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课堂教学的生态学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海霞 于国峰

  摘 要:生态学的本质是研究生物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人们对生态学的研究已不局限于生物学科,已经上升至社会人文哲学层次,人们已经从思想上形成了生态意识、生态方法论。和谐、适宜、生态的体育活动已被人们意识到。体育课堂教学生态决定着学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近些年我国大学生学生体质普遍下降、学校体育教学被边缘化等问题的出现,表明学校体育教学生态正处于不平衡甚至严重失衡的演化过程之中。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246-02
  前言
  借鉴生态学知识,结合体育理论与实践,从自然生态学、社会生态学视角,把体育这个巨大的系统综合起来,进行系统、整体地研究。本文从课堂教学生态环境、学校体育教学生态不平衡的因素、马克思的生态世界观等方面强化人们的体育生态意识与观念,促进人们遵循生态体育的行为。这为实现“体育――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对加快与繁荣体育学科建设起着积极作用。体育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新课程理念下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生态学分析对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和现实的意义。
  科学技术进步既带动了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迅猛发展,也加剧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随着这一矛盾冲突的持续升级终于催生了作为一种新思维方式的生态学及生态哲学,继而人们又将研究触角伸向教育问题之后则孕育、孵化了教育生态学,正是由于该学科的诞生才为学校教育教学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理论及实践探索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
  一、课堂教学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指生物个体或群体及周围事物的总和,它包括物质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个体或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在生态环境中,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或分布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称为生态因子。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是指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它包含物质环境、规范环境和文化环境在内的复杂的生态系统。任何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作用的因素均称为课堂教学的生态因子。课堂教学生态环境中最活跃也是最重要的生态因子是教师和学生。
  (一)体育课堂教学生态的物质环境
  体育课堂教学生态的物质环境是指对体育课堂教学能产生影响的与物质相关的因子所形成的环境。从这些物质因素所产生的功能角度看,体育课堂物质环境中的物质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与课堂空间相关的物质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课堂教学的场地、所需运动器材等等。它们构成了体育课堂教学客观的空间环境和学生所感知到的“主观化了的客观空间”,它们直接制约了体育课堂教学的规模和水平。二是与体育课堂教学相关的物质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指体育课堂教学所使用的各种教学媒体,教师通过对这些教学媒体的合理使用,建构了全新的课堂教学环境,并将对体育教学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体育课堂教学生态的规范环境
  体育课堂教学生态的规范环境也称制度环境,是由对体育课堂教学能产生影响的与课堂教学规范性相关的因子所形成的环境。从这些规范性因素的来源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涵:
  首先是来源于社会和学校方面的规范性要求。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缩影,是社会要求的具体体现,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途径,所以课堂教学被打上了很深的社会规范性和学校规范性的烙印。
  其次是来源于教师方面的规范性要求。要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会对学生提出各个方面的要求,一旦这些要求被学生所内化,就形成了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的课堂制度。
  第三是来源于授课班级内部的规范性要求。
  (三)体育课堂教学遵循的原则
  体育课堂教学应摆脱限制因子的束缚,遵循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达到最优化;根据教育生态链法则,强化整体效应,创设良好的内外环境;避免花盆效应,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形式虽然各异,但达到的目的却都是一样的。只要我们体育教师开动脑筋,钻研业务,相信田径各项教学内容都可采用体育游戏来进行。通过游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原则、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完全得到体现。
