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精准阅读 拓展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型和工具型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从而为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以精准阅读、拓展思维为切入点,提出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具体培养策略。希望为全面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阅读;思维;思辨能力;高中语文
  所谓的思辨能力其实是指,学生思考辨析的能力。其中“思”就是思考、分析、推理;而“辨”则是辨别、分类、汇总。而高中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人文性,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恪守人文思想的理念,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本文在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培养思辨能力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遵循以生为本教学理念,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敢于思辨
  要想借助阅读学习来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首先,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来说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引导作用,让“师本课堂”向着“生本课堂”转变,从而切实调动起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师生平等对话”为基础,让学生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去发展思辨能力。另外,作为老师要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让学生敢于思辨,发展思辨能力。
  例如,当我们在进行《包身工》这篇文章的阅读学习时,老师首先让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创作背景;然后借助问题引导:“包身工的工作性质体现在哪些语句?包身工为自己和资本家、封建势力分别创造了什么样的价值?……”请学生们结合文本内容完成注释;接着让学生们一边阅读出相应语句,一边转变成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并以小组形式针对学生的不同看法进行辩论;最后老师进行完善、评价。这样不仅在阅读—理解—总结—辩论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勇于表达自己不同意见的思辨胆量,而且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帝国主义以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从而激发出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者的愤恨,发展了学科素养。
  二、 全面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乐于思辨
  在长期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循规蹈矩的接受老师的讲解,然后按照老师的要求阅读和记忆。长此以往不仅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而且还会制约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思维能力的拓展,滋生学生的惰性,从而让学生不愿阅读、懒得思辨。针对这种情况要想在阅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首先要灵活运用阅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继而在阅读中主动思考、乐于思辨。其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积极质疑,从而让学生既加深了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又在质疑、思辨的过程中构建了完整的知识结构、提升了思辨能力、发展了学科素养。
  例如,当我们在学习《劝学》这篇文章时老师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阅读文本,并将文本内容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然后以小组形式在反复阅读中找出文章中“积土成山”“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蚓无爪牙之利”与“学不可以已”之间的联系,要求每个小组成员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自己认为的学习意义发表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看法,鼓励学生对古人的学习理念质疑;接着结合学生提出的“学不可以已与荀子倡导的人性本恶是否冲突”这个疑问展开思辨学习。最后老师针对学生的思辨结果“尽管人性本恶与人性本善是两种观点,但荀子最终认为都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的,所以并不矛盾”进行完善和指正。这样不仅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在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对比辩证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 丰富阅读实践,全面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对于高中阅读教学来说,单一的课堂阅读知識传授已经无法全面满足学生的阅读学习需求了。高中学生相对于初中小学的学生来说,其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更高,而传统的课堂讲解只会让学生局限于教材知识范畴,从而无法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而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不仅是对传统课堂阅读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更是帮助学生将阅读知识转换成思辨能力以及素养品质的过程。
  例如,当我们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之前,老师就可以在节假日带领学生浏览当地的一些风景名胜或者自然风光,老师对学生讲讲相关的民间故事、风土人情等,从而让学生既获取精神熏陶又拓展了知识范围。然后让学生依据参观体会,在借鉴文本写作技巧的基础上,也撰写一篇借景抒情的短文,并在交换阅读、分享阅读中,总结如何借助景物描写来表达作者不同的心境情感,其具有哪些写作技巧等。这样不仅在实践活动中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写作情感,而且还全面发展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总而言之,思辨性是构成语文教学生成性和有效性的必备元素,充满思辨性的语文课程才更能充分发挥其教学效力。而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从而为培养时代综合型人才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1]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7.
  [2]毕义行.创造性教学能力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谢红,重庆市,重庆江北区字水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69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