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立足合作学习,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当今社会合作共赢理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将这一理念运用到实践教学中,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教育改革。将合作学习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打破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新模式下,师生之间不再各自为战,而是积极合作、共同成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知识、能力、思维等方面获得了持续、均衡发展。本文对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重点探究,希望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中,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整个学习小组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为集体荣誉而战,使他们打破了个人封闭学习的弊端,在小组中通过与他人交流、讨论和合作的方式,进行观点的碰撞,是提高其学习能力、竞争意识、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笔者基于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合作学习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一、在课前预习中合作。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
  课前预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预习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还与其预习习惯的养成息息相关。大部分初中生虽然有了具备一定的预习意识,但由于预习不得法或自制力较差,往往空有意识,却无法付诸到实际行动中。基于此,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将合作学习运用其中,使学生在小组激励机制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同伴的督促和鼓励下,自觉完成预习任务,养戍预习习惯。
  例如:我在教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一课前,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便在课前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然后将提前制作好的教学视频发到共享空间,让学生下载、观看,完成预习任务:本文题目为昆明的雨,但全篇并未直接写雨,有人认为作者写偏题了,你们认同这一观念吗?认同请跳到第三题,不认同请看第二题。通过这样的新颖化视频设计,激发学生继续观看下去的兴趣。问题二为:请说出不认同的理由,看看是否能够说服意见不一致的同学?请不要使用武力,最好有理有据。问题三:请说出认同的理由,并说一说你们对昆明、对下雨、对汪曾祺的看法。问题四:请集中小组意见,谈一谈你们眼中的昆明是否和汪曾祺先生描写的重合……在个性化、动态化和趣味化视频的引领下,启发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意见矛盾,让他们通过针锋相对进行思维的碰撞,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样的课前预习,集信息技术和合作学习优势为一体,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其辩证思维、发散思维等综合素养,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二、在课堂中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实施新教学方法的主要园地,更是学生习得能力、获得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头脑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增强师生、生生互动。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此时他们的青春年少、激情澎湃,又由于心理、生理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往往在生活、学习、社会中面临种种困惑,“爱情”便是一部分学生面临的主要困惑之一。对于这一问题,有些教师避而不谈,认为用堵便能使学生顺利渡过情感困惑。这样的观点.未免有失偏颇。实际上,教师可通过语文教学来实施情感教育、德育教学,以疏通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致女儿的信》一课时,在课堂中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并渗透了情感教育的内容。在讲授了基础知识后.我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几个关于爱情的话剧、小品等,当然,还要设置一定的戏剧冲突,冲突的原因则是来自父母、教师的反对。学生们在完成剧本创作后.便可在课堂中表演。为了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我还设置了一定的激励机制。各小组为了更好地呈现作品,可谓是八仙过海各顯神通,有的小组将自己想象成父母,寻找父母反对孩子恋爱的理由,甚至回去后还跟父母就这一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在课堂表演时,各小组的表演惟妙惟肖,父母反对的理由也有理有据.让人不禁感慨他们的用心程度。学生从父母处获得的观点.通过他们的“真实表演”进入到了每个学生的心田.更容易被他们接受,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想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应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灵活采用多种方式.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实现教学相长。将合作学习运用其中,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方式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中的合作.使合作这一理念和方式贯彻语文教育的始终,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其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会合作、懂合作的新时代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15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