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辅助的小学数学思维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思维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必备素养,要想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必须形成数学思维。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教师可以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将其与教学环节相融合,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帮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实现数学思维的塑造和提升。本文基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理念,对数学思维教学策略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思维教学
小学是为学生长久发展打下重要基石的阶段,教学目的不仅是完成数学知识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使小学阶段的教学形成长期效应。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结合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并能为教学进行更好的辅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数学思维,可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巧设情境,引领学生进课堂
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学生将知识内化后经过思考所形成的,这种转化过程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自主学习意识,自发地产生有效的思考行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的产生能够极大地推动这种自主学习意识的产生,促使学生产生思考学习的行为。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出生活化的场景,也能使数学问题变得更为生动活泼,这种活跃课堂氛围的产生,能够更好地将学生的思想引入课堂、引入数学问题,从而产生思考的过程。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依据学习内容为学生营造出更具实感的问题场景。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情境,假如学生要去帮家长买地毯,商店老板表示目前店里有几种不同形状的地毯,要按照地毯的面积算钱,每一平方米是20元,由学生进行价格的计算。通过这种较为生活化问题的创设,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更为浓厚,对于多边形面积这一课时的学习也更为投入和认真,形成了活跃的课堂氛围。
二、以动唤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数学的学习往往是抽象的,对于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程度的困难,尤其是小学生数学技能不足,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就更难,很多时候学生无法理解教师在讲什么,数学成为了学生眼中的“天书”,这种难度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视角去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借助信息技术,能使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和形象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开端,学生能在理解和掌握加深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数学思维。
以“长方体和立方体”一课为例,在这一课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具备空间思维能力,如果只依靠书本上的文字和图,学生在脑海中无法建立起立体的概念,因此常常会感到困惑。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师可以将立方体和长方体以三维立体的图像展示给学生,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并且,通过视频,教师可以制作出图形之间变换的动态过程,这种教学方式能够降低理解难度。学生都表示,这种教学方式新奇有趣,并且容易理解,学习效率也更为高效。
三、思维导图,疏通学生脑思路
数学学习需要极强的逻辑性,数学思维也是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过程中的逻辑性体现。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受自身知识储备及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觉得思路不清晰。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思维,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思维导图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在授课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思考过程,从发现问题、挖掘条件到得出结论,面对不同问题时能采用不同的方法。
例如,“简易方程”在一课的学习中,方程的计算方法和思维过程是学习的重点,但这个思维过程需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很多学生都会因此感到混乱,找不到解题方法,感到困惑。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面对应用题时,首先应找到题目中的条件,由已知条件进一步挖掘可知条件,再找到答案。这种方式能够高效理清学生的思绪,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思考问题时的逻辑性。学生都表示逐渐掌握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在之后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快地理清思路,找到解题办法。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是学生长远发展的一项必备素养,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培养也是为其今后的长远发展做好坚实的铺垫。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出生活化的情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思考学习意识。多媒体能辅助教师将书本上的静态知识变得更为生动、易于理解,授课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展开思维导图,则能有效梳理学生思维,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建立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郭小山.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图形与几何”为例[J].华夏教师,2018(35):43-44
[2]苏丹.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小学数学思维教学模式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4):96
[3]吴小金.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08):124-126
(西藏自治區拉萨市城关区海淀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2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