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信息时代专业课程的移动端数字资源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资源需求,人们开始逐步建设专业课程的移动端数字资源。然而现有建设中存在诸如孤岛效应、盗版问题、用户黏度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文章的研究为建设移动数据资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专业课程;移动端;数字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9-0262-03
  一、引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已达7.24亿,我国网民移动化趋势非常明显,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于移动终端进行信息查询以及阅读。在此背景下,移动端的专业课程数字资源也已经开始建设。
  事实上,已有较多的图书馆、高校开展对专业课程的数字资源建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资源需求。然而,由于移动终端尚处于起步阶段,且与传统PC端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专业课程的移动端数字资源建设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建设专业课程的移动数字资源的意义
  1.互动性。在数字资源出现之前,学习专业课程主要通过纸质媒介和教师面授方式。纸质媒介从谋划到使用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教师面授需要时间、地点等较高的匹配条件。數字资源出现之后,极大地缩短了学生学习时间,教师可以及时发布作业,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但是,师生间不易及时交流,不易第一时间接收到信息,移动数字资源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在移动端及时学习专业课程,并且与教师进行互动,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说出自己的疑惑,教师可以看到评论内容及时与学生交流、讨论以及解答疑惑。
  2.便携性。在专业课程移动数字资源出现之前,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必须至课堂学习,时间和范围都十分受限。而在专业课程的移动数字资源出现之后,学生只需要带上一部可携带式数字资源显示器,如手机或iPad,就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学习和研究,而不会由于错过时间或地理范围局限而失去学习机会。
  3.整合性。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上班族很少有大段的时间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专业课的移动数字资源可以最大化地利用人们的碎片时间。学习者在等水开的时间、上下班路上、临睡前均可以学习专业课程中的某些片段,移动数字资源极大地帮助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专业课的移动端数字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
  目前,移动端的专业课程数字资源建设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数字资源零散分布、孤岛存储问题,建设过程中存在盗版问题,运营过程中存在用户黏度不高等问题。
  1.资源零散分布、孤岛存储问题。资源零散分布、孤岛存储是指数据资源在不同的部门独立存储,彼此之间不能交互、互相孤立的状态。由于现阶段专业课程的移动数字资源主要存储于高校、地方图书馆或档案馆,存在一些零散分布、孤岛存储的状态,特别是专业课程的建设一般由高校推动,而高校与高校之间的互通共连、版权等问题在数字资源建设初期就存在。在很多地方,图书馆只有自己开发的一些专业课程,而不可以检索到其他地方的资源,这些资源分布零散且不能互相传输,这就是孤岛存储的状态。
  2.盗版问题。首先,版权意识尚没有完全进入人们头脑,人们喜欢通过搜索链接、P2P和网络云盘等方式获取免费专业课程资源。其次,在高校,专业课程的资源建设平台一般以学校主管部门主导,而有些课程教学资源、课程教学录像等利用建设者自由上传的方式进行,没有一定的保护性,因此也存在一定的版权问题,对管理方和教师的权益都是一种极大的损害。第三,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法律,但是由于执行力度不大,导致资源建设者打官司相当艰难。
  3.用户黏度不高。用户黏度,是指用户对某一个产品或服务的忠诚度,也就是用户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频率。用户对某种产品越忠诚,使用的频率就越高,那么也就表明用户黏度越高;反之,使用频率越低,用户黏度越低。在建设移动数字资源的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用户黏度不高。很多人安装了移动图书馆APP之后,学习了自己所需要的课程后,往往就进行卸载,或者之后再也不会打开这个APP。用户是建设移动数字资源的一大组成部分,移动数字资源提供商应当想办法吸引用户,提升用户的忠诚度,提高用户黏度。
  四、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下述对策以供决策部门进行决策。
  1.以数据标准化为抓手,有效改变孤岛效应。数据是数字资源的基础,制定新的移动数据资源整合标准是关键。首先,成立移动数字资源组织,通过该组织统一数字资源采集、组织、管理、存储、检索和服务的标准,并且以统一的标准来规范编码格式、数据格式以及目录格式,对数据资源进行先采集后加工,以此来对数据进行优化。其次,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专业课程数据库。然后,调查、分析、研究受众的阅读习惯、阅读模式,在建立数据库过程中将之考虑进去,加大数据库预测的准确性。建库之后,要对数据库进行分类,深度挖掘数据之间的各种联系,加强数据信息分析技术和聚类技术的建设,根据读者检索的内容向读者个性化提供相关联的信息,这样能够方便读者更快地找到相关资料信息,节省了时间,提升了效率。
