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天水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对劳动工作者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因此进城务工人员的数目也得到了大量的增加。这样一来,不仅急剧降低了农村人口的数量,同时也使得外来人员的子女在教育等方面的问题逐渐增多。主要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现状及相应对策进行探析,首先列举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主要方式,然后对他们在教育方面的基本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对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所面临的教育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解释,最后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现状;对策
   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主要方式
   1.借读于公立学校
   让子女借读于公立学校是目前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的首要选择,在办理入学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借读费用,绝大部分学生能够与城市儿童一起接受正规的教育和培养。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流入当地公立中小学进行借读的学生已经占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总数的75%以上。但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能够进入当地师资条件、硬件建设、办学水平一流的优质学校的是少数,绝大多数孩子只能选择普通学校就读。
   2.就读于当地民办学校
   对于一些经济基础相对较强的家庭来说,若子女无法顺利就读于当地的公立学校,民办学校往往就会成为他们的第一选择。但就目前来看,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很难承担起民办学校高昂的费用,因此在此类学校就读的务工人员子女比较少。
   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基本现状
   1.家庭教育方面的现状
   一般情况下,家庭教育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阶段,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家庭教育的质量能够极大程度地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然而根据相关研究表明,目前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一,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经济收入水平方面來看,务工人员的经济水平普遍较低,因此他们通常会选择人口复杂、收费较低的居住场所,与此同时,有些孩子由于各种原因极早地就为家庭分担起劳动压力,从而使学习时间被大大缩减,这样一来对子女的成长极为不利,更无法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得到保障。第二,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依据调查来看,文化水平较低是目前进城务工人员的普遍现象,因而他们在其子女的学习方面无法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此外,由于受到传统滞后思想观念的束缚,大部分家长很容易在对子女的学习进行督促的过程中使用不当的教育方式,从而使子女的逆反情绪被激发,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第三,双方沟通有待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对其子女所采用的教育方式通常包括两种,即专养和放纵,这两种方式相较于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来说都有着其自身的缺陷,同时,由于家长长时间处于外出工作的状态,因此往往与孩子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这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子女自身的现状
   子女自身的问题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适应方面的问题,相对于农村来说,城市的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且城市的生活节奏普遍都比较快,因此很多孩子需要很长时间的过程来对全新的生活进行适应,若无法很好地融入周围的环境,就很容易出现严重的排斥情绪,从而在学习方面丧失积极性及兴趣,这也使教师教育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第二,心理方面的问题,由于务工人员常常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能够对子女进行关爱沟通以及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因此很容易使孩子在心理方面形成阴影,此外,这些学生还极有可能会受到来自社会甚至同龄人的歧视和排挤,因此往往会产生自卑感,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其今后的学习与成长。
   3.学校方面的现状
   由于学生入学机会的差异,有些务工人员家庭中的子女不得不就读于一些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的城市学校,这样一来,他们在学校的选择方面就失去了与城市普通儿童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务工人员的子女在新环境内进行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也极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在人际交往、情感情绪控制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极度缺乏自信甚至出现敏感和自卑的现象,与此同时还有可能会出现对自我的要求极高,意志力和独立意识相对缺失的情况,有些学生会出现较为强烈的孤独感,这些不良的情绪以及心理状态也将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
   1.社会环境的因素
   某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会对这个人的心理状态产生绝对的影响,当一个人远离其熟悉的环境而突然置身于一个并不了解的新环境中时,其必定会产生一定的紧张感以及陌生感,务工人员的子女们更是如此,由于对他们来说城市的环境相对比较陌生,同时他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也并不高,因此极有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性格方面相对孤僻并且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比较差。同时,学校的环境也会对这些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大部分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合群的现象,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他们自身的孤独感,对其心理的创伤也将不断扩大,使问题进入了一个难以解开的恶性循环。
   2.家庭方面的因素
   家庭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家庭条件的因素,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经济状况与城市家庭的差距比较明显,这就可能会造成孩子的落差感与自卑感,在与城市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很少会谈及自己的家庭以及父母,甚至有些孩子并不愿意与人进行沟通,这样的压抑情绪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必定会对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威胁。务工人员子女的年龄比较小,心智方面相对来说还并不成熟,且他们大多都处于价值观、是非观等观念正在初步形成的阶段,因此,若家长不能对他们的心理变化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就很有可能造成他们的攀比以及物质至上等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第二,家庭教育的因素,由于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水平通常都不太高,因此他们在学习方面对子女的期望和要求相对就比较高,然而他们往往又不能对孩子进行学习方面的辅导,只能在口头上对他们进行要求,这样一来,反而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从而对其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有效方法
   1.从家长方面入手
   父母的正确引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家长疲于养家,从而导致无暇对子女进行有效的监督及教育,进而也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城市环境中,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孩子们常常会出现较强的逆反心理以及排斥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社会通过组织家长委员会、家长培训班、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升家长认识水平,普及家庭教育常识,通过家长教育思想的提升来影响孩子。促使家长抽出更多的时间对孩子进行关心,与其进行真实有效的沟通,并且不断对他们的行为进行鼓励和更正,促使他们增强对自身的信心,逐步改善他们的心态,让他们能够积极地去面对和适应新的城市以及新的生活,从而使其身心能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2.从学生方面入手
   在每个人的成长阶段中,青少年时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人格的塑造以及完善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因此,我们更应该对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并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同时要不断加强对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并在学校内开设有关的心理课程,对学生的困扰进行解答。此外,可以引導务工人员子女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由于生活、学业的压力、家长的要求,再加上小学生心理的抗挫能力不足,他们心理有特殊需求。而社团活动给所有成员提供了一个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体验到成功和快乐。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每个成员的责任心、爱心、团队意识,那些富有爱心、奉献精神的社团成员会得到大家的尊重认可,这无形中便强化了学生积极而健康的心理。通过社团活动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某些特殊的技能,使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增强,更加自信,更加热爱学校生活。
   3.从学校方面入手
   由于学校环境的突然改变,进城务工子女在入学初期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再加上课程的紧张安排,在学校内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压抑的感受。针对此类现象,学校应该在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委员会活动的形式将相关的问题向学生家长进行反馈,在学校与家长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争取为学生创造出一个相对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同时,相关的班主任及教师也应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对其进行纠正引导,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心理疏导。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主题班会,鼓励每位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他们能够对充满自信与正能量,不断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现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教育发展的重点内容,这一问题的解决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城市化发展目标的实现也起到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然而想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来自家长、学校以及教师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该问题的有效解决能够有力促进我国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之一。
   参考文献:
   [1]欧阳岚.学龄前城市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8(1):69-71.
   [2]田志鹏,刘爱书,张修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1):43-44.
   [3]陶红梅,许燕,张小方,等.北京打工子弟学校与公立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9):86-87.
   [4]李艳红.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7(6):73.
   [5]李兰芳,王丽娟.关于幼儿家庭功能的测查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1):72-76.
   作者简介:李雪雷(1979年12月出生)甘肃秦州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教育方面的研究。
  编辑 高 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56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