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农村中小学教育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系统发展的薄弱环节。21世纪初,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在深入分析当下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中小学由于经济状况、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等原因,在我国基础教育系统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加速,大量农民进城务工,造成农村中小学生源锐减、教学质量下滑和学生发展不充分等问题。虽然国家对农村地区学校布局进行了调整,但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关注和改进。
  小学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致使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清楚地认识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加强和改进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质量低
  基础教育不仅要关注知识教育,更要为人的全面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与城镇相比,农村的经济和文化资本整体处于弱势地位,农村的小学生也因此可能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1]。近年来,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加大了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农村学校长期以来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缺乏认识和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率或开设质量较低[2]。课程开设质量低主要表现在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在农村小学难以落实,心理健康课程教材单一,授课仅仅局限在课本知识讲授,既缺乏生动活泼的案例讲解,也缺乏与情景体验和实际生活的连结。此外,授课教师未能深刻领悟和理解教材内容,课堂教学不能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而心理健康课程开设质量低,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忽视,将引发学生更多的适应不良和问题行为。
  2.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
  很多农村小学地理位置偏僻、生活条件较差,导致很多年轻教师外流或拒绝到此任教,最终使学校面临教师队伍老化、教师数量稀缺、教学质量偏低的窘境。在这一背景下,教育资源配置也出现了“马太效应”,即最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农村小学得不到专业师资,而生源质量好、工作环境优越的城区学校却吸引了大批专业教师,造成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甚至浪费。在缺乏专业师资的情况下,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有限的精力、相应激励制度以及专业培训的缺乏,导致教师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师资专业化成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3]。
  3.心理健康辅导和干预不到位
  很多农村学校和教育者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产生的心理问题缺乏清晰的认知和辨识力,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校长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流程和措施不熟悉,当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时,难以及时发现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辅导和干预。就班级管理来看,班主任缺乏相应的业务培训,缺少对心理咨询和辅导技巧的了解,难以从专业的心理辅导角度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组织机构看,很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学校的心理健康室也只有“硬件”而缺乏“软件”,学生心理档案也只是应付上级检查的过程性材料,没有发挥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日常监控和服务的功能。
  4.家庭和社区等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
  由于生活所迫,很多农村儿童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成为“留守儿童”,或很小就寄宿在学校,成为低龄寄宿生。这样的生活环境导致大部分农村小学生缺少心灵关爱,产生孤独感、挫败感和失落感[4]。此外,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容易受到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多种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在心理支持方面,很多祖辈只能照顾儿童的身体,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缺乏重视或爱莫能助;同时,农村社区资源也非常有限,村民自治组织只能提供一般的关爱和帮助,而无法对儿童进行专业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进策略
  1.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和督导
  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目前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问题的紧迫性,依据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加大教育执法力度,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补足农村小学课程建设短板,配齐健全课程建设所需要的教材、器材。同时,积极鼓励各地创新课程形式,加强课程领导和资源开发,建设一批针对性较强的课程案例,形成一批学生喜闻乐见、贴近生活实际和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本土化课程,让农村小学心理健康课程不仅开足开齐,更能开好开精彩。此外,还要对课程的常态化进行督导,组织各地专家和学者不定时地进入课堂进行督导,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交流分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体验心理健康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对心理健康课程专任教师进行专业化混合式培训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需要实事求是地认真分析和对待。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师资队伍质量是一个突出问题,其中师资结构性缺编是一个基本事实,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快速转变。这就需要学校领导者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和学区内教研活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师资队伍质量提升,高水平地解决师资队伍的质量问题。因此,学校领导者要正视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对已经担任和有意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进行灵活多样的专业化培训,包括在线培训、区域内教师专业化培训、专业教师结对子帮扶、集中学习培训和在职进修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混合式培训,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让专任教师有能力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设立一定的配套激勵措施,鼓励农村小学教师积极培养“一专多能”的能力,以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3.积极构建完善的心理咨询和干预体系
  在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往往孤军作战,与社会专业组织以及医院的相关科室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导致无法及时识别学生的心理不适,也无法为学生提供必要且有效的心理帮扶。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心理问题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因此,农村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培训,使教师具备初步识别和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当学生的心理问题尚处在初期或萌芽状态时,学校应做到及时发现并给予适当的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解决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但当学生的问题程度超出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体系所能解决的范围时,学校必须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或医院心理门诊进行转介,依靠专业化的咨询或治疗手段和方法,尽快地进行处理。总之,构建完善的心理咨询和干预体系,对于资源严重缺乏的农村小学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对接家庭和社区等社会支持系统发挥积极作用
  家庭和村社是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支持力量,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他们的积极支持。家庭和社会因素是引发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对接家庭和社会等社会支持系统,使其提供良好的支持,发挥积极的巩固作用。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课程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和父母的联系,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状况,设计专门的亲子活动,如“和父母谈谈心”“和你分享我的小秘密”等生动有趣又有意义的心理健康活动,增进亲子沟通和交流,加强父母对孩子的心理支持[5]。虽然农村社区不能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但依旧可以在活动场地、家庭情况调查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这些有利条件,让学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体验和感受。同时,学校和社区的积极互动也为学校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开展本土化课程和教学活动开辟新的天地。
  三、结语
  总之,要清楚地认识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积极推进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和督导、对师资队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培训、积极构建完整的心理咨询和干预体系、对接家庭等社会支持系统发挥积极的作用等措施,加强和改进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农村小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兴斌,侯希霞.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5):53.
  [2]刘亚芳.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9(7):75.
  [3]林慧琼.同安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初探[D].厦门:厦门大学,2017.
  [4]赵静.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管理观察,2019(16):66-67.
  [5]黄春涛.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C]//广西教育学会.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广西:教育学会,2008:6.
  (责任编辑   姚力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4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