  另外,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化平台。这个标准化的平台应该使用一个统一的入口,然后进行身份验证。身份验证有助于了解读者的检索记录,通过检索记录,平台可以定制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向每一个用户推送合适的信息。这个平台应该坚持统一存储,能够进行一站式搜索,并且能够给用户提供相关信息。可在一些同类别的高校中进行试点运行,如在某地区的教育厅下属高校中统一协调、组织、实现。   2.技术、法规、宣传三管齐下,有效防止盗版。只有技术、法规、宣传三管齐下,才能够有效防止盗版问题,才能使更多的人使用移动数字资源,才能推动移动数字资源的建设。首先,网络防火墙是一个有效防止网络盗版的工具,它能够有效地防止数据库被黑客潜入毁坏,能够阻挡一部分网络信息资源被盗窃。另外,采用一套稳定、安全的网络安全管理措施,可以减少因数字资源盗取而遭到的利益损失。其次,在法律法规层面,国家已经在采取措施来遏制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例如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发出的《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关于规范网盘服务版权秩序的通知》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网络资源的盗版行为。最后,在政策宣传方面,很多人甚至没有知识产权的意识,没有意识到自己看盗版数字资源,甚至有些人认为自己将这些“分享”出来,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这需要国家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普法进程,向全民普及知识付费、知识版权、版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3.以提升“三种质量”为核心,有效提高课程用户黏度。只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才能推进移动数字资源建设的步伐,全面提高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可以解决用户黏度不高的问题,某一方面不完善都会减少用户黏度。首先,系统质量方面。用户并不关心APP或者网站背后的运行方法或者代码脚本,用户看重的是专业课程数字资源内容的实用性、使用性、便利性等,因而需要课程提供方提高系统质量,增强设计移动资源终端的合理性、科学性。另外,需保证移动端访问的数据和PC端访问的数据具有一致性。还有,用户现在越来越重视个人隐私问题,课程提供方要加强对系统安全性的建设,以加强信息的保护。其次,信息质量方面。想要提高专业课程的质量,课程建设方一定要跟上时代节奏,确保信息内容的时效性、准确性。课程的推送如果不及时,会引起大部分用户的不满意以及不信任,还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好的后果,甚至会有一些不必要的损失,用户也许将不再信任该课程建设方,甚至会卸载掉这个移动终端APP。最后,服务质量方面。移动资源提供商应该分析用户的使用日志,針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信息交互与推送服务。现在的移动终端APP或网站大同小异,几乎都是一样的,因而想要用户选择你,留住用户,就要求供应商能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如根据用户的搜索内容、用户的收藏内容以及用户停留的时间等信息,有针对性地推送可能引起用户兴趣的信息。课程提供方还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提供给用户个性化的界面、字体、翻页方式等措施。
  五、小结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专业课程的移动数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其具有特有的互动性、便携性、整合性等优势,专业课程的移动数字资源建设是大势所趋。现有专业课程移动数字资源建设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人们深入探索解决。不久的未来会有标准化平台将所有课程移动数字资源融合、交互,同时移动数字资源将更加智能化、准确化,向用户提供具有差异化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汤天甜,李惠.浅析数字出版移动化转型中的变革与困境——基于移动图书出版发展现状的思考[J].出版广角,2016,(23):14-17.
  [2]刘晓英,文庭孝.大数据时代的数字资源融合研究[J].图书馆,2015,(02):58-61.
  [3]陈臣.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数字资源重构与融合研究[J].现代情报,2016,(08):10-13+20.
  [4]郑洪兰.图书馆数字资源标准化建设探索[J].标准科学,2012,(03):43-45.
  [5]杨新涯,魏群义.许天才.罗丽.论新一代图书馆系统的特征[J].图书馆论坛,2017,(07):2-8.
  [6]李颖,史辉.我国移动数字档案信息服务发展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149-154.
  [7]李晨晖,张兴旺,秦晓珠.基于大数据的文化遗产数字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机制建设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
  [8]Limei Tian.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Libra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J].计算机科学与电子技术国际学会(Computer Science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Society)会议论文集,2016.8.13(167-170).
  [9]刘玉柱.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转型和拐点的新思考[J].出版广角,2016,(23):6-9.
  [10]牛翠屏.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与创新[J].山西档案,2017,(02):124-1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912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