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身体需要而设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这一课程主要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生活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养,其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主意识;实际生活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教师总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作为评定学生能力优劣的标准,而忽视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语数外这些学科则一直处于教学的重要地位,综合活动课程则一直处于学校教学的边缘地带而始终得不到重视。但是,小学生正处在自身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长期保持同一个坐姿而得不到有效的伸展,这反而会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许多教育学者也在积极寻找和探究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路径,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健康发展。本文重点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让大家有所借鉴。
  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必要性
  在一般的课程教学中,小学教育被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等不同的专业课程。不同的课程承担着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教育部所指定的教材而进行知识讲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与这些课程内容不同,其所针对的并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某一个主题,而是强调将各种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并在实践中获得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在课程中,教师会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主题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当前,教育部规定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从生活实践中发现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并且拥有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和感悟。小学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行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種新型的教学方式,其不局限于某一具体学科,也不受制于空间的局限性,选择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培养其社会实践能力。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课堂成为学生进行实践的主要阵地。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的现实情况而设计多样相关的活动主体,引导学生思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联系,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与此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在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创新,其能够提供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二、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文本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就是借助于实践这一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并且能够认识到学习对于其生活的重要性。所以,实践是课堂的有效组成方面,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教材或者校本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其能够为课程规划一个大致的方向并且将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总结而概括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将课程引入一个更深的层次。实践依托于文本,文本依赖于实践。作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材与实践的联结并且合理分析和运用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和水平。例如,在《小小护绿队》一课中,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考察结果分析相关数据而了解小区绿化情况,提出合理化的优化小区绿化的建议,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小区绿化包括哪些方面?你了解所居住小区的绿化情况吗?”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主题。然后,教师要告知学生“小区实地考察绿化情况”的实践活动,进而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来制订自己组的行动计划并且进行相应的指导。在计划制订之后,教师则要让各个小组进行实践活动,实地考察并且记录相应的数据。另外,学生则要根据自己所记录的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发现小区绿化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提出优化建议。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一些理论知识或者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只有学生拥有自主思维意识和能力,才能够不断突破原有的思维局限而不断开辟新的知识道路,敢于去发现和面对未知的事物并且进行自我创造和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活动和创造的场所。作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意图时一定要注重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去感受知识生成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汉字王国》一课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来增进其对于汉字的了解并且感受汉字的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培养学生对于汉字的自豪感。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对于汉字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这个问题,再让学生按照共同研究的内容自愿组成兴趣小组来讨论研究专题和研究具体目标。然后,教师再让各个小组课下收集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而进行总结。各个小组在进行发言时要先说明本组的组长和组员,并且指出其记录员、调查员和汇报员。随后,汇报员则按照调查方式、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有组织的调查和研究方式和自由的教学形式,教师真正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也在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自主意识。
  (三)课堂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任何专业领域的知识和内容,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之中,进而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提炼而得来的。我们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必将运用到生活之中去打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所以,教师在讲述教材中的内容或者是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时,一定要将之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一些规则和方法。整个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每一个部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在生活之中常常会忘了去发现和感知生活中的美,难以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作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则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而讲授一些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我的认知体系。例如,在《栽培小能手》一课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认识一些农作物并且了解与其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观察的能力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教师可以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和蔬菜都是谁种植的吗?”作为导入,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之中随处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农作物。教师可以让学生去仔细发现和寻找校园中的植物或者农作物并且说出这种它们的名称和种植实践、成熟时间以及营养作用等内容。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个新的教学科目,其刚开始在学校进行开展和实施。许多教师也是刚刚开始接触这门学科,对于其没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也没有较多的实践基础作为辅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网络技术的发展,则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些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和教学总结,也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阐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总结这些教学经验并且结合学生学校特点而探索别样的教学道路,也能够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来认识多样的文化和多彩的世界。例如,在《我是“非遗”小传人》一课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非遗文化,认识到保护非遗文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树立学生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给学生播放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直观感受非遗的文化魅力和特色。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一种文化遗产项目组成小组,进而让各个小组自己制作相关的课件来进行展示。通过这种有趣的课件制作教学方式,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乐趣并且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和相关知识。
  (五)设计多样游戏学习活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年龄还不太成熟,很容易被他人影响或者因环境的影响而做出改变。与此同时,小学生才刚刚开始接触这个世界,他们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喜欢去接触那些有趣的人和事物。游戏,则恰恰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并且享受快乐。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自然能够全身心融入课堂氛围之中而感受学习的乐趣。作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多样的游戏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能力的提供和进步。例如,在《网络连接你我他》一课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认识网络对于收集信息和与人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网络的“利”和“害”,并且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小小辩论赛”的游戏,让学生选择自己的持方来互相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学生要不断学习和收集新的知识和内容来武装自己,进而取得胜利。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相对要依靠教師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素养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自己设计活动主题和活动内容,研究和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且逐步完善其自我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毕迎春,李雪梅.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的现状及教学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6):154.
  [2]罗彩云.基于问题意识培养的综合实践活动和谐课堂实施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8):114-115.
  [3]曹妍.小学综合实践课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10):108-109.
  [4]许燕.激发小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0):89-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37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