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策略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曾凤

  综观目前的阅读教学,很多教师仅着眼于课内的阅读教学,基本上还是沿袭了传统的分析阅读法,教学常常局限于课本,阅读途径比较单一,割裂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大千世界的联系。这就难怪如今很多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方法缺乏,阅读面窄,阅读能力不强。鉴于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我们有必要改变教学思路,探讨课内外阅读衔接的路径,让学生学会阅读、热爱阅读、手不释卷地阅读。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热爱中提升能力
   1.兴趣优先,儿童本位。在这时代大环境下,很多孩子被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内容所吸引,他们的兴趣空间几乎被看电视、玩电脑、玩电子游戏等媒体占据着。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这样一个多种媒体竞争的时代,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如果一个孩子从安静的阅读当中得不到乐趣的话,他就很有可能沉溺于看电视、玩电脑、玩电子游戏中。有鉴于此,我认为,推荐给孩子阅读的作品要“兴趣优先,儿童本位”,就是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尽可能地推荐孩子们喜欢读的那些书。
   2.师生共读,激发阅读兴趣。一个小学语文老师首先必须是热爱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老师,这样才更有可能引导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创设多种条件与孩子共读,只有在共读的基础之上,才有与学生讨论的空间,才有师生阅读心灵的共鸣,才有开启学生阅读兴趣的钥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不会叫的狗》与课外延伸阅读作品《躲猫猫大王》《夏洛的网》都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课内课外阅读的指导上,我鼓励学生根据书名或者文章题目进行预测,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并根据书籍封面猜测故事情节或结局等,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在师生共读的基础上,我只用短短的十几分钟甚至是几分钟时间就让孩子们对推荐的书形成浓烈的兴趣和热情。如此,相信学生的阅读激情一定能被点燃起来,爱上阅读。
   3.课内课外融合,提升阅读兴趣。叶圣陶先生认为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阅读教学要立足于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就要求我们以课文内容为基点,向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作品拓展阅读,以便加深对课内学习的认识。学生学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我便让他们阅读《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学了《芦花荡》这篇课文,我又推荐学生阅读孙犁的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抗日题材的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既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又培养他们广泛的阅读兴趣。
   二、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中精进
   读书至上,方法为先,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他们读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才能事半功倍,因此,教师的阅读方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1.理解性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在逐步全面、深入理解字、词、句、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形成一个由模仿到独立、由单项到全面、由浅近到深刻的分析综合过程的思维程序。例如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文章条理分明,特别适合作为训练学生复述故事的教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如:“到处奔走”“风餐露宿”等,进行串词理解课文内容。
   2.比较性阅读。比较是辩证法中經常运用的分析方法,把比较法运用到阅读教学中,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学法,即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儿童文学专题,其中《去年的树》与《那一定会很好》是结构、篇幅、情节基本相同的两篇童话故事,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感受文章语言表达的异同,便于学生多方位地思考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异与同的比较中,学会阅读精思,自觉关注语言表达。
   以上所述,仅是从现行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而生发开去,阐述的也仅限于一些教学的策略方法,希望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诚然,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我们只有在认真解读新课标理念与要求的基础上,改革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小学阅读教学的不良局面才能被打破,从而获得应有的成效,带给学生真实的成长。
   责任编辑 黄佳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689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