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肖淑斌

  摘 要:语文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更因为语文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语文的学习能让我们更好地进行语言交流,同时语文也是人文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作文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流,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作文的一种体现,它只不过是把作文从书写变成了口语的叙述。学生在课内外都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在对知识的积累中,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思路进行清晰的传达。在核心素养的理念指导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读写结合”能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并通过学生在课堂及课外阅读中,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以及文字运用方式,从而丰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关键词:高中学生;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核心素养;应用
  一、 引言
  随着高中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日益加深,所掌握的语文素材也在逐渐地增加。而培养高中生的写作能力作为高中语文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掌握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在对“读写结合”的应用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二、 核心素养下“读写结合”对学生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在面对一个作文命题时,若是出现脑中没有任何的概念,不知道从哪里下笔,并且不知道写些什么的现象。那么就是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阅读的书籍不够丰富,掌握的素材也不够充分,从而导致学生的文章创作能力不佳,进而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所以对作文的素材积累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学习以及各种语文阅读材料进行素材积累,同时也可以在课后对优秀作文作品,各大文学著作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掌握更多的写作素材、写作技巧,同时在写作时能够正确合理地对名人名言,著作中的故事进行运用,增加作文书写质量,为其作文内容添彩。
  (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应用“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日常的课内外阅读对自己的写作素材进行积累。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诵抄写的美文美句,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写作手法。教师要将每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与写作进行结合,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要让学生对文章中一些精彩句子、学生认为好的文章段落以及所引用的名人名言进行抄录。
  (三)提高学生对文化传承的理解
  语文学习能让我们更好地进行语言交流,同时也是人文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科技化道路的不断探索与发展,在人们心中已经慢慢地形成了现代社会就是网络的时代。在这种想法的推动下,越来越多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变得疏远,而从古至今语文学科一直存在于各阶段的教育教学中,而且语文学科也从未因为历史的推移而逐渐消失,反而是随着时间的积累使文化传承显得愈发重要。语文教学是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对高中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各种文学著作以及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古诗词与文言文的学习,都能对中华的文化传承有一定的理解,并且能感受到古诗文中所蕴藏的文化传承。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使用“读写结合”,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使学生能得到全方面的发展,使其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同时还能将中华文化传承,并且在传承中使其变得愈加灿烂夺目。
  三、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在教材的学习中融入“读写结合”
  在高中语文课堂开展“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可以先从高中语文教材入手。在高一语文教学中,学生最先接触的阅读内容就是现代诗歌。在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将诗歌的中文字进行分析,那么就不能掌握现代诗歌的押韵,也不能感受到现代诗歌中所表達的情境与作者想要传达的感情。
  例如,《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歌,它在现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它字里行间充满了浪漫与梦幻的色彩。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来感知它的美,同时还要通过写作来感受这首诗歌的所表现的意境。在“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可以分小节教学的方式,将文章进行小节的划分,然后再进行小节有感情的朗读。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再别康桥》的朗读意境,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与诗歌内容能相互呼应的轻音乐。然后再课堂中进行音乐播放,为学生创建朗读的意境,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意境中进行文章小节的阅读。在这样额度意境中,可以使学生的感情变得丰富、细腻,更能理解作者创作文章时的心情。在朗读过后学生对《再别康桥》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感受与认知,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文章中“金柳图”“青荇图”“寻梦图”“别离图”等结合自己的想象与认知进行扩写,将其用散文的形式展示出来。随着学生在日常阅读中对精彩内容的积累,以及写作手法,写作技巧,表达方式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学生就可以根据所掌握的知识以及素材进行创作,将自己对文章的想法及看法进行合理的创作于书写。经过这种合理的“读写结合”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升高中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作能力。
  (二)在课外拓展中融入“书写结合”
  在教学中如果只单单地依靠语文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培养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到更多适合高中学生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应用“读写结合”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的思考与想象,将比较抽象的古诗词或文言文进行合理的扩写,让古诗词与文言文在学生的创作下,可以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并增加学生对古诗词以及文言文的掌握。
  例如,在《兰亭集序》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对学生只讲解“集会”的内容,那么就会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同时学生也会感觉到枯燥乏味,从而对文章不能进行更好的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进行教学扩展,将符合教学内容的资料进行整理,并使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从而增加高中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教材内容与王羲之的书法或王羲之的奇闻逸事进行结合。比如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将“入木三分”的成语故事,“王右军爱鹅”的洒脱性格,“王羲之岳父郗鉴选婿”的趣事,进行引入。使学生从这些扩展的知识内容中了解王羲之的性格,同时也能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文章能有更加立体的认知。同时对“畅叙幽情”“临文嗟悼”等话题,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并将其进行写作描述,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除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语文的“书写结合”练习,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的作业布置,达到此目的。例如,在完成《鸿门宴》的课堂学习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任务布置,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如:刘邦、项羽、张良、樊哙等,进行课外拓展训练。学生通过阅读历史资料或上网查询相关的人物的经典故事,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分析与了解。然后将自己对人物的看法与理解,以写作的方式进行书面展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三)在实践中融入“读写结合”
  随着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越来越强,他们的思维能力不再停留在最初的启蒙阶段,而是要进入更高的思维能力阶段。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讀写结合”教学,还需要对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才能使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过来,使学生的素养真正地“亮”出来。
  例如,在学习了《荷塘月色》之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写作训练。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中的一切,然后开展主题写作,并将好的作品进行展示。在实践中可以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学生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创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在创作中融入“读写结合”
  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学生若只停留在掌握阅读中的精彩内容、写作手法、写作技巧、表达方式等上面,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对于学生的写作要求并不局限于这些方面,而是要发展学生更深层次的创作思维能力,让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以及素材进行创作,将自己对生活的想法、事物的看法进行合理的创作书写,从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及写作兴趣。
  而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刚经历了中考,在学习了《再别康桥》后,就会引发他们对母校的思念。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一次“再别母校”写作主题。可以组织学生回到自己的母校进行参观,在母校中回忆起在初中学习阶段的点点滴滴,然后怀着对母校、教师,一起在同一间教室奋斗的同学、朋友的思念,进行写作创作。在学生还沉浸在对母校生活的怀念中进行创作,能使学生的创作更具有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 总结
  “读写结合”教学不是在短期就可以实现的,它是需要通过教师与学生在日常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进行实践才能完成的。只有将阅读与写作完美的结合到一起,才能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到推进的作用。而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通过“读写结合”“书写结合”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毛征.读写结合培育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再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9(4):24-25.
  [2]李爱良.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49.
  [3]张吉文.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探索[J].学周刊,2019(6):50-51.
  作者简介:肖淑斌,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县第五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943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