  考核内容与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改革,其效果最终还是要通过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考试予以检验。对学生身心发展有利的改革,对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知识有利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考试时可制订多项合理的考试内容供学生选择,如有竞技性内容与游戏性内容的选择等。体育部(室)只规定每位学生需要测试多少项田径课教学内容而已,而不是像过去的硬性规定考试内容;可把平时的课堂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加大来进行评分;可把田径理论课内容增加,多层次全方位地传授锻炼身体的一般方法并进行考试等。总之,要能准确、真实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或技术水平程度。这才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达到高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和掌握体育运动知识的基本要求。
  二、学校体育教学生态处于不平衡
  学校体育教学生态失衡现象表明教与学之间关系恶化、系统内师生及生生等生态因子之间交流迟滞甚或平衡与失衡、竞争与协同等生态法则失灵,故而要求把握教学生态系统运行规律实施限制因子以扩大空间等四项策略,使学校体育教学生态复归到平衡状态。
  在绿色思潮的推动下,生物生态学也开始引进体育领域,人们开始用生态学的眼光来审视体育本身,发起了“绿色体育”、“绿色奥运”等运动。人类一方面面临着生态系统的外环境危机,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人类自身健康和道德情感的内环境危机。
  三、马克思的生态世界观揭示了人的生态生成性
  体育的生态生成也正体现在这一过程中。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就在于人自身的价值,即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人的身心的完美展开和全面实现,是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和谐与统一。
  自然向人生成是一个生成性的生态过程。在人的生态生成中,不仅有物质和能量变换的生态关联,还存在着信息的关联。生命必定具有节律,节律感应是生命存在和活动的一种生态基础和生态机制。节律感应作为生物的生态调适活动,是生物的本能产生对节律形式的选择,以优化生命,体育运动正是这种“本能选择”的产物。体育运动以自身所具有的运动节奏形式,通过生理和心理的节律感应达到对生命节律的影响和调试。体育活动以节律为中介调适生命还表现在内外的相互转化上,当人体的内在节律发生不适的变化时可以借助体育的节律性达到调节。
  人的生命本质主要在实践中展开。通过实践,人的本质得以对象化从而得到现实的表现。表现形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和确证。运动行为通过身体技巧达到吸引的目的,借助肢体动作和复杂的运动形式来表现人的体力和体能,展示人的身体力量和形体美感,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但这些外在的动作表现乃至单纯的动作表现,都需要人的思想及贯穿在运动中的情绪,这些都蕴含着对生命的体验,体验自己的生命力量。
  竞争不仅是生之表现而且是创生和优生的有力机制,竞争源与各生态因素自发的生命本能,是生命本质的表现。竞争是体育的灵魂。运动场上激烈的角逐、顽强的拼搏是竞争,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靠竞争,每一项纪录的创造是竞争,这是人与人的竞争,是人与自身的竞争,是出自人类本能的好胜心、自尊心和臻美心的竞争。竞争是生命的本性,也是生态优化的需要。
  四、人在生态关联中具有特殊的生态机制
  对于人类体育活动来说,直接出发点则是体育需要。在人类形成初期,原始人就花费很大的精力从事体育性活动,如动作技能教育活动、医疗保健活动、祭祀中的竞技活动等,这是因为他们有这方面的强烈需要。他们需要健体强身,需要宣泄情感,需要祈求神灵和祖先的保护。体育需要不仅有发生学上的生态根源,其具体内涵也受社会生态环境的制约,而且其本身还有特定的生态结构。
  (一)在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中,体育的“创生功能”表现在体育促进了自然向人的生成,并在这一生成过程中将继续发挥作用。
  (二)体育的生态功能的第二个方面是体育的护生功能。体育的护生功能体现在:体育能强身健体,增强人的体能和技能;抵御和治疗疾病,修复人体能力;满足宣泄情绪、释放压力的欲望。
  (三)第三是体育的优生生态功能。体育的优生功能是指体育通过人类自身的行为,改变自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主体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五、结束语
  以人为本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新世纪体育的追求,是体育的生态意识觉醒的体现。我们对体育的重新认识应从人本生态观的视角审视体育需要,优化体育生态功能,运用生态观指导体育,让体育沿着绿色人文的方向健康发展。
  体育生态学的建立是体育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生态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的出现符合“天人协调”、“人文和谐”的理念,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与理解“生态体育”、“生态奥运”、“绿色奥运”的实质,从而为实现体育与自然双胜,人类和社会双赢的和谐关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胡小明.新世纪体育的走向[J].体育与科学,2001,(4).
  [3]石中英.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
  [4]曾永成.文艺生态学引论[M].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2000.
  [5]杨四耕.当代新基础教育的生命美学观及其方法论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
  [6]杨效勇,等.田径项目作为高校体育课教材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1,(2).
  [7]胡小明.从工具到玩具―竞技运动文化属性的阪依[J].体育文化导刊,200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7979.htm