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高年级学生古诗词学习现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校案例研究组在分析2017年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结果时,注意到我市学生在“语文积累”的一级指标中,文化积累是个大问题。如何使学生克服因对古诗词的理解出现问题而失去兴趣、失去信心的困难,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必须做好的工作。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古诗词;学习现状;对策
  随着国家新的课程纲要的施行,古诗词学习占据了学生汉语学习的半壁江山。学习古诗词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夯实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同时,还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 当前苏州市小学高年级古诗词的学习现状
  在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的一级指标中,吴中区学生古诗文维度得分率为53.1,苏州市得分率为60.1;文学常识维度吴中区得分率为34.8,苏州市学生得分率为40.4。文化积累方面,学生文学常识的维度得分率远远低于古诗文的维度得分率,所以在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积累的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是一个抓手,其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 采用的调查方法——问卷法
  自我校申报的《优化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的研究》案例经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批准立项以来,案例组紧扣选题,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了研究工作,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小学生古诗词阅读现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由我校五、六年级共479名学生配合完成,有效问卷413份。
  三、 基于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案例组认真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后,得出如下结果。
  1. 大多数学生都热爱阅读古诗词,77%的学生有主动阅读古诗词的良好习惯,且认为阅读、背诵、学习古诗词大有裨益。69.32%的学生对日常所学和生活当中积累的古诗词的记忆比较牢固,但对古诗词的积累量还未达到较高水平,将所学古诗词与现实生活进行融会贯通的能力还远远不够。
  2. 学生对学校开设古诗词的相关课程兴趣浓厚,对相关活动参与期望也很高,也十分乐意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分享自身古诗词学习的心得和体会,有36.41%的学生关注一年一度的上海古诗文大会,有12.38%的学生参与过这项重大赛事。
  3. 大多数学生的古诗词基础知识掌握得相对扎实,如:学生能联系起旧知“欲穷千里目”,答出“欲把西湖比西子”中的“欲”的准确含义;能准确说出李白、杜甫、陆游的朝代;能根据文本所描绘的景物准确理解诗歌;但仍有较多学生对五言和七言、绝句和律诗的概念模糊不清,文化积累不够扎实。
  四、 问题原因分析
  基于以上调查,我们发现学生虽对传统文化热情较高,但了解浅薄,自身的文化修养也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 教师
  教师在授课时注重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结合笔者的一线教学经验和实地调查,发现虽然语文老师们都知道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也努力追求科学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但迫于教学任务与教学进度的压力,教师常常陷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与多方面、多层次引导学生从理解的角度去识记和掌握古诗词相关知识的两难。
  (二) 教材
  目前,现有的小学教材古诗词部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大部分教师按教材的编排展开教学,忽略文学知识的系统化传授,体系的相对薄弱与教师意识的缺失,这样相对缺乏整体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古诗词文化积累方面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
  (三) 学生
  1. 学生对古诗词的畏难情绪。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古诗词是一门“看不懂”的学问,晦涩难懂的字词、浩如烟海的篇目、令人眼花缭乱的朝代和作者,以及古诗词背后蕴含的各种遥远的传统文化……离他们的现实生活相差太远,理解起来也自然十分吃力。
  2. 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理解性学习。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缺乏应有的主动性,使自身对古诗词的掌握囿于一个“会默、不懂”的状态,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浅尝辄止,探索不够。
  五、 对策与建议
  针对调查问卷反映出来的实际问题,我们认为,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单纯记忆储存信息的浅层学习方式,将语文学习与生活打通,重视培养学生将语文知识灵活、综合运用到生活情境的能力,提升他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将艰涩难懂的古汉语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注重引导学生实现由“知”到“能”的转变。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 研究现状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学校应当积极组织语文教师们认真分析当前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与学情相适配的教学策略,并有创设地展开教学设计。在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及时调整,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二) 结合学生学情,注重课堂实录
  学校在组织相关教师设计小学语文古诗词、“文包诗”教案的同时,要鼓励语文教师将自己对古诗词的新想法、新尝试积极投身到教学实践当中。老师们要积极探索、反复模课,还要认真研究课堂录像,观察学生反应等。根据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和课堂生成情况,不厌其烦地试验和修改。此外,还要积极组织评课,认真反思。
  (三) 注重目的指导,形成知识体系
  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文言词汇的积累,也要对学生古诗词翻译方法有目的性地加以指导,避免出现死记死背的情况,再辅以相应的文言知识和语法,引导学生在养成借助工具书自学的习惯的同时,学会举一反三,逐步改良学生现有的古诗词学习和文学常识积累的方法与模式。
  (四) 利用校本教材,满足阅读期待
  为了满足学生对学校古诗词课程的学习期待,要高效利用我校自主研编的校本教材《范仲淹诗词选》,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开发适合校本课程所需要的适合小学生的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针对课程实施方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问题策略及保障措施。
  (五) 拓宽展示平台,增强学生能力
  教师要利用古诗词的表达内容,给学生搭建具体的古汉语语境,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准确提取并整合文本信息,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继而展示自身的文化积累,如根据我校的“范式”特色,组织学生参演课本剧《希文学堂》《断齑画粥》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上海古诗文大会、“家在蘇州·e路成长”范仲淹纪念馆体验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古诗词、热爱古诗词,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袭祥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
  作者简介:张婷,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吴中区木渎范仲淹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5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