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实践教学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I》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新文 何志桥 王军良 成卓韦 金漫彤

  摘要:结合我国当前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的形势,文章分析了高校《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I》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培养具有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出发点,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以期为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给予参考。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I》;实践;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4-0105-02
   因工业化、城市化加剧,我国固体废物年总量不断增加,全民日益关注固体废物处理行业[1]。据不完全统计,环境专业的毕业生,约有1/4从事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工作。《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I》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与控制等其他环境工程核心课程联系紧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结合当前固废处理与处置的形势和我院情况,本文分析了《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I》课程特点、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培养具有自主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以期为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给予参考。
  一、《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I》课程特点
  1.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I》虽然只是一门专业课,但涉及内容复杂,包括法学、工程学、气象学、地学、生态学、计算机等多个基础学科。根据《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处置规范》技术导则要求,其处置对象也包罗万象,包括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生态、规划、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等。因此,一个优秀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工作者不仅应具备自然科学的知识体系,还必须具备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体系。
  2.课程具有多样性和时效性。《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I》课程体系的内容不仅包含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技术、固体废物的焚烧处理技术、固体废物的热解处理技术、危险固体废物的固化/稳定化、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等基础内容,还包括标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划等国家的制度文件。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多样,需要掌握不同来源的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方法和措施。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随着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相关的法律法规、危废目录等都在更新,教材内容很难跟上新的政策变化。
  3.实践性强,应用要求高。因为会有较多学生毕业后从事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工作,而固废项目涉及各行各业,使得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所以该课程需有重视培育应用型人才的理念,为适应职场岗位,进行课堂教学时,需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及创新意识[2]。
  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缺少互动,作业单一。布置的工程设计作业内容单一,学生在平时与老师缺少互动,且学生往往存在惰性,完成作业较迟,往往有很多学生相互参考,教师很难区分部分学生真实的设计能力,这不利于学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整个班级只局限于一个设计项目,且项目较简单,只在某一设计方法具有代表性,其他章节内容简单。
  2.授课学时少,内容不够深入。本课程存在的不足主要是该课程仅有32个学时。随着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教学深度和广度的增加,使得每节课时内容更加精细化和规范化,对课程教学总课时的要求也相应增多。
  3.考核方式单一,缺少实践环节。现今多数课程的考核方式仅限于闭卷的理论考试,该考核方式容易使学生工作时不能学以致用。本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结合实践环节,学生没有亲身设计过项目,就较难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
  三、教学改革途径探索
  1.结合讲座强化实践教学。讲座式研讨是邀请环保系统资历较深的专家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传授其亲身实践经验,使学生能深入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各种理论的适应性和局限性[3]。无论是教师在课堂上细致入微的授课,还是学生在课后系统完整的学习,都无法与实际的固体废弃物工作完全结合。这类讲座既有理论,又有实际,可丰富实践教学,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有深层次的理解。
  2.以案例教学为主线,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
  (1)讲授新内容时穿插应用案例。由于学生一般都没有设计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的实际经验,对教材中某些内容难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引入案例式教学的方法。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密切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时效性。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的法律依据、标准、技术方法等在每个知识点的教学中穿插典型案例,让学生在直观的案例中进一步理解知識点,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2)结合案例,重新编排教材内容进行讲授。在《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I》教材的编排上,大部分教材往往以分块的知识点进行编排。可按处理处置的方法分为生物、化学、焚烧、热解和稳定化/资源化等不同章节。(3)合理选择典型案例。选取代表性项目作为典型案例。虽然目前《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I》教材中常附有案例简介,但由于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项目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不同地区往往有不同的侧重点。针对固废特点,选择当地且任课教师参与改造的典型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项目作为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改变考核方式,注重实践环节。加大实践部分在考核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设计说明书、图纸及课堂表现占比不少于50%,期末考试占比不大于50%,以突出过程控制和实践环节。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试题以案例分析题为主,以便深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4.结合课程设计,强化设计软件应用。图纸是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设计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实际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设计中很多项目都要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进行画图。在高校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时较少,硬件条件不足,教学时学生往往重点记忆公式,大致明白如何计算所求内容,而忽略了图纸,缺乏整体设计观念。本学院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了《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I》课程设计,在授课初期,给学生布置设计某一项目作为平时作业,要求教材相关内容讲授完成时,课后完成相关内容的设计,课程结束时作为平时表现进行考核评分,并将学生的设计说明书和图纸修改后返回,指出存在的问题,令其修改。
  5.积极探索,改变授课方式。建议将传统授课方式中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模式,逐渐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起指导作用的模式。根据班级中的学生规模,采取分组授课模式,每一小组要求设计某个单元构件,并要求对该设计中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参数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汇报。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通过小组汇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训练学生的思维、想象、语言表达和设计能力。
  6.结合专业开展实验。为激发学生对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的学习兴趣、拓伸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目前已开设了两个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方面的实验:垃圾衍生燃烧(RDF)的热值测定和稻草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实验。通过多年的实验室建设及浙江省重中之重的建设,已拥有实验课所需的先进现代仪器设备。
  四、结语
  作为有较强实践操作性和实用性要求的主干课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I》课程的教学结果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将之灵活运用到实际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教师只作为引路人,但如何引路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只有结合讲座强化实践教学,以案例教学为主线,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改变考核方式,注重实践环节,再结合课程设计,强化设计软件应用,积极探索授课方式,并结合专业开展实验,才能较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对学习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深入学习并掌握所需知识,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何艳洁.短学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分析[J].绿色科技,2017,(22):209-210.
  [2]谢越.应用型高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标准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3):77-80.
  [3]韩晓芳,张玉敏.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01):108-1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0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