系全面性及灵活性不高。一方面,针对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养,国家及相关教育部门出台了有关指导规范文件,其中主要涉及的是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养和培训的基本内容条目;另一方面,出于职业院校迎接师资评估的考虑,多数职业院校已经开始摸索构建自身的专业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但在培训实际开展时,不少职业院校没有结合自身专业师资建设情况,设置不同内容、不同年龄结构、不同学历层次的培训指导体系,专业师资培养过于雷同。
  二、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构建思路
  1.科学选择维度指标。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构建的纬度指标主要应结合职业院校的师资配备特点,如中职和高职在专业教师的学历配比上会有所差异,作为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而言,就要选择各自的角度来搭建专业师资培养培训纬度指标体系。
  2.合理划分培训内容。在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养培训的内容划分上,要站在全面提高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综合素养的角度,穿插开展教学基本能力培训及实训专业基本技能培训。在做好这两类培训内容设置后,再考虑到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实际,如年龄、学历、职称等,对培养培训的内容再进行指标细分,借助培训内容的层层递进,让职业院校各层次专业教师都能够在培训需求的满足上各取所需。
  3.灵活建立培训制度。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养培训需要规范化的制度来统领,在建立培训制度时,要本着灵活的原则,结合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师资队伍组成情况,因地制宜。一是要依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及传统,使专业师资培养培训的制度方案契合院校实际。二是要同步设立与培训制度相匹配的配套制度机制。
  三、强化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养水平的关键点
  在强化职业院校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水平上,要把握几个关键点,通过关键点的带动,让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养能够实现较大突破。总体上看,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养上要突出培训项目的设置,通过培训项目来衡量并提升专业教师的水平能力及综合素养。在此基础上,再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并做好职业院校专业师资人员聘任、编制及梯队建设。在职业院校专业师资人员的选择及聘任上,结合职业院校的发展规模及生源数量,要对职业院校教职人员的人数、编制数量等重新核定,采用分批分期的方式选拔资历丰富、年龄合理、专业扎实的专业课教师及实训指导教师补充入校。为起到以新带旧的效果,职业院校应围绕建设“青蓝工程”,在学校内筹建“青年教师导师制”等培养体系,将职业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职业院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职业院校实训学习创新小组等纳入专业教师培养梯队建设中,不断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学术实力。
  2.倡导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为提高职业院校招徕优秀专业教师的吸引力,职业院校应鼓励教师继续学习,向“双师型”教师层次迈进。根据职业院校的自身教学特点及专业设置情况,不定期制定并实施专业教师“双师型”持续培养培训制度。在培养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人才时,不能一味求快、求多,而要循序渐进地以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能及产教研能力为目标,采用由少变多,先易后难,由内而外的方式,让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较为突出的教师率先发展,打造涵盖校内校外“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名牌。
  3.突出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养的校本色彩和个性化特点。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养要达到预期效果,不能仅凭国家或相关教育部门组织的全盘一体化的培训项目,而要深挖职业院校自身特点,放大院校专业教师的比较优势,开展具备校本色彩的个性化培训。
  四、结语
  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养是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针对当前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建设中暴露的相关问题,职业院校要在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从专业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的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师资培养个性化方案的制定实施上不断完善,以提高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养效益。
  参考文献:
  [1]和震,杨成明,谢珍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逻辑结构完整性及其支持环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5):32-38+103.
  [2]钱闻明.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中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2018,(17):79-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