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石洁瑜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我国教育体制也得到了完善,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也需要进行更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的推理能力进行培养较为重要,而想要真正地做到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要强化思想,深化理论,完善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對问题进行解决,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其推理能力,促进学生进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据此,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现实有所裨益。
  关键词:小学生;推理能力;解决问题
  一、 前言
  我国教育体制得到了持续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教学的要求与目标,使其不断向积极的方向进行转变。在小学教学的所有学科中,数学是最具难度也是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其不仅仅具备逻辑性,同时还具有抽象性,所以很多学生都无法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对数学学习存在着抵触感,但是数学学科是最能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课程,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开展教学,就可以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提升其对事物的推理能力。据此,本文分析了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小学生推理能力的教学策略,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 培养小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性
  之所以要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主要是因为推理能力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的能力,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较为有限,同时缺乏对现实情况的判断能力,因此在对数学进行学习时往往会存在各种问题,包括学习效率较低、对数学不感兴趣、对学习存在抵触,等等,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对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资源进行挖掘,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最终降低学生对数学进行学习的难度。
  除此之外,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十分重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要超过提升学生的数学分数,因为数学核心素养是现代人对社会进行适应的必备素养,而在数学核心素养当中,推理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其代表着数学能力中的核心部分,当学生具备推理能力,其积极性就会拓展到各个学科的范围当中,换句话说推理能力并不是单一的一种数学能力,其在学生对其他学科、其他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自身的作用。推理能力存在着严谨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对思路进行整理,另外在推理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可以得到丰富,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性。对小学生的推理能力进行培养不仅仅是数学教学中的基础部分,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创新教学观念,合理运用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为学生设计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决,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其推理能力。
  最后,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教育改革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教育部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中,推理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一样,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就在于推理能力,其是学生对数学进行学习的重要思维方式,也是学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思维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就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问题进行研究,不断地创新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进步。
  三、 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小学生推理能力的措施
  (一)应用情境教学,提升学生推理兴趣
  培养小学生推理能力的最好途径就是让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能收获成就感,更可以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引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情境教学能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空间,同时情境教学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推理兴趣,这也是培养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关键。
  如果学生对推理不存在兴趣,那么教师也就很难对其数学推理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多了解自己的学生,在明确了学生的兴趣点与基本性格后,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较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进行创设,在应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适当设计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的启发下对问题进行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推理兴趣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培养,这也可以为其推理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例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中,“三角形边的关系”是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创设活动情境,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顶楼都存在“阁楼”的空间,阁楼空间与跃层相似,只是在屋顶往往存在三角形的结构,教师以房顶设计为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对房顶进行设计时,要求其中的一条边长为16cm,其余的两条边分别为20cm,那么两条边的对应边长是多少?”在学生投入到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先无须进行干涉,如果学生经过思考无法得出结果,那么教师就应尝试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在小组得出结论后,教师不应着急判断对错,而是应该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自己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剪线段对房顶进行设计,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提出延伸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无法围成三角形?”,这也就可以让学生完全的投入到推理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在观察、验证的过程中感受到推理的实质,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从推理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二)合理启发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启发学生,让学生多进行猜想,猜想的过程既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结论进行探索的过程,符合推理的本质特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入到猜想的氛围当中,促进其推理能力的提升,想要真正地做到这一点,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猜想空间,并设计好猜想时间等相关因素,让学生主动地对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如果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帮助,启发学生对推理的方式进行运用,对自身的猜想结果进行验证,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推理过程产生熟悉的感觉,通过掌握猜想的方法,实现推理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根据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9的倍数的特征”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充分利用教学导入的作用,让学生回想自己学过并掌握的知识,猜想9的倍数具备什么特征。很多学生经过自身的猜想认为个位数是9的倍数的数字也就是9的倍数,针对学生的猜想结果教师不需要立即判断对错,而是需要通过问题逐步启发学生,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以数字100为范围,找出9的倍数的数字。经过讨论与思考很多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猜想结果并不完全准确,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再开展具体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点拨,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师引导完毕后,学生基本就可以形成新的猜想,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通过循环这一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对9的倍数问题产生全新的理解,其推理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三)传授学生推理技巧,树立学生推理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对学生推理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断向其传授推理技巧,树立学生推理意识,如果学生无法感知到推理的价值,那么也就很难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推理的过程中,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对推理技巧进行学习,如此有利于学生对推理的重点进行明确,对学习效率进行提升。
  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图形的周长”教学内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确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关系,可以先对示范环节进行设计,将边长为4cm的正方形配成长方形,由于学生已经明确了长方形的长与宽,所以其也就具备计算出周长的条件,当学生算出结果后,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比较周长,引导学生对图形改变前与改变后的周长进行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推理实验,整体课堂教学也具备了良好的效果。
  (四)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明确推理的实际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仅仅要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还必须要让学生投入到实践当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应在对学生推理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对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进行协调,尽最大努力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明确推理实际意义的基础上激发其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
  实践教学的开展不仅仅可以在课堂内、课堂外开展,同时也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进行延伸,教师应充分利用作业引导学生去对推理过程进行体验。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时代,作业仅仅以机械性、重复性的训练形态出现,不仅仅直接削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学习压力,对小学生的身心成长尤为不利,所以教师应对体验式的作业进行设计,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发挥作业的真正作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推理的实际意义。
  例如,在完成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混合运算”的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一周内去文具店进行体验,观察不同文具的价格,之后对价格进行记录,之后再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混合运算内容尝试自主探究,通过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解答问题,并将最终的结果通过算式等方式呈现出来。这类作业可激发学生的推理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当中,让学生学会利用自身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最终达成对学生推理能力进行巩固的目的。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的推理能力进行培养不仅仅是数学教学中的基础部分,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创新教学观念,为学生设计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其推理能力。
  參考文献:
  [1]魏金花.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9):75.
  [2]李星云.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2017(32):63-67.
  作者简介:
  石洁瑜,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三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7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