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邓晓霞
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中所说:我们不能接受语法比词汇更重要的说法。事实是没有语法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然而,如果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了。随着阅读理解题的增加,词汇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只能变得更重要。如何教授词汇,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结合高中教材及教学实践 ,研究如何运用合理的词汇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指导,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提高词汇的记忆效率,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扩大词汇量,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一、多方面激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经过积极探索和尝试,分别从以下几方面激活词汇教学。①注重情感,转化差生。有些学生初中英语词汇量偏少,成绩不理想,上高中后词汇量加大,记忆单词又不得法,使他们一下子无所适从,自身压力增大,对学英语失去兴趣和信心。面对这样的学生,通过交谈与谈心,唤起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告诉他们高中阶段需要掌握 4500 左右单词,如按三年 1095 天计,那么,每天需要记4个单词。如果再掌握一些记忆单词的策略,记生词将会变成愉快和轻松的事。②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众所周知,孤立地讲解词汇不仅枯燥,而且不容易记忆。因此,在教学中,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原刚。连词成句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更能够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③巧用构词法,记英语词汇。利用前缀、后缀的用法,让学生猜测教学中所碰到的合成词;让学生了解与认识教学中遇见的缩略词。④不断补充新词汇,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鲜活的、具有时代感的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英语学习了解世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学习策略,不断扩大词汇量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尝试和使用学习策略。所以,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就要注重对学生记忆策略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①拼读法。英语字母或字母组合都有其读音规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拼读规则去记单词。②头脑风暴法。用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是一种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某些单词的同义或反义、词根、前缀和后缀、转化和合成、缩略等进行联想,归纳和整理,从而扩大词汇量。③分类法。英语词汇的拼读、构成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和系统性。教师可根据所学词汇的拼读规则、构词规则、词性、形似词、同音词、同形词、反义词、近义词等进行分类,指导学生采用列表、图示等方式帮助记忆。④复习法。如果学生所学的词汇只局限于课堂上的应用,容易被忘掉。教师应采取措施,创设学生课余词汇学习途径:每日单词造句、写英语日记、写英语作文。⑤回忆法。教师要指导学生每天将所学单词、优美的句子或短文在脑海中“放一遍电影”,加深印象。⑥借助法。借助辞典,广泛阅读。鼓励学生养成使用英汉双解辞典的习惯,从弄清词义、区别同义词、词的用法等诸多方面入手,对培养英语思维、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大有益处。还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鼓励他们广泛地阅读一些分级读物,使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体验单词,提升词汇学习广度,扩大词汇量。⑦课外阅读。学习词汇离不开具体的语篇环境,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不但能扩大词汇量,而且可以拓宽知识面。高一、高二的学生可选择知识性强、词汇量和词汇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如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和简写读物等。高三毕业班学生可利用近三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阅读试题进行训练。除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定期检查外,还要求学生做好词汇笔记,把生词或短语记录下来,以提高阅读效果。
三、词汇的巩固方法
词汇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词汇的能力,对这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在真实的语境中巩固所学词汇。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词汇的方法,主要有四种。①词语填空。词语填空可分为语法填空、词形变化、同义词填空、反义词填空以及短句或短文填空等。通过以上填空形式可以检测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②词语造句。造句是一种常见的词汇巩固方法,学生通过造句能加深对词汇用法和意义的理解。③选词作文。选词作文是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后,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词语或句型,让学生写一篇短文,从而达到巩固词汇的目的。④朗读和背诵课文。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朗读和背诵课文能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精妙,促进词汇运用能力的提高。
英语词汇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朗读和记忆,而是要通过有效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英语词汇教学质量的高低,既取决于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活跃的教学思维和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又取决于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与练习。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开拓视野,去学习发现新的观念、新的方法,积极进取,改进与激活词汇教学,进而有效提高外语教学水平。
(林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75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