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如何运用教材辅助栏目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崇德

  摘 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促使我们的学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作出了相应的更改,为了配合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学校和老师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不再是传统的灌输方式,教师讲解,学生记忆,而是采用新式手段和方法,合理的运用了教材的辅助栏目,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尊重历史,形成完善的记忆。
  关键词:教材辅助栏目;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应用
  一、 教材辅助栏目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的教材中,一部分是正文,另一部分就是教材的辅助栏目,这两部分对于初中历史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教材的辅助栏目主要包括课前导言、相关史事、人物扫描、材料研读、问题思考、课后活动、知识拓展、课中插图等几个方面。教材的辅助栏目有助于教师更好的开展课堂内容的学习,教材辅助栏目所起作用就是一方面要配合课程正文内容的学习,引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另一方面就是在丰富了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通过辅助栏目的深化,能够加深学生学习的记忆,对于正文的掌握程度,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巩固复习内容,深化了课堂知识,检验了教师的教学成果。学生学习历史要想从被动变为主动,除了教师的引导就依赖于课本的媒介,所以教材内容和栏目的设置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材的辅助栏目能够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思路框架,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按照课文内容的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通过信息的有效整合,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为以后更高年级的科目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教材辅助栏目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
  传统的历史教学处于一种学生被动式的接受课程内容知识,老师和学生之间也缺乏有效性地沟通,学生大部分是死记硬背来应付考核,而没有从内心真正的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精彩之处,这是我们在之后的教学中重点考虑的问题。但是随着课程改革之后,对教材的编写也重新归纳,有效的加入了辅助栏目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将从教材的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阐述,如何应用好教材的辅助栏目。
  (一) 有效运用课前导言辅助教学
  课前导言本身就是结合本课内容的要点,以问题的设置为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这是课前导言的作用。如七年级上册,在讲中国早期的人类中,就有这么一段话:“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考古学者根据发掘的古人类化石进行研究,发现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那么,古人类在中国境内起源于何时、何地,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又将如何?”这就是文章的课前导言,以一种设问的形式将学生的思绪带入,通过在脑海中设置问题的方式,学生在阅读正文的时候,就有了寻找答案的欲望,也给了学生学习的重点。有效运用课前导言的辅助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提前进入阅读模式,收集兴趣。
  (二) 有效运用相关史事辅助教学
  提供课文内容的相关史事,作为知识的补充,主要包括一些名词解释、事件说明、现象描述、历史小故事、文学赏析等。如在讲原始农耕生活的内容时,就对相关的正文进行了解释:“远古时期,人类采用烧烤的方法加工食物。发明了陶器以后,人类不仅可以煮熟食物,而且能储存饮用水。这有利于人类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因此,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对人类的生活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的运用相关史事进行对正文的补充,能够帮助学生前后连贯知识,对于一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进行及时性的解释说明,有助于理解整个知识点,同时,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多因素型科目,一个事件的发生是在多种条件作用下才能形成的,而史事的提供就恰好填补了这样的空缺。
  (三) 有效运用人物扫描辅助教学
  人物扫描就是为了介绍重要的历史人物,作为知识的补充或者拓展。人物扫描的功能我们可以在初中历史的教材上可以看到,比如梁启超、伏尔泰等人物,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看到人物的扫描影像可以加深我们对于人物事迹的理解,通过匹配人物形象和事迹让我们能够对历史知识进行清晰的分类和形象记忆。在我们的历史考试中,也会考到相关的题目,对某位历史人物进行评价,而人物扫描的辅助性教学就会调动我们的思维,通过形象的联想,总结出人物的具体事迹以及事迹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从而对这个人物形成完满的综合的客观的评价。
  (四) 有效运用材料研读辅助教学
  材料研读是指列举出重要的文献材料,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如在远古的传说中,有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这样的一段研读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解除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并且提出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加权威的解释了华夏民族的来源,是有史料作为支撑的,而我们在谈论这个观点的时候,也有了理论性依据。很多历史性知识的整合都是对相关的材料解释和分析得来的,对于材料的研读能够帮助我们学生充分的理解正文来源,在心中埋下疑惑的种子,能够学会在材料的阅读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 有效运用问题思考辅助教学
