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疫情提醒我们该补上什么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日,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不仅给我国乃至全球多个国家民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危害,而且为了有效防控疫情,我国在经济发展、社会运行等方面也付出了惊人的代价。这个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吃了这么个大亏,痛定思痛,反思与改进应该从全方位、全系统、多层面来进行。就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而言,我们应该重点在哪些方面“补课”呢?
  有人提出,要关注生命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中提出“重视生命教育”,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健康生活”是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并明確了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三个要点。然而现在我国学生轻忽生命、残害生命的现象层出不穷,消极生活、遮蔽生命的事件日益增多,生命困惑、生命障碍的问题比比皆是,安全意识、健康习惯、求生技能普遍缺乏……这些问题如何认知、如何应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如何和谐相处,都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有人提出,要加强应急安全职业教育。国家应急管理部培训中心主任张驎表示,今年全国范围内安全监管、安全服务、安全技术应用人才缺口达43万人。我国应急与安全管理领域存在专业人才少、结构不合理、引进招录难、人才供给不足、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实际情况却是三“少”:职业教育应急管理类专业数量少、开设有应急管理类专业的院校数量少、学习应急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数量少。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院长郭超认为,未来从应急安全的广域性与实践性特征以及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从技术技能人才的服务领域来区分,应从生产安全、建设安全、公共安全、安全装备、防灾减灾五个维度系统构建应急安全的专业体系。
  还有人提出,要进行“健康觉醒”的教育变革。目前学校教育并没有把传染病疫情预防、应急知识、防控知识和能力系统地纳入课程体系中。表现在个体层面,则反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似是而非的健康知识、模糊的健康行为与未必科学的健康思维方式,导致青少年无法形成对健康知识、健康行为与生命动力的正确认识和有效行动。现代社会日益成为一个多维度的风险社会,教育承担着帮助学生形成风险意识,传授应对风险的知识和能力的任务,具有切实保障学生和教师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学校、家庭、社区形成教育共同体以应对高风险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更蕴含着为社会培养具有公共安全意识和能力、能够应对突发疫情和公共风险的合格公民的未来使命。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既缺少国家层面应对风险的统一教育行动计划,又缺少学校层面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亟须发动一场健康觉醒的教育变革。学生有了对自身身体与健康状态进行清晰感受和判断,把握自身身体、健康、生命品质的能力,就可以推进对健康知识、健康行为与生命动力的正确认识和有效行动。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逆行者们身上体现的勇于担当、无私无畏的精神,志愿者、爱心人士体现的守望相助、雪中送炭的精神,在疫区奋力建设、在需要的生产岗位敬业尽责的一线劳动者体现的职业素养,外国援助物资时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修养,乃至广大民众好好宅家、服从管理体现的公民义务和社会素养,等等,感人泪下者有之,催人奋进者有之,发人深省者有之,都是我们开展素质教育时的好题材、好内容。疫情之后,我们最应该补上什么课?我们又应该如何补上这些课?
  (根据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中国青年报》的相关报道编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32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