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树强

  摘 要: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模式,不能只是停留在讲授知识的层面,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做到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自主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探究;思考
  数学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生习惯于把形象具体的问题逐步抽象化,也就是形象逻辑转化为抽象逻辑的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更需加强培养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具体要如何培养呢?
  一、通过游戏启发自主性思维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课堂从教师主导逐渐变成学生主导,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特别是在数学课上,大量的练习使得课堂显得了无生气,学生的主导地位因此很难显现出来,所以教师应该主动通过一些趣味活动或者游戏来呈现课堂,并且贴近实际和生活,从而达到培养自主性思维的目的。例如,可以让学生依次说出4的倍数但是数字中没有4的数字游戏来熟悉乘法表并且锻炼反应力与集中力。积木是学生都玩过的游戏,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建筑物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各种图形的特点以及最稳定的图形。这样做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从而启发思维,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视角去认真观察、思考生活中的事物。
  二、分组讨论激发创造性思维
  条条大路通罗马。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对于数学问题更是如此。分组讨论的形式让组内的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经过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还能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从而得出更好的方法,这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加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如何切三刀将一个蛋糕分成六份,针对这一问题会产生出不少于10种答案,这六份可以等分或者不等分,可以从上面切也可以从中间切。学生在探究解题思路中每一步的不同选择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解法。这种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肯定自己的同时也能理解其他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并且这种方法对以后的学生工作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性格决定创造性思维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仅由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决定,更重要的是靠远大的目标和理想,或者说,是由性格决定。是否有自己计划的目标;是否有不怕艰难、不断努力的毅力;是否具备艰苦奋斗、执著拼搏的精神,这些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在学海中畅游和具有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起自己远大的目标,并且按照自己的计划去一步一步实现它。
  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美丽的园丁,教师应该尽己所能提供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更大、更广阔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地发挥和发展,让他们能勤奋好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来赢得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仇兆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究[J].学周刊,2011(01).
  (作者单位 湖南省道县四马桥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9655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