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开放发展,当下的社会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建设培养,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单一的学生知识学习与掌握上。初中数学课程中数形结合的运用,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图形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表达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解析数学问题。本文结合初中数学课程中数形结合思想运用的积极作用,详细探讨了数学教学中主要运用的内容,并提出课堂教学优化策略,希望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数形结合思想;运用策略
数学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学习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其本身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学生接触更多数学新概念的初中阶段,很多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不适应,无法理解数学概念、不能准确进行数学题的解析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帮助学生更快掌握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构建起高效的学习教学课堂,是当下初中数学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运用的积极作用
(一)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而言,熟练运用数学专用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将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数学问题的深意以及具体的解决思路,同时对于学习数学知识掌握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初中数学学习而言合理借助数形结合思想能够使教学中的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内容简单化。一方面,这种简单化可以通过数字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补充与丰富,使学生更加迅速地把握问题的解决方法,提炼出更加准确的问题解决数据,使学生能够做到发散思维,整合所有的解题知识点,做到一题多解;另一方面通过在解题中对数学知识的反复运用,实现了知识内容的输出与输入结合,增进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结合问题的应用,在理论实践过程中提高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淬炼,如空间思维、推理概括思维、数据处理思维等等,促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能力建设。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各种因学生学习兴趣缺失或者遇到太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丧失学习动力的情况,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关键的位置进行考虑。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促进教师对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有更加全面细致的掌握,而且还能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数学问题与图形进行结合,改变以往数学学习过程中单调无趣的教学弊病,教学内容也更加直观明确,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学习内容的简单化对于学生而言也能提高学习动力,从不断的问题解决中获得参与积极性,扭转学生在思想上对数学学习的偏差认知,从根本上带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改变以往学生的被动知识的接受,而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对于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促进和谐高效课堂构建
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必然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进步有充分的考虑与认知,以更加准确地定位数学教学内容的设计与课堂构建,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数形结合不仅能够增进课堂中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进对学生的能力认知,同时也可以在问题分析与解决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评价与反馈,增进教师实际课堂把握,改进教学设计以构建更加合理的教学课堂。数形结合思想在直观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并营造出积极探索学习的良好课堂环境,对于初中数学学习有很好的奠基作用,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
二、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内容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导入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导入一直都是教学重要环节之一,让学生对于课程内容与教学课堂基调有大概的了解,对之后学生学习状态有很重要的影响。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充分结合数与形之间的有效结合,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具体的数学教学导入中,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与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坚持数形两方面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理解。比如在学习正负数时,为了学生对于数学内容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可以在课程开始前结合数轴进行讲解,在黑板上画出数轴图形,结合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正数、负数、零在数轴上的具体位置以及如何进行表示,结合图形对小于零的数有直观的印象,再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知识讲解,使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数学抽象知识有更加明确的理解。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活动是一项重要的促進学生课堂参与的方法,无论是进行分组讨论还是进行学生讲课都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对于学生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比如在学习圆的基本知识时,这一初中数学知识的重难点会使很多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圆的相关性质,也不容易把握基本的运算方法,教师可以借助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学生的分组学习,为每一个小组分配相关学习任务之后,鼓励学生进行数与形结合将圆的基本性质一一验证,对于圆的对称性等有深入的了解并进行自主总结。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与形转换间的引导,比如用多媒体展现出圆弧动态变化图,圆锥侧面扇形的转换图等等,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到图形转换与数字之间的关联,使其在小组讨论中具备更加全面的基础。
(三)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提问中的应用
教学提问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应用方法之一,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重难点的学习理解,同时也是学生对数学理解情况有更加完善理解的基础。在数学教学提问中同样可以结合数形结合思想进行,主要体现在教师结合教学图形使学生逐渐提高对数与形之间结合起来的认识,并逐渐增进其对数形结合的运用能力。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时,就可以结合坐标图像描绘出具体的函数图像,并在课堂中构建问题情境,教师一边鼓励学生结合函数图像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一边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找到函数问题的关键点,找出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正确理解各项系数与常数项在具体图像中的位置与影响关系,以实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四)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不仅在教师教学中运用,同样也需要在教学运用中促进学生数形结合思想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学习任务之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数学概念学习与数学习题练习充分结合起来进行,数学概念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中数形结合的应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与概念理解时将数字融入图形中,形成相关的思维意识,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将数形结合作为主要的应用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将思维巩固和深化,教师不要直接将问题正确的答案交给学生,而应该一步步引导学生构建数形结合模式分析数学问题内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很多初中题目,如数轴、函数、图形计算等,通过数形结合可以有效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增进数形结合思维的运用。
三、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运用优化策略
(一)注重学生主体
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改变以往教师完全主导教学课堂的情况,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保证,所以数形结合思想运用中同样需要注意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充分了解,并在课堂设计中多结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进行,确保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其次,要认真对待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为学生提供解答,数形结合思想下的教学模式是初中学生以前很少接触甚至没有接触过的,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等情况,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尽快解决,减少学生困扰。最后,教师要注意多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吸收能力的发挥,这也是促进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自主性和建立学习自信心的重要过程。比如在初中数学重难点中的函数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课堂内容更多交给学生自己进行,对于问题,多进行思考与总结,并结合教师的引导形成自主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注重理论结合实际
数学学习一直都需要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提高概念的理解与解题能力的发展,数形结合思想运用下的教学课堂同样需要教师注重学生习题练习,一方面,需要带领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这是帮助学生树立结合图形分析问题的关键步骤,使学生增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以及问题的分析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快速高效地将问题用数形模型表现出来,并准确把握数学问题的关键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进行习题练习时多运用数形结合方法,不断培养其相关思维理念,构建更加全面的数学问题分析能力。
四、 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转变为学生容易理解的直观图像,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学导入、教学活动、教学提问以及学生思维能力建设多方面进行,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设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獻:
[1]胡瑞祥.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探究[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2]张梅.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1):30.
[3]吴彩娣.剖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3):38.
[4]余云洲.相互渗透,交叉作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06):114-115+170.
[5]朱春苗.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96+101.
[6]曹红彬.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融合[J].华夏教师,2018(30):60.
作者简介:袁建华,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第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75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