  问题思考就是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你认为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通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以合作小组的形式,探究文章的内容,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的学生开始探索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深度,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问题思考模式本身就是让学生自身在阅读的时候,带着问题思考,从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小组合作的形式则充分的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六) 有效运用课后活动辅助教学
  课后活动是指以形式灵活的题型,使学生能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如“说说远古传说与历史史实之间的区别与练习”,或者以一种身份带入的情境,考查你所学知识,比如导游。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是变学生的被动接收知识为主动输出。众所周知,知识的学习单纯的进行灌输式学习是无法掌握的,只有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并且在自己存储的知识体系中有效的输出才能保证自己掌握了所学内容。这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最有效的方法,而我们的老师在面对新型模式的时候,不太注重,认为只要教会学生课文内容就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事实上,对于这种知识的输出,我们十分有必要引起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力图在教学的过程中,弥补学生的不足,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七) 有效应用知识拓展辅助教学
  知识拓展是为了介绍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如知识拓展中的陶寺遗址,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辅证了尧的所在地,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正文的内容。知识的拓展本身不属于课堂的教学内容,而是在正文内容的基础上,增添的容易理解的知识或者我们平时不太注意到的小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上进行扩充,也是为了更好的完善我们教材的内容知识体系和结构框架,具有完整性。知识拓展内容同样能反映一个学生知识层面的熟悉程度,感兴趣的学生自然而然的能够记住拓展的知识,为自己参加相关的课外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迅速的调动知识体系,完成活动。
  (八) 有效运用课中插图辅助教学
  课中插图通过配合课文的内容叙述,相互印证,活化内容;使学生拓展视野,获取更多的信息;使学生观察、感受历史情境,以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历史教材的很多内容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的,穿插在课中的图片既能使课本更加美观,也能使学生感受到视觉下的缓解,不至于过多的文字造成冗杂的心理。同时,课中图片是对正文内容的一部分解释,以图片的形式更加直观的进行呈现,比如说司母戊方鼎、兵马俑等。以现实性的图片展现给学生的时候,加深了对于文中描述的印象,也能在日常的游览博物馆的过程中,能够迅速的辨认出历史物件,知晓其所存在的意义。课中插图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的直观性,是有效的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
  三、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根据各个老师的教学标准和任务,对于正文的内容在自己的理解上進行教授,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教师要定期的对学生掌握的历史内容进行调研和反馈,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学模式;教材辅助的手段是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重点对辅助手段予以侧重选择,保证学生能够有效的利用教材的辅助手段完成自己的知识目的;学生要提高自己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前预习初中历史的课文,在教材辅助栏目的帮助下,掌握一些简单的知识,对于自己不清楚不了解的知识要勾画出来,在老师进行正式讲课的时候,进行重点内容的理解;引进新型的教学设备,学校要对老师进行轮流的培训,利用互联网的教学工具完善学生的学习模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以期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绩;丰富教学内容和训练模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授课,并且进行测评,能够寻找到更加适合学生的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果。
  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教材辅助栏目的机会是较多的,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对于知识的归纳、整合和理解,有助于学生构建自己脑海中的知识体系。同时,在编写教材辅助栏目的时候,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思维方式记性的编写,因此,作为教师要更多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进行授课,将会使课堂变得轻松和谐,学生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我相信,在今后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过程中,一定能找到适合各异的学生的方法,帮助他们完善自己,弥补缺陷,发挥优势。
  参考文献:
  [1]周棉园.浅谈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出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2).
  [2]朱庆强,刘月英.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运用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20).
  [3]甘黎明.基于多媒体视野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2).
  [4]谢秀云.用历史故事“打通”初中历史教学的“经络”[J].考试周刊,2015(12).
  作者简介:李崇德,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清流县城关